【荐读】奔跑吧,少年!

懂味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奔跑吧,少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文/懂味</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爸爸:“儿子,你觉得爸爸酷吗?”</p><p class="ql-block">儿子:“嗯,爸爸最酷了。”</p><p class="ql-block">爸爸:“你觉得少林功夫厉害吗?”</p><p class="ql-block">儿子:“厉害!”</p><p class="ql-block">爸爸:“那爸爸剃成光头,练少林功夫好不好?”</p><p class="ql-block">儿子拍手:“太好了!”</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儿子举着奥特曼的模型,看到光头的爸爸兴奋地说:</p><p class="ql-block">“爸爸加油!练成高手和奥特曼一起保卫地球。”</p><p class="ql-block">那是爸爸癌症化疗的第一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看到一则故事,爸爸把对儿子的那种人性与亲情的爱,演绎的感人至深。</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经常在手机上,可以刷到动物幼仔被母爱细心的呵护;被人们帮助、救助或抚养过的野生动物,得到野生动物的谢意反馈和感恩的表达……。我想,爱的情感也许是不能被动物物种所阻隔,友好和善意,总是能被一切有生生灵所接受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人是一种具有高级智商的生灵,在自然界中,人与动物能够互通共鸣,产生情感的表达,也许唯有善意的爱,最能够体现出这种天然的灵性与感恩的关系了,这也是我们生存的自然界中,能够与自然和谐共生、经久不衰的根本所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孙子刚刚过完十岁生日,爷爷满含热泪,作出一个决定:放手,让他自己跑吧!让他自己去历练羽翼还未丰满的翅膀,将来才能走的更远,飞的更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爷爷工作退下来第二年,孙子出生了,从那以后,爷爷就没有离开过孙子。爸爸妈妈上班忙,奶奶虽说也退休了,但也还一直上着班,没有停下,照看孙子的事就顺理成章的落在了爷爷身上。孙子几个月大的时候,爷爷就给他做饭、喂食,陪看着他睡觉、玩耍。稍大些了,教他说话、认字,扶他走路、散步。孙子发烧生病了,爷爷心急如焚,叫上奶奶一起,抱着就往医院跑。孙子会走路了,爷爷就常带他出去玩,公园、绿地,到处都留下爷孙俩的欢声笑语。幼儿园入园第一天,爷爷带着孙子去报到,此后每天接送,风雨无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爷爷回老家有事了,在家里想念孙子,看着孙子的照片,摸着那张稚嫩的脸,老泪夺眶而出。电话里和老伴说起孙子来,爷爷也是声泪俱下。直到现在,小学三年级了,仍是爷爷每天接孙子放学,回家给他做饭吃饭。可以说,孙子就是爷爷一手带大,他把所有心血和爱,都用在了孙子的身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每和孙子在一起,爷爷总是眼睛盯着孙子目不转睛的看,总是喜欢摸着他的小脑瓜,感受他的一天天长大,也总是想咬一下他的小脚丫,找寻他那幼小的时光。孙子上学后作业多,玩的时间少了,只要有空,爷爷就带着孙子一起玩:教他打牌、下棋、骑车,和他一起踢球、做手工……等等,还教会了孙子游泳。有时,还和孙子带着网杆,拿着小水桶,去河边捞小鱼,去公园、去奥体、去商场、去儿童乐园,总之,只要是他们能去的地方,爷爷都带孙子去了,能玩的地方,就带孙子玩,只要孙子想吃的东西,爷爷都会全力满足孙子的要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到孙子像花一样的笑脸,爷爷心里有说不出的甜蜜,爷爷心里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奉献给孙子,陪伴孙子一起长大。爷爷常说:“孙子,就是爷爷心头的一块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这种爷孙的感情,即人之常情,大凡常人都可理解,人们所说的“隔代亲”即是如此,而要做到爷爷的所作所为,也绝非简单易事。现在的年轻父母们,他们自身要忙于工作,照看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对孩子的耐心程度也经不住考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回看自己年轻时,也同样如此,对孩子的关心甚少,现在回想起来,我都觉得心里有愧于孩子。当然,时代也是不一样了。随着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会越来越感觉特别疼爱孩子,也越来越能体会出爷爷的那份刻骨铭心的对第三代子孙发自心底的疼爱。年轻时听到孩子哭闹,也许心里会很烦气,而现在无论走到哪里,当我看到小孩,都会心生一种爱怜,情不自禁的看上几眼,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呢?</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说孙子,对爷爷那也是感情至深,一天见不到爷爷就会不由自主的问:“爷爷哪?爷爷怎么没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时候,孙子喜欢让爷爷抱着、背着。大点后,喜欢让爷爷和他一起玩“躲猫猫”,高兴时,还会爬到爷爷背上,骑在爷爷脖子上撒欢儿。每当放学,一见到来接他的爷爷,脸上就会像开了花一样,露出灿烂的笑容。即便是长大了,有时侯有事没事的,孙子还会依偎在爷爷身旁,就像一只可爱的小猫咪,在主人身上蹭来蹭去的示爱似的。爸爸也说:“只要是爷爷奶奶在家,孩子就不好管,他会‘狗仗人势’地反嘴。”奶奶曾经问过孙子:“全家人谁最好?”孙子挺着小胸脯张口就来:“全家人第一好的是爷爷!”爷爷听着,心里美美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经常对爷爷说:“你今辈子做的最大的事,也是对家庭最大的贡献,就是看大了你孙子!还教会了他游泳。”这话一点儿不假。爷爷一辈子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自身有点儿小才气,他也说过今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赶上上大学。爷爷对孙子寄予了厚望,经常给他讲道理,语重心长地对孙子说:“要你好好学习,将来考大学,当一名医生。”孙子小,还体会不到爷爷的一片苦心,他说长大想要开飞机,开火车……,爷爷告诉他:“不管将来做什么工作,都要努力学习,有文化,才能做想做的事,没有文化什么也做不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爷爷带孙子仔细认真,非常有数,对孙子的一举一动,他都了如指掌,都能看出和预知下一步将有什么事情,哪里会不舒服啦,是不是要去厕所啦……等等,都逃不过爷爷的眼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来也是,从一个小小的肉球生命,到慢慢长大成一个少年,爷爷把倾情的精力和爱,都注入到了孙子身上,那种情感和付出,绝非一言所能以弊之。就算孙子惹爷爷生气,爷爷也从不舍得动手打一下孙子。奶奶说爷爷:“哼,你对孙子这样百依百顺的,他会欺负你滴!”爷爷说:“不会的,我只是尽量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空间和生活氛围,有助于他学习、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孙子上小学三年级后,课程和作业以及内容深度都增加了不少,每天作业要做到晚上10点以后才能睡觉,有时还更晚。为此,孙子还常常受到爸爸的训斥。爷爷看着孙子被爸爸严厉教训,看在眼里又疼在心上,可他一点儿办法都没有,为了孩子,也只能赶紧走开,或者避而远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有一个普遍的现实,现在的孩子学习很累,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里,小学就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就是“内卷”,“卷”的很厉害。没有办法,社会形势逼迫的他们。将来社会竞争就是“你死我活!你上我下”的竞争,家长们为了今后能让孩子吃上一口饭而不惜一切成本和努力。这也让一个个小小年纪的孩子,从小就是去了很多童年应有的欢乐,失去了孩子童真的心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大量的作业,占据了孩子们本应天性玩耍的时间,接踵而至的则是大人们的关注和责问:作业都完成吗?今天加分了吗?考试成绩多少?班里排名第几?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孩子脸上失去了很多的光泽和笑容,增添的是几分惆怅和无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快要临近期末考试了,学校每天布置的作业也随即增加了很多,三年级的孙子,每天晚上11才能睡觉,有时作业多得做到夜里1点才睡下,早晨被照样按时叫醒,揉一下惺忪的眼睛,起床、吃饭、上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在前些天,一件事情的发生,让爷爷感到了震动,开始颠覆爷爷对孙子的认知。晚饭后,孙子做了一会儿作业,从里屋出来放松休息,几分钟过去了,爷爷见他还没有回去的意思,就说:“孩子啊,快期末考试了,这是整个学期的大考,你要抓紧时间啊!”孙子听后很是反感,勃然激动的吼叫起来:“不用你管我,我不写了!”爷爷从未见过孙子这样的和他讲话,考虑到这些日子以来,孙子学习非常辛苦,爷爷理解他,没有责怪他。妈妈见状,赶忙把孙子拉进屋里,并与他沟通和安慰后继续做他的作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做作业时,孙子鼓囊囊的书包,从凳子上掉了下来,一些书本从书包里撒到了地上,孙子急了:“爷爷,你过来,把我的书本给我捡起来!”孙子用命令式的口吻嚷着:“是你给我放的书包,没放好,你把书本给我捡起来”。这一次,爷爷真的是生气了,但他还是什么都没说,把书本捡起来后,悄悄的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爷爷大惑不解,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孙子,为什么会这样?经过一夜的思考,第二天爷爷终于释怀:孙子10岁了,已经不是幼儿园的那个小孩子了,他已到了“外傅之年”,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应该逐渐让他独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在一个孩子身心的成长路上,总是要经过几个变化的阶段,特别是男孩子。9~10岁,13~14岁,17~18岁这三个阶段,有人称为孩子的“叛逆期”。而我则给他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第一阶段是奔跑期,第二阶段是飞奔期,第三阶段是飞翔期。孩子十岁起,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欲求摆脱大人们给他的“拐棍”,这是第一个时期“奔跑期”的变化。</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爷爷没有责怪孙子,并对此有正确的理解,考虑今后给予必要的心理引导。这一时期,对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的培养,至关重要。首先,孙子能做的事情,鼓励他自己动手,摆脱对大人的依赖。从小事入手,动手不仅可以锻炼生活技能,还可以缓解压力,调节心理。其次,爷爷与孙子循序渐进的讲道理,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积极性。再就是,改变学习方法,劳逸结合,作业时间由孙子自己确定和定时,每做完一课目内容,休息几分钟,放松一下后,再继续做下一课程作业。经过尝试,收到很好的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期末考试结束了,全家人如释重负,孙子也没有令人失望,语数外总成绩全班第二名,与第一名仅仅相差一分。孙子比较低调,不张不扬,很平淡的“宣告”了自己考试的成绩,爷爷却大加赞赏的说:“我就知道我孙子一定行,想吃什么?爷爷给你买!”爷爷按耐不住喜悦的心情说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爱是一种无声的行动。人上了年纪后特别疼爱孙子,这种“隔代亲”其实也是把孙子看作成了他的化身,他自己生命的延续。爱的方式有无数,但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一代人为了下一代人,甚至为了下一代而活着,这不仅仅单纯是为了子嗣家族,也是生物界的一种自然的传承吧!它不是自私的表现,而是人类大河的一种生生不息的奔流。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他是有思想的,有些东西也不是完全可以直观的,而在于对待事情性质的思考。</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以我这年纪的人的经历看,不能说是经验主义,毕竟是过来的人,有过体会,也有过教训。我常跟年轻的父母讲,不要动不动就训斥孩子,更不能动辄就发火,抬手就想打,那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孩子也不容易,也很累,哪像我们那时候啊!孩子也多,放学以后一帮帮,一群群的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贪玩是正常,不贪玩反倒不正常了,关键是大人要有一定的耐心,要讲究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其实,我也很清楚,当今年轻的父母们,工作事务忙,生活压力也很大,只要有时间,建议还是尽量多与孩子互动,多陪陪孩子,与他们一起玩玩,始终把各种“火”压在身体和心里的最底层,通过别的其他途径,把它释放出去,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给孩子留出更多“奔跑”的空间,让他们身心更健康的、更快乐的学习和成长。</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谢谢您的关注鼓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