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缤纷:游览青岛海底世界

山海风8800

<p class="ql-block"> 缤纷的夏日,炙热的天空,终于迎来了一场及时雨,带来了夏日的清凉,令人感到心情舒畅。趁着雨后,与家人来到青岛市南区前海一线海滨,看海、呼吸海边的新鲜空气,分享雨后的美好时光。途径位于鲁迅公园旁边青岛水族馆(海底世界、海产博物馆)产生了进去参观的欲望。这座中国古城堡式建筑,有着近百年历史。自20世纪50年代起,曾留下我们家几代人,参观游览的印记。这三处展区,虽说分布点不同,却是近在咫尺,都在莱阳路,非常方便。今天,我们首先来到了位于鲁迅公园东侧的原青岛水族馆。(此照片摄于2025年6月19日青岛海底世界)</p> <p class="ql-block">  青岛水族馆,在充满欧式风格建筑群的美丽海滨中,彰显出独特的中国古典式设计风格。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们家住青岛台东,父母曾带领着我和弟弟妹妹,陪同老家亲戚,专程来青岛水族馆参观游览。在我的记忆中,一层大厅中心区域,有两个椭圆形水池子,里面分别饲养着性情憨厚的海龟与活泼好动的海豹。一层、二层展厅墙壁,镶嵌着一个个独立水箱,里面养着多种海洋生物。最奇特的是“海马”,直立身子在水中快速游动,感到很好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1990年夏天,我曾带着孩子进去参观,里面增加了许多海中生物。在水族馆东南部海边,有两座建于20世纪60年代两座很大的室外海豹池。孩子最感兴趣的是,看工作人员给海豹投放饲料,将一条条鲜鱼,剁成大块。海豹几口下肚,吃得津津有味。(此照片摄于2025年6月19日青岛水族馆)</p> <p class="ql-block">  近百年的青岛水族馆,外观风采依旧。今天,虽说不是假日,游客依然很多。有许多年轻夫妇,专程来这里与孩子共同探寻大洋深处的奥秘。门口,是高高的花岗石条台阶。门口南侧,安放着一尊褐色塑像。基座刻写着“蔡元培,1868-1940,青岛水族馆创始人之一”。现在展馆成为“梦幻水母宫”,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革命家、思想家,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对中国现代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做出奠基性贡献。青岛水族馆,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水族馆,也是中国近现代海洋科研的起锚地,海洋科普教育发祥地。(此照片摄于2025年6月19日青岛水族馆)</p> <p class="ql-block">  我们随着游客拾阶而上,进入“梦幻水母宫”。一进门,犹如来到多彩的梦幻童话世界。两侧墙上镶嵌着一个个独立水箱,每个水箱组成了美轮美奂,不同场景的微型水下世界。一只只色彩斑斓的水母,在珊瑚礁、海草中轻盈地飘动。在灯光的映射下,小水母柔软透明的身体,泛着荧光。小如铜币大小的水母,以各种姿态,在水中快速的游动,犹如一个个小精灵,打造出珊瑚与水母共生的动态景观。几位年轻的游客,用手机边拍边说:“这么漂亮的画面,可以当手机壁纸啦!”(此照片摄于2025年6月19日青岛水族馆)</p> <p class="ql-block">  据展馆资料介绍:水母,属于较原始的腔肠动物。繁殖方式多为雌雄异体,但从外观上很难辨别。就成熟的水母而言,有的种类是将精子或卵子,从口排出,精子和卵子便在海水中受精。而有的则是精子游入雌体的消化循环腔,与腔内的卵子结合,成为水螅体。这些水螅体慢慢长大,成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水母。展馆通道地面,书写着一行大字:“勇敢地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2025年6月19日摄于青岛水族馆)</p> <p class="ql-block">  从“梦幻水母宫”出来,来到造型时尚的“海豹馆”。在我的童年记忆中,20世纪60年代,这里,原先是个建在海边的露天大海豹池子,里面养着几条斑海豹。后来,经过几次改造,由简单的海水养殖池,建成如今我们所见到的有着1200平米的新型展馆。海蓝色的环境,营造出一个奇趣的海兽王国。(此照片摄于2025年6月19日青岛水族馆、海豹馆)</p> <p class="ql-block">  沿着通道进入地下展区,看到一位女工作人员手持一个装着鲜鱼的水桶,蹲在养殖池边,从铁栏杆缝中,向海豹投喂切成段的鲜鱼。从鲜鱼的形状来看,好像是鲭鱼或鲅鱼,一条鱼切成两段。海豹将鱼一口咬住,很快吞下。在另一个水池边,一位男工作人员,也在向海豹投喂鲜鱼。海豹在池边露出脑袋,耐心等待。(此照片摄于2025年6月19日青岛水族馆、海豹馆)</p> <p class="ql-block">  “海豹”,是对食肉目海豹科的统称。海豹体粗圆,呈纺锤型,全身披短毛。是鳍足类动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从南极到北极,从海水到淡水、湖泊,都有海豹的足迹。南极海豹数量为最多,其次是北冰洋、北大西洋、北太平洋等地。海豹很聪明,经过专业人员的训练,可以在水里做多种表演动作。根据馆内资料记载:青岛水族馆自1955年开始人工饲养斑海豹,1966年繁殖成功。到2019年共繁殖斑海豹60余头,并实现了人工环境下的二代繁殖突破,饲养繁殖和研究均居国内领先水平。(此照片摄于2025年6月19日青岛水族馆、海豹馆)</p> <p class="ql-block">  一位女工作人员,走过海豹池,来到企鹅养殖区,向企鹅投喂一些鲜鱼段。这些鱼块,比喂养海豹的稍小一些。企鹅喜欢低温环境,在水中游泳速度很快。见到工作人员将鲜鱼放进岸边一个小木屋里,急忙从水中爬出水池,直立着身体,快速摇摆着,进入小木屋,享受美味佳肴。然后,又从木屋里摇晃着,重新进入水中。见到工作人员在池边,又赶快游到那里等候。小企鹅那有趣的动作,令孩子们喜爱不止,隔着玻璃向它挥手,小企鹅似乎对鲜鱼更感兴趣。 (摄于2025年6月19日海豹馆)</p> <p class="ql-block"> 据馆内展板资料介绍:麦哲伦企鹅,因著名航海家麦哲伦,环南美洲大陆航海时发现而得名。是该属中,唯一的迁徒性离岸觅食的物种。也是温带企鹅中,最大的一个种类。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南海岸和马尔维纳斯群岛沿岸。主要食鱼类和甲壳类动物。(此照片摄于2025年6月19日青岛水族馆、海豹馆)</p> <p class="ql-block">  蔚蓝壮阔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孕育了亿万生命,海洋哺乳动物虽然种类不多,却是海洋生态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几位年轻游客在“南海狮”养殖区外,望着躲在暗处的海狮,感到很好奇。据展板资料介绍,南海狮主食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南美洲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多年来,青岛水族馆秉承着“爱海、和谐、承传、创新”的精神,积极参与多项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救护。开展科普宣传,呼吁大家增强保护海洋生物和建立美丽海洋的自觉性,助力海洋强国建设。(此照片摄于2025年6月19日青岛水族馆)</p> <p class="ql-block">  从青岛水族馆出门,沿着海边向东步行,来到青岛海产博物馆,这里主要展出的是海洋生物动物标本。这座展馆以生动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标本的内涵和其中的奥妙,对少年儿童学习海洋知识是非常有用的。据历史资料介绍:青岛海产博物馆是1930年,由蔡元培、李石曾、宋春舫、蒋丙然等科技先驱倡建。“青岛水族馆”五个字,为胡若愚所书写,1954年,根据中央文化部的指示,成立青岛海产博物馆。(此照片摄于2025年6月19日青岛海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通过展馆资料得知,青岛海产博物馆(又名青岛水族馆、青岛海洋科技馆),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陈列面积12000平方米,是自然科学类海洋生物专题博物馆。建筑布局为中国古城堡式,高四层。从外观看,青砖绿瓦,楼台亭阁、矗立在美丽的汇泉湾,是青岛市标志性建筑。许多游客,在海边以此为背景,摄影留念。我在童年时,父母带我曾在海边礁石,以此为背景,留下了我在青岛海滨的第一张照片。(此照片摄于2025年6月19日青岛海产博物馆一层展厅)</p> <p class="ql-block">  展厅里陈列着珊瑚、海星、鱼、虾、蟹类、鲸类、海豹、海狮、海象,哺乳类等,多种类标本。还有我们日常餐桌常见到的食用鱼类标本,有鲈鱼、沙丁鱼、面条鱼、黄花鱼、逛鱼、金枪鱼、三文鱼、鼓眼鱼、带鱼等。这些标本个头,比我们常见的大了许多。据我们家附近的邻居讲,以前,在胶州湾内能钓到许多逛鱼。如今,黄花鱼、虾类,实现人工养殖,产量大幅度提高,满足市场供应。(此照片摄于2025年6月19日青岛海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翻车鲀”,引起游客的好奇。在我少年时代,来这里参观时,就有这个巨大的标本。据展板资料介绍,“翻车鲀”为大型大洋性鱼类,体长可达3–5.5米,重1400–3500公斤,身体呈亚圆形,侧扁而高,尾部很短,无尾柄。头高而侧扁,头高为头长的1.8–2倍。眼小,吻圆钝,体背侧面灰褐色,腹面银灰色。翻车鲀,是世界上最大,形状最奇特的鱼类之一。它的身体又扁又圆,像个大碟子。它们常常在水面上晒太阳。尽管其形状笨拙,但有时也会跃出水面,也常潜入百余米深海中。(此照片摄于2025年6月19日青岛海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在展厅里,还见到了许多珍贵的鱼类,金枪鱼、中华鲟、绿龟、海象、海獭、海牛、北极熊等。这次,没有见到那条巨大抹香鲸的标本,只见到巨大的一幅骨架。在少年时代的记忆中,从铭牌上得知,捕获大鲸鱼的经过。在青岛附近海域,一条巨大的“八带鱼”,遇到十几米长,体型巨大的抹香鲸,发生长时间激烈搏斗。“八带鱼”用巨大的腕足,死死缠住抹香鲸的鼻孔,导致“抹香鲸”无法呼吸,最终失去生命,漂浮在海面。这条“抹香鲸”被渔民发现,用渔船拖至岸边,后由青岛海产博物馆制作成标本展出,令游客惊叹不已。(此照片摄于2025年6月19日青岛海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从海产博物馆出门,不必走陆上的莱阳路,直接从院子北侧,沿着一条地下通道,就能进入青岛海底世界,方便游客无缝衔接参观游览。在海产博物馆院内漫步,处处感受到海的韵味,院墙用金黄色脊瓦与红瓦覆顶。白色墙体上,绘制了海洋生物的漫画。利用地势,开辟出的步行道,那不规则石块,垒砌成简约时尚风格护坡。游客漫步小路上,听海风、看海浪拍岸,呼吸海边湿润空气,令人惬意。(此照片中墙外,就是鲁迅公园海滨,此照片摄于2025年6月19日青岛海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青岛海底世界”入口处,利用海滨地势,打造出海洋风格的场景。褐色岩石上流淌着淼淼清水、鱼儿、海蟹,构成一幅童话般的海底世界。在我的少年记忆中,以前,这里只是海滨一处坡底,许多游客在这里以青岛海产博物馆为背景,拍摄海滨风光。后来我与大弟弟,曾在这里拍了一些黑白照片,当时照相技术不熟练,废了好几张胶片,没法洗印,浪费了感情,心疼了好久。(此照片摄于2025年6月19日青岛海底世界)</p> <p class="ql-block">  来青岛海底世界,有着不一样的体验。游客带着孩子,走进长达82米的海底通道,令孩子们惊叹不已。蓝的基色环境,鱼儿从头顶、身边快速游过,有些“凉飕飕”的感觉。为让游客更好地体验水中视觉,馆内安装了自动输送设备。人们站在输送带上,可以直角拐弯。几位游客带着孩子,边看孩子们拍照留念,并向他们讲解海洋生物的特点。为孩子上了一场生动的海洋科普知识课。有些知识,在课堂上是学不到的,平时在外面,也是见不到的。“鱼群偷听的心跳,是对海底的告白”。这是,贴在展窗上的一句话。(此照片摄于2025年6月19日青岛海底世界)</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海底隧道,全长82.6米。漫步360度环景长廊,有从陆地完全进入海洋深处的震撼感,那种视觉体验,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有条凶猛的大鲨鱼,从身边飞快地穿过。身材扁平、呈三角形状,性情温和的鳐鱼,在水底慢悠悠地移动,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一块鼓起的小沙丘。那只直径近一米的褐色大海龟,慢吞吞地在水中游动,边游边环顾左右,并不时浮向水上层,想出去透透气。一群身披彩妆的“斑马鱼”引来游客驻足,我对这群来自大海深处的鱼类叫不上名字,只能暂命名为“斑马条纹鱼”。 (此照片摄于2025年6月19日青岛海底世界隧道)</p> <p class="ql-block">  鳐鱼,是海边人们餐桌上常见的一种鱼,我们根据它的形状体态,称之为“老板鱼”。它的骨头较软,牙口不好的老人能咬动。鳐鱼的食用方法,油炸、炖着吃,口感都不错。小时候,孩子们不会吃海鱼“梳刺”,担心被鱼刺“卡”嗓子。鳐鱼刺软、肉质细腻,市场价格低,成为我们家中给孩子们的首选海鱼。另外,从鳐鱼骨质中提取的胶原蛋白,是女士美肤产品的原材料。(此照片摄于2025年6月19日青岛海底世界)</p> <p class="ql-block">  游览青岛海底世界,“人鲨共舞”是一场精彩刺激的重头戏。来到演出剧场,我看了看手机,还不到上午10点半。前三排区域座无虚席,那里有年轻的工作人员在入口处,维持秩序。经询问服务台工作人员,观看演出并不另外收费,坐席按照先后顺序。前三排已满座,后来者只能在周围站立观看。一天演出三场,中午休息,上午11点钟有一场演出。我与家人坐在大厅旁边,长条沙发椅休息等待。随着时间的临近,游客越来越多。看了一下,演出大厅能容纳数百人,其中带着家人与孩子的居多。演艺大厅中心,是一座巨大的水箱,据介绍,那个面朝观众的平面约140多平米。成群的鱼儿,在池中悠然自得地漫游,与水底珊瑚礁构成一幅优美的水底世界。游客还可以乘坐电梯到二楼,从另一个角度观看演出。(此照片摄于2025年6月19日青岛海底世界演艺大厅)</p> <p class="ql-block">  演出的时间到了,在游客的期盼中,一位工作人员来到演艺大厅,宣布演出开始。随着激情的音乐响起,一群浅黄色竖彩条纹的鱼儿,伴随着一位背着氧气筒,身穿潜水服,头戴氧气罩的潜水员,跃动着身体,活泼出场了。鱼群在表演者身边快速地舞动着,像一个大大的圆球,慢慢地滚动着,场内顿时响起一阵喝彩声。当鱼群退场后,一条直径约1米宽的“面包鱼”,伴随着潜水员闪亮登场了,在音乐声中,快速地在水中上下舞动着薄薄的身躯,尽情地展现着独特的舞姿。(此照片摄于2025年6月19日青岛海底世界演艺大厅)</p> <p class="ql-block">  游客久盼的“人鲨共舞”,终于登场了。一条背部浅黑灰,腹部浅灰白,嘴里露着长长尖锐、锋利的牙齿,面部凶猛的大鲨鱼,与潜水表演者威风凛凛登场了。大鲨鱼随着表演者手持的红色球,上下左右舞动着。据工作人员介绍:大鲨鱼是海中凶猛的鱼类,如果闻到血液的腥味,会激活它攻击人的脑细胞。所以,对潜水员来说,与鲨鱼共舞,身上不允许有任何出血的伤口,避免发生意外。在这个水中大舞台,人与鲨鱼,演奏着和谐相处的乐曲。在游客的喝彩中,“人与鲨鱼”共舞结束。(此照片摄于2025年6月19日青岛海底世界演艺大厅。)</p> <p class="ql-block">  人们余兴未尽,大厅中央那个高8米圆柱形玻璃水缸,开始了新的表演。另一位身穿蓝色潜水衣的表演者,与上千条彩色鱼儿共舞,引得孩子们欢呼不止。潜水员降到水底,隔着厚厚的玻璃,向小朋友挥手致意。我想,潜水表演,水中压力大,身背氧气筒,一条管子与外面相连供氧,潜水衣紧贴皮肤。工作风险大,非常辛苦。在表演中,需各方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容不得半点差池。这个巨型水缸,采用光电投影技术,形成“定海神针”景观。 (此照片摄于2025年6月19日青岛海底世界演艺大厅)</p> <p class="ql-block">  看完演出,我和家人从演艺大厅,沿着通道,来到陆上淡水生物展馆。进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圆形水池,里面养了一群红色、淡粉色,身上带花纹的大鲤鱼。旁边一个小池子,游动着红色鱼儿,池旁,放着一个大号奶瓶,花20元,可以让小孩子为鱼儿喂食。鱼儿见有人围观,很快游到池边等候。池中央上方,悬着一个黄色大奶嘴模型,这些池中鱼,被称为“奶嘴鱼”。 (此照片摄于2025年6月19日青岛海底世界淡水馆)</p> <p class="ql-block"> 我们跟随游客,来到“锦鲤”池,观赏锦鲤。据介绍,“锦鲤”,是鲤鱼的一个变种。身体侧扁,呈纺锤形。锦鲤由色彩、图文和鳞片来区分不同的品系,至今约有100多个品种,其寿命较长。“锦鲤“被人们赋予吉祥的象征,寓意幸福长久。(此照片摄于2025年6月19日青岛海底世界淡水馆)</p> <p class="ql-block">  站在青岛海底世界,向东望去,青岛第一海水浴场近在咫尺,金色沙滩,被蓝色大海轻轻地抚摸,海浪在沙滩上,泛起白色浪花,又快速地散去。“青岛海底世界”北部,就是著名的小鱼山景区。虽说海拔不足百米,却是听风、观海、取景的最佳之处。居高临下,褐色礁石、海边黑松、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构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海滨风景画面。(此照片2025年6月19日摄于青岛海产博物馆院内)</p> <p class="ql-block">  这次参观游览“青岛海底世界”,与以前相比,感到硬件设施、展馆布局风格,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特别是采用现代光电投影技术,运用到各种场景,将生物标本,变得栩栩如生。展馆图片资料、实物标本种类丰富,各展馆增加观众互动,让游客边观赏,边学习大洋深处的科学知识。通过参观游览,学习了不少新的知识,开拓眼界,受益匪浅。如今,这里已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游客来青观光打卡地之一。(此照片摄于2025年6月19日青岛海底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