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2日(第4天) 太白山--宝鸡 <p class="ql-block">因“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对楚汉相争那段风云历史始终心驰神往。常常忍不住猜想:千年前韩信布下奇谋时,承载大军的栈道藏于秦岭哪处深谷?古人口中的 “陈仓”,又在今天哪方水土?</p><p class="ql-block">后来终于知晓,原来古陈仓县,便是如今的宝鸡市。唐代时因 “石鸡啼鸣”的祥瑞传说而更名,这叫了一千多年的名字,就像条纽带,把过去的故事和现在的城市捆成一束,让我们能顺着它去触碰历史的边角。这次陕南秦岭行,为读古诗、探古道、寻古韵而来,就是想亲身感受古今交融的奇妙。</p><p class="ql-block">昨天我们伴李白诗句漫游太白山,今早从太白山出发,沿高速穿行秦岭余脉,此时9 点 40分,即将驶入宝鸡。今天,我们要在这儿探访青铜器古韵,寻觅陈仓老街诗迹遗风,开启一场古今对话……</p> <p class="ql-block">刚进入宝鸡市,路旁一尊通体金黄的雕塑蓦然入眼,它像一只振翅的神鸟,羽翼舒展似要翩翩起舞,昂首姿态又像在引吭长鸣。后来才知,这正是宝鸡市的城市标志“宝鸡”,以“凤凰”为形,藏着 “石鸡啼鸣” 的祥瑞传说,把千年故事凝在这抹金色里,成了我们与宝鸡初见时,最耀眼的文化注脚。</p><p class="ql-block">“石鸡啼鸣”,据传说,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太子李亨在凤翔登基并亲自挂帅平叛,此时陈仓山上的石鸡突然啼鸣,声音传数十公里,每闻鸡鸣,唐军就会大获全胜,最后成功打败了叛军。唐肃宗李亨视鸡鸣为吉祥之兆,敬鸡峰山石鸡为神鸡,视为国宝,派兵保护,并将陈仓县改为宝鸡县,宝鸡地名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绕过“宝鸡”雕塑,我们径直前往白玉兰酒店办理住宿。今晚下榻宝鸡,要把充足的时间,留给这座古老与现代交融的城市。</p> 一、宝鸡渭河生态公园 办理好入住,我们首先去游览石鼓文化廊桥,途经渭河生态公园,那些藏着城市记忆的雕塑、透着野趣的草木,像有股子劲儿,“嗖” 地把我们拽进这方小天地。一眼瞅见“自信自强”雕塑,大家瞬间来了精神,“走!在这儿打个卡,沾沾这股子奋进的劲儿!” 说罢,便凑到雕塑前,摆起姿势,要把宝鸡的活力与历史,都装进这张照片里 。 非常漂亮的宝鸡渭河生态公园,由于居市中心、傍渭河,这里高楼环绕,河水悠悠,花草遍地,是个让人心旷神怡的休闲地方。<br> <p class="ql-block">眼望粉黛乱子草铺就的绝美景色,大伙禁不住纷纷驻足,或“咔咔”按快门,或静静凝视,要用镜头或眼睛把这份美好留存,定格当下惬意。</p> 二、石鼓文化廊桥 穿过宝鸡渭河生态公园,我们来到了石鼓文化廊桥。 <div>说起这座桥,它可有仨名儿呢!为啥呢?因为是东岭集团投资建造,所以叫东岭廊桥;又因南边连着石鼓山公园,就有了石鼓山廊桥这名字;再加上它还得承担展示宝鸡历史文化的活儿,“石鼓文化廊桥” 这名儿也就定下啦!</div>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横跨渭河、北接东岭地区、南连石鼓山公园的石鼓文化廊桥 。</p> 这座桥功能可丰富啦!它横跨渭河南北,既是市民跨河出行的通道,又承载了文化展示,还凭借独特景观成为宝鸡生态人文名片,供市民休闲、游客观光,妥妥的是宝鸡标志性建筑之一。 有人说,“烟雨一川织锦绣,廊桥千古写春秋”,正是眼前这座桥的真实写照。 瞧,渭河水在桥下悠悠流淌;河岸,粉黛乱子草如烟似霞,绿树繁花错落,恰似一幅唯美的锦绣图啊! 再看这桥面、桥两侧、还有廊顶下边的横梁,到处都是古老的历史介绍,有诗、有画像、有文字,像把岁月和故事都“贴”在这儿啦! 走着看着,我们就像在翻阅宝鸡的历史长卷...... 那些古老故事随着脚步展开,不知不觉,就让我们沉醉在这座城市的岁月里了。 倚在桥栏上放眼望去,渭水河泛着粼粼波光,静静流淌,像一位沉默的老者,把这座古老城市的过去与现在,都融在水波里慢慢述说 。 瞧,河对岸那高高的塔,就是石鼓园中的石鼓阁了,稍后我们要去拜访它。 从廊桥北岸一路走来,仿佛吃了一顿精神大餐,神清气爽,收获满满。姐几个坐下来,再把这“美味”咂摸咂摸,可别让它跑掉喽! 廊桥横卧在波平如镜的河面上,静静地像在述说古往今来风雨中的故事。 走到桥南,又望见那只振翅欲飞的“宝鸡”雕塑。此刻重逢,亲切感扑面而来,它恰似一只神鸟,以灵动之姿,在城市天地间,传递着宝鸡的精气神,诉说着宝鸡的故事 。 三、陈仓老街 <p class="ql-block">走下廊桥,一块“陈仓老街”的白字招牌赫然矗立眼前,红柱、金饰衬着,透着古朴。哦,陈仓老街就要到了。</p> <div>陈仓老街,借宝鸡古称“陈仓”为名,把上世纪40年代民国建筑风貌原样复刻,青石板路、复古骑楼间,非遗、美食、购物融为一体,早成宝鸡超火的打卡地、新名片啦!我们也赶紧去逛逛喽!</div> <div>来到街上,“宝鸡车站” 几个繁体大字 率先映入眼帘,古朴的字体裹着厚重的年代感。听说,它 1936 年建于旧城东关,第二年就跟着陇海铁路西宝段一起“跑”了起来。后经新中国改造,1985 年成了现在这样。</div> 瞧,这台蒸汽机车,顶飘红旗,静静停在轨道上,见证着铁路发展的过往 。一看到它,我脑子里就浮现出:火车冒着白烟,“哐哧哐哧,呜 ——” 穿梭而过的画面。 有着厚重年代感的人民电影院。 站在这挂满红灯笼的石板路上,看着复古建筑,仿佛穿越到了民国时期。 走在这复古的建筑群中,空气里都飘着旧时光的味道。 站在陈仓老街标志性的青砖墙前,忍不住大声喊:“宝鸡,我们来啦!” <p class="ql-block">吃一碗宝鸡特色美食。哈哈,看你这宽宽的肉臊子扯面和那上面油亮的颜色,我的口水咋要流出来了呢?你高高挑起,是馋我吗?</p> 你也在馋我吗?哈哈! 四、中国青铜器博物院 <p class="ql-block">享用完了宝鸡特有的扯面美食,穿过陈仓老街,我们就来到了中华石鼓园。</p><p class="ql-block">中华石鼓园坐落在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石鼓出土地的宝鸡市石鼓山上。东临茵香河,南靠秦岭主峰鸡峰山,西望市区,北瞰渭河。是融“遗址保护、青铜器展览、石鼓文化展示、园林观光、考古研究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生态公园。</p> <p class="ql-block">在中华石鼓园台阶底部驻足仰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台阶顶端高高、粗粗的青色圆柱体,古朴又带着神秘,那是什么? </p> <p class="ql-block">原以为上了台阶就能摸到它,待走上大台阶,那圆柱体仿佛与我们捉迷藏,一看,它好像后退了,与我们还相差着好远的距离,而且它前面还在许多台阶要上。</p> 急切想知道它究竟是哪方神圣,举起手机拉近镜头,看到了它下面牌子上的字--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哇,这里就是“中国青铜器博物院”啊,难怪它的造型是这个样子。 <p class="ql-block">在家做攻略时,到宝鸡游览“中国青铜器博物院”是很重要的一项议程,现在终于来到了它的面前,我们先与它同框作个纪念。</p><p class="ql-block">中华石鼓园有两大标志性建筑,石鼓阁和中国青铜器博物院。现在,我们先去参观青铜器博物院。 </p> <p class="ql-block">走进博物院,迎面就见到这样的纹路,这是青铜器上的古老纹样吧?看着就带股子历史劲儿,一下把人往岁月里拽。</p> 做攻略时得知, 这里是中国最大的青铜器专题博物馆,还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专门收藏、研究和展示周秦时期青铜文化,此刻身处其中,更觉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 <p class="ql-block">当目光触到古老青铜器的瞬间,历史厚重感“轰”地扑面而来,仿佛商周的炉火、秦汉的风声,都在这一件件文物里苏醒。</p> <p class="ql-block">这里馆藏文物48.7万多件(组),其中有120多件为国家一级文物,它们的年龄都在3000岁左右了。</p> <p class="ql-block">在展柜里撞见这件 3000 多岁的何尊,瞬间被震住!它可是馆里响当当的镇馆之宝。作为西周早期盛酒器,1963 年从宝鸡陈仓区出土,妥妥的国家一级文物,古朴的纹路里可是藏着数不清的西周故事呢!</p> <p class="ql-block">来看看它的铭文。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现存119字(破洞处损泐约3字)。这里有关键句“宅兹中国”(意为“居于天下的中心”),这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也就是说,三千多年前,“中国”被镌刻于何尊器底,深埋于地下;三千多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以它命名。“中国”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自信、自豪的源头。</p><p class="ql-block">图中红字就是来自三千多年前的“中国”二字。</p> 参观完中国青铜器博物院,我们又来到了石鼓园另一个标志性建筑--石鼓阁。 <p class="ql-block">远远望去,石鼓阁高大雄伟,仿秦汉建筑风格气势恢宏,飞檐斗拱间,外五内九的层级,似在无声诉说周秦文明曾有的尊崇,它被称为"中华西北第一阁”。</p> <p class="ql-block">刚才在青铜器博物院感受青铜古韵,此刻望着石鼓阁,仿佛能透过建筑,触摸宝鸡历史脉络,两大地标,一刚一古,共同锚定这座城市的文化根脉。</p> <p class="ql-block">环顾四周,这里包含了8000平方米祭天敬祖广场。</p><p class="ql-block">在奴隶、封建社会,祭祖敬天是重大政治活动,其目的是借神权强化王权,维护统治。这是一组“祭祖敬天”大型石雕。记录的是秦公游猎后选良辰、燃柴火、献牛羊,祈上天祖先恩泽军民、祝周天子康宁、国家富强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组“秦人之路”浮雕墙。它以古朴雕刻,串联起公元前 770 年秦人迁居宝鸡的征程。数世纪里,他们扎根发展,因护平王东迁获封诸侯,在宝鸡土地留下深深足迹,独特精神文化也于此孕育。宝鸡,就这样成为秦人厚重过往的承载之地,站在墙前,仿佛能看见历史长河中秦人奋进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周公的雕塑。望着他,忍不住念叨:这就是助武王伐纣、辅成王坐稳天下的姬旦呀!他晚年在岐山修《周礼》,从国家大典到吃喝住行都定了规矩,让周代从信神变尊礼,周文化也跟着盛起来,咱“礼仪之邦”的根,早就在这儿扎深啦 !</p> <p class="ql-block">游览了石鼓阁四周,此时我们进入阁内。这里集中展示了石鼓复制品、书法作品及历史名人展。</p> <p class="ql-block">大家对石鼓满是好奇。这别名陈仓石鼓的“宝贝”,可是镇国之宝,还被康有为称“中华第一古物” 。它 627 年在宝鸡石鼓山现世,十只花岗岩石鼓,看着像鼓,实际是“碣状”,就是那种上细下粗、头顶圆圆的石柱形石头模样,古人把这种形状的刻石叫‘碣’,所以石鼓也被喊“猎碣”呢。它上面刻着记秦统一前史事的大篆 “石鼓文”,是最早石刻诗文、篆书之祖,明清时一字万金,太神奇了!韩愈都为它写《石鼓歌》,真品藏于故宫,宝鸡也因它建了中华石鼓园和石鼓阁。 </p> <p class="ql-block">此时,我们登上顶层观景平台,这里可360 度环形观景。放眼望去,翠绿的秦岭主峰鸡峰山尽收眼底,“祭祖敬天” 雕塑也一览无余,山水人文相融,视野格外开阔。</p> <p class="ql-block">转过身,目光随廊桥延伸,发现眼底另一条河流--石坝河,正静静流淌,与渭河交汇,河水倒映着桥与楼,把宝鸡的山水与现代交融之美,完整铺在眼前。 </p> 从中华石鼓园出来,已是晚上 5 点半了,我们又去了陈仓老街,吃了心心念念的特色美食后,来到廊桥边。这里已是灯光璀璨,廊桥被暖黄灯带勾勒出优美轮廓,激光束划破夜空,倒映在渭河水面,城市建筑的霓虹也来凑趣,光影交织成梦幻夜景。 <p class="ql-block">我们沉醉其中,身影融入这幅宝鸡夜色长卷,连晚风都裹着浪漫,叫人飘飘然,哈哈,舍不得挪步啦!</p> <p class="ql-block">走上绚丽廊桥回望,宝鸡两大标志性建筑--青铜器博物院与石鼓阁的轮廓,在夜色灯火里清晰可见。青铜器博物院藏着千年青铜古韵,石鼓阁载着石鼓文脉,二者遥相呼应,城市历史的厚重与当下繁华的烟火,都融在这回望的视野中。</p><p class="ql-block">一天“宝鸡访青铜,陈仓寻诗迹”的行程,充实得满溢出来。夜渐深,脚步不自觉前移,可心还黏在廊桥夜景里。明天,又会撞见怎样鲜活的故事呢?</p>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