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方城县七峰山生态旅游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杨集乡境内,距方城城区约15公里。七峰山又称七顶山,古称七石山。《魏书·地理志》载:“七峰山古称七石山,因山有七峰列峙,如笔架然,故名。”山上有古代楚国长城,被称为“中国长城之祖”。七峰雪霁与泉岩瀑布,为方城传统八大景中的两大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七峰山景区林木植被丰茂,为河南省级森林公园。七峰山林区土地总面积5100公顷,有林地面积3550公顷,全区森林总蓄积5.4万m3。该地区属伏牛山区丘陵常绿落叶阔叶林带,森林植被区系以北亚热带森林植被景观为主。</p> <p class="ql-block">主要树种有:油松、马尾松、柏、水杉、栎类、板栗、麻栎、黄檀、合欢、野核桃、枫杨等50种乔木为多,还有野山楂、珍珠花、山芝麻叶、连翘荆条为主的30多种灌木,以及何首乌、百合、贝母、丹参、葛藤等中草药50多种。景区由于其特有的气候、土壤和地形条件,造就了这里独特的植物生存环境,这里物种十分丰富。这里有中草药50多种,各种野果也有几十种,不愧为“世外天然药草野果园”,养生度假的理想地。</p> <p class="ql-block">方城七峰山,不仅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峰,更是一座充满历史文化的圣地。它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成为了中国河南省的一座名山。登上七峰山,登临峰巅,登高望远,俯瞰大地,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和惊世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座落于大乘山中的普严寺,又称普严禅院、大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宋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重建,改名崇宁万寿寺。元明时重修,仍称普严寺,由于普严寺僧众爱国爱教,卫国有功,被元仁宗封为大乘山护国普严禅寺,为河南四大名寺之一。先后有吉本禅师、慧果禅师、德遵禅师、慧灯禅师、云渐禅师、大洪僧人在此驻锡传灯。曾有一高僧东渡日本传经,名播海外。相传寺院鼎盛时期,殿堂百座,良田千顷,僧众五百,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缭绕,一派繁荣景象,后经历代战乱,大量建筑群及文物被毁,现存经修复的山门三间,中佛殿五间及两芜等。山门前有千年银杏树两棵,高约15米,直径约1.2米,枝叶繁茂,苍劲挺拔。该寺所处位置极佳,四周之山宛若五朵莲花。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方城大乘山又称大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方城东南15公里处,地处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二郎庙镇境内。因该山有普严寺,尊奉大乘教而得名。山呈东南-西北走向,长21公里,宽10公里,属伏牛山余脉,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地势错踪复杂,山峰连绵,沟壑纵横,平均海拔550米,主峰双山海拔711.2米,有黑石山、玉皇顶、猴王山、大主山、灯台山、华尖山、白龙寨山、拉主山等20余座山峰。</p><p class="ql-block">大乘山,占地面积40000亩。地形起伏大,重峦叠嶂,孤峰突起,高山峻岭,山明水秀,树木葱茏,森林覆盖率95%以上。</p> <p class="ql-block">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普严寺,这座历史悠久的寺庙。普严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具有悠久历史,是河南四大名寺之一,以其深厚的宗教和文化影响而闻名。普严寺,又称普严禅院、大寺,自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始建,历经宋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重建,元明时重修,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因普严寺僧众的爱国爱教精神和对国家的贡献,元仁宗时期被封为大乘山护国普严禅寺,成为河南四大名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乘山还是一座历史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迹。大乘山不仅是一处自然美景,随着开发成为了省级森林公园,游客可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魅力。游客们可以在此尽享森林探幽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p> <p class="ql-block">普严寺僧众爱国爱教,卫国有功,被元仁宗封为大乘山护国普严禅寺,为河南四大名寺之一。先后有吉本禅师、慧果禅师、德遵禅师、慧灯禅师、云渐禅师、大洪僧人在此驻锡传灯。曾有一高僧东渡日本传经,名播海外。相传寺院鼎盛时期,殿堂百座,良田千顷,僧众五百,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缭绕,一派繁荣景象,后经历代战乱,大量建筑群及文物被毁,现存经修复的山门三间,中佛殿五间及两芜等。山门前有千年银杏树两棵,高约15米,直径约1.2米,枝叶繁茂,苍劲挺拔。该寺所处位置极佳,四周之山宛若五朵莲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