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甘南之天水伏羲庙

呼噜王

<p class="ql-block">  天水市古称成纪、秦州、上邽等,有8000多年的文化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构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p> <p class="ql-block">  行程匆匆,从麦积山石窟下来已是午间用餐时段,品尝天水的美食,天水呱呱、天水酿皮等地道的天水小吃,可能与南方人的口味冲突而认同者寡,肉夹馍、清炖牛肉、糖醋里脊、天水杂烩还是相当不错。</p> <p class="ql-block">  了解了天水麦积山石窟文化,伏羲作为中华民族的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一,炎黄子孙对华夏文明的寻根,那就要走进弘扬伏羲文化的天水伏羲庙,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伏義城有东西两牌楼,牌楼雄伟壮观,宽阔的石铺大道直通伏羲庙,远远就看见跨立在大庙两侧的高大牌坊。</p> <p class="ql-block">  每年的夏至这天,天水市作为伏羲故里,都要举办公祭伏羲大典,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三大祭祀”(黄帝、伏羲、大禹)之一。现在距夏至只剩一周时间,伏羲庙周边正紧锣密鼓进行筹备,场地已围挡,花篮已搭就,隆重的气氛逐渐浓烈。</p> <p class="ql-block">  伏羲庙宫门前牌坊伫立,匾额上书《开天明道》大字,宫门上高悬《太昊宫》与《与天地准》匾额,凸显出庄严与肃穆。</p> <p class="ql-block">  伏羲庙的保护与修缮,勒石为记。</p> <p class="ql-block">  碑刻伏羲祭,该文出自李铁映手笔。</p> <p class="ql-block">  沿伏羲庙中轴线,依次是伏羲祭祀广场、戏楼、牌坊、宫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见易亭、泮池和后门。仪门端庄为五开间,气势轩昂。</p> <p class="ql-block">  跨过仪门,只见先天殿前古柏浓翠挺立,枝干苍虬,树龄都在八百至千年之上,当为唐宋年间所植。</p> <p class="ql-block">  伏羲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明嘉靖三年(1524年)朝廷正式诏修,确立为官方祭祀场所,后经明、清多次扩建与重修,形成现存规模。现存主体建筑如太极殿、先天殿等多保留清代风格,布局更趋严谨。</p> <p class="ql-block">  古柏倾而不覆,生生不息,绽放出绿色的生命色彩,诠释了华夏文明顽强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洪钟惊世鸣,华夏文明传遍五湖四海。</p> <p class="ql-block">  先天殿供奉伏羲圣像,殿内明柱上悬挂“一画开天”匾额,象征伏羲创八卦、启文明的功绩;殿顶覆绿色琉璃瓦,梁柱雕刻精美,体现明代建筑工艺。</p> <p class="ql-block">  响鼓擂三通,中华儿女走向民族复兴。</p> <p class="ql-block">  龙马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河中精灵,传说是一种长双翅与鱼尾、有龙鳞的神马。汉代《尚书中候·握河纪》记载:“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伏羲见河图创出八卦。先天殿中彩塑了一座威武雄壮、踏浪而行的龙马像,它是伏羲庙的吉祥圣物,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龙马精神。</p> <p class="ql-block">  伏羲,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伏牺,亦称牺皇、皇羲,被后世称为太昊伏羲氏、青帝太昊伏羲,是华夏人文始祖。</p> <p class="ql-block">  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创造了八卦,以八种简单而寓意深刻的符号来涵盖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医学、占卜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还被认为创造了最初的象形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伏羲教人们织网捕鱼、打猎,发明了弓箭,还教导人民如何种植作物,发展农业,使人们从原始的狩猎状态和采集生活逐渐进入到畜牧业和农耕生产阶段,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生存条件。</p> <p class="ql-block">  太极殿又称“寝殿”,与先天殿相连,是祭祀伏羲的主要场所,殿内原藏有历代祭文碑刻,现保留部分明清文物。</p> <p class="ql-block">  庙内各殿门扇、窗户花格木雕鬼斧神工,尽善尽美,美仑美奂。</p> <p class="ql-block">  帷帐刺绣,龙凤呈祥、腾云驾雾,太极八卦、炉火纯青。</p> <p class="ql-block">  古柏龙眼,光彩夺目,香客抚摸,转运生财,心想事成,福禄寿三星拱照,灵验有加。</p> <p class="ql-block">  伏羲文化博大精深,华夏儿女当潜心研究而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  见易亭中,前总书记题词羲皇故里,鎏金大字苍劲有力,敬意崇高。</p> <p class="ql-block">  走进天水市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厅,那就是走进天水这一黄河、长江流域华夏文明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  相传伏羲与女娲是人首蛇身的兄妹,二人相婚,生儿育女,使人类得以繁衍。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在雷泽踩了巨大脚印后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伏羲。还有传说伏羲团结统一了古代华夏各个部落,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等,创设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p> <p class="ql-block">  伏羲确立了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对偶制,以鹿皮为聘礼,禁止近亲结婚,规范了男女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建立了早期的社会组织形式,包括部落联盟和一些基本的法律制度,帮助维持社会秩序。</p> <p class="ql-block">  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石器、陶器、金银首饰、玉佩、青铜镜、铜铁兵器、碑刻拓片,一件件出土文物,佐证了中华文化的灿烂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  伏羲还是陶埙、琴瑟等乐器的发明者,他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制定了音律,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p> <p class="ql-block">  庙内保存的明清碑刻(如《重修伏羲庙碑记》)、历代祭文等,为研究伏羲文化、华夏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史料,“太昊伏羲祭典”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这株被誉为“龙槐”,枝干蜿蜒如龙,相传为唐代栽植,是伏羲庙历史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  伏羲庙建筑群融合明代官式建筑与地方特色,木雕、砖雕、石雕工艺精湛,尤其是先天殿内的“河图洛书”藻井,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具有较高的艺术与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  6月21日夏至,伏羲庙古戏台前广场上,公祭伏羲大典隆重举行,伏羲一画开天、文明肇啟的人文始祖,我们三叩伏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