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评析

子衿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岳阳楼记这首诗创作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邀为重修岳阳楼所作,借景抒发政治理想,表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p><p class="ql-block"> 范仲淹虽然没有亲自参观岳阳楼,只是通过写文章来表达他对岳阳楼重建的喜爱敬仰。本诗运用夸张和互文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范仲淹对岳阳楼的喜爱。这首诗联系了古人和今人,让我联想到了我们所学的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里也写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范仲淹通过写古人和今人来表现岳阳楼的壮观雄伟。仲淹还用多种天气来突出岳阳楼。并借岳阳楼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并提醒我们后人也要把国家大事放在第一位。这首诗托物言志:范仲淹借岳阳楼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宏伟的心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