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在上世纪80年代,因出差,曾经二次到大同,也去云冈石窟参观。大同是北魏国都,当时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b><b style="color:inherit;">从大同市区往西18公里的云冈石窟,沿着高低不平运煤的公路蹉跎前往。那时正是煤炭采挖的黄金时代,路旁堆满的煤炭。</b></h1> <h1><b> 北魏的开国大拿拓跋珪,把帝都从荒凉的漠南迁到了平城(大同)<span style="color: inherit;">。届时</span>佛教东传,北魏上至帝王,下至百姓,以信佛拜佛为荣,</b></h1><h1><b>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b><b style="color: inherit;">(440年―465年),虽然只活了25岁,却是云冈石窟的发起人、皇家资助人、云冈石窟的董事长。</b></h1> <h1> <b>鲜卑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兴起于大兴安岭,属东胡族群,蒙古语族。鲜卑和蒙古草原东南部的拓跋</b><b style="color: inherit;">人组成部落大联盟,被称为拓跋鲜卑,其</b><b>风俗习惯与乌桓、匈奴相似。</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前秦在淝水战役大败后瓦解灭国,于是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在统一北方后。于公元398年称国号为“魏”,史称“ 北魏。</b></h1> <h1> <b>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在和平元年(460年)</b> <b>钦命高僧昙曜主持开凿云冈石窟。于是一位僧侣华丽转身,成为云冈石窟的总经理、总设计师、总工程师、总雕刻师、总监理师。</b></h1><h1> <b>但昙曜只主持开凿了5个石窟(第16 - 20窟),</b><b style="color: inherit;">已经耗尽了他毕生精力;但他拉开了云冈石窟百年营造开凿的序幕,而且保留至今。</b><b style="color: inherit;">它们被认为是公元5世纪中国石雕艺术的皇冠,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灵魂人物。</b></h1> <h1><b> 云冈石窟现在是世界文化遗产,拥有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雕刻面积高达18000多平方米,内含造像59000多尊。云冈石窟依山而建,绵延约一公里。云冈石窟不仅是佛教文化的宝库,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艺术史上的不朽丰碑。</b></h1> <h1><b> 1933年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曾到云冈,几天的考察让他们兴奋不已,他们看到了云冈石窟中存在的大量的外来文化因素,使得“中国艺术固有的血脉中,忽然渗杂旺而有力的外来影响”,“但在建筑上保留了中国基本结构”,云冈石窟在千百年来保持着独立性,不曾被外来影响所动摇,这就是云冈石窟的文化精神。</b><br></h1> <h1><b> </b></h1> <h1> <b>黄河流域沿佛教东传的路径。开凿了大大小小几十个石窟。这些石窟多是仿印度石窟开凿的,</b><b style="color: inherit;">龙门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b></h1><h1><b> 云冈石窟还与印度阿旃陀石窟、阿富汗巴米扬石窟并列为世界三大石雕艺术宝库,可惜巴米扬石窟的大佛已被塔利班炸成了废石堆。</b></h1> <h1> <b>云冈石窟是佛教艺术东传中国后的重要里程碑。云冈石窟的雕刻艺术深受 犍陀罗 风格的影响,融合了 古印度艺术与 希腊 、罗马古典艺术,作为公元5世纪中西文化融合的历史丰碑,</b><b style="color: inherit;">展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也为后续的 龙门石窟 等中国石窟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b></h1> <h1><b> </b><b style="color: inherit;">云冈石窟在大同的武洲山南麓,先要在山壁上凿出洞穴,再在洞里雕像。可想而知,当时的工程之浩大、技法之高超。</b><b>担任雕凿的石工,多是北魏开国大帝太武帝从凉州招募而来的,有着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开凿、雕刻经验。</b></h1><h1><b> 武洲山南麓</b><b style="color: inherit;">45个洞穴绵延一公里,</b><b style="color: inherit;">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刚刚向农耕发展。要耗费巨资,动用大量有手艺的石工,</b><b>凿成云冈石窟,其艰难程度不亚于当今登月工程<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b></h1> <h1><b> 云冈石窟吸收了印度健陀罗艺术精华,融汇了中国绘画和雕塑的传统技法,反映了佛教思想的汉化过程,</b><b style="color: inherit;">让人震撼的就是第20窟的三大佛,正中的释迦牟尼坐像,整整高13.7米。丰满的面庞,雄浑的气魄,让每一个站在它下面的游人,都忍不住心生高山仰止之感。</b></h1> <h1><b> 云冈石窟每一个石窟都是中国佛教艺术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一部刻在石头上的北魏王朝史。第19窟: 大佛高达16.8米是云冈最富丽堂皇、色彩最绚烂的一组洞窟。不过色彩因清代才施以彩绘。</b></h1> <h1><b> 刚刚进人“铁器时代”的北魏,在工程总指挥昙曜亲自策划、指挥下,<span style="color: inherit;">历经十五年,首凿了五个石窟</span></b>(<b>第16-20窟)</b><b style="color: inherit;">。这五个石窟的主佛分别是模拟北魏开国的五位皇帝,昙曜目的让这五位皇帝成佛,使得石窟成为皇家工程,以取得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撑。这就是云冈石窟最著名的“昙曜五窟”。</b></h1> <h1><b> 佛教起源印度,东渐到中国,黄河流域成为融汇之地,因为这个时期,黄河流域是中国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b><b style="color: inherit;">石窟艺术是一种宗教文化,它吸收了印度健陀罗艺术精华。</b></h1><h1><div><b> 从北魏(386—534)到隋、唐时期,是凿窟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在唐朝时期修筑了许多大石窟,唐以后逐渐减少。</b></div></h1> <h1><b> 五胡乱华时期为中国大分裂,大动荡的时代,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入侵华夏,北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北魏是个短命的朝代,存在不足150年,但先后灭夏、北燕、北凉,统一了北方,推行一系列汉化改革,完成了由游牧社会向转化为农业社会。</b><b>拓跋鲜卑开始快速吸收中原先进文明,</b><b style="color: inherit;">涌现《齐民要术》《水经注》等科学技术的著作。</b></h1> <h1><b> 穿越1500年时光,云冈石窟以巨大的帝王巨佛震撼世人,汇聚北魏皇家气魄与丝路多元艺术,每一处凿痕都是世界工匠的智慧交响,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b><br></h1> <h1><b> 北魏把中国的建筑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虽是少数民族,却是中国最辉煌的建筑时代,现存超过1500年的建筑,绝大多数都是北魏时代的产物。</b><div><b> 北魏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中国四大石窟的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岗石窟、麦积山石窟都开凿于此时。还有恒山的悬空寺、大同的明堂、洛阳永宁寺塔。开封嵩岳寺塔都是在北魏年间建成的。</b></div></h1> <br><h1><b> 学者余秋雨说盛唐的起点在北魏,是点到了历史的命脉。虽然张骞出使西域,被囚禁在贝尔加湖,但只是发现了一条路线。中原的军民从未越过玉门关,所以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br></b><b> 到了公元439年,北魏军队兵临武威下,北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虽然只存在148年,是个短命的王朝,但它打通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此后的隋唐,承袭了北魏开始了大规模的中西文化交流,没有北魏就没有大唐“万国来朝”的</b><b style="color: inherit;">盛况。</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