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又一村】摄图漫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千年一叹》觅回音(31)</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昵 称】又一村</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35884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三.以色列篇</b></p><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十二. 杰拉什——中东的庞贝(上)</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约旦河边参观受洗至九点半结束,大巴沿着约旦河前往以约边境,十点半过关前往约旦。约旦司机导游在边境换车接团。开始了五天的约旦之旅。</p><p class="ql-block"><br></p> <br> 当今的约旦地区是世界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历史上曾被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统治过,为这一地区留下很多历史古迹和宗教古迹。因此,约旦被近代历史学家称之为“世界历史博物馆”。杰拉什古城遗址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div><br></div> <div><br></div> 1999年年末。余秋雨那个国家级的团队,在以色列道约旦的边界过关耗时六小时,《千年一叹》中写道:以色列与约旦的安检严苛到极致——以色列女警察每隔二十分钟翻查垃圾箱防炸弹,约旦则要求垃圾必须塞进狭小的金属筒。这种紧张氛围让余秋雨感慨:“其实只是一河之渡、一桥之越,竟不得不如此紧张。” 他反思道,约旦河的水量远不如古时丰沛,但争夺却比文明初创时更激烈,背后“躲藏着全世界的眼睛”。<div><br></div> 可能现在两国的关系好点了,我们过境很顺利,记不得有什么麻烦,很快的就在约旦的土地上了。<div><br></div> <br> 有人把杰拉什称为“中东的庞贝”。这是从它的规模、发掘程度和保存的程度来说的,只不过这里不是被火山埋没而已。杰拉什遗址与土耳其的以佛所规模接近或略大,但也许的地处经济比较落后的约旦的原因,知名度好像略逊于以佛所。<div><br></div> <br> 见过希腊雅典和土耳其以佛等地的哈德良拱门,杰拉什哈德良拱门是最有气势的。站在精美的拱形门楼前,为两千年前杰拉什为迎接罗马皇帝哈德良而建造的如此宏伟精良的凯旋门叹服。 <br> 哈德良门不是杰拉什古城的城门,从哈德良门进去还要走一段距离才是城门。穿过胜利拱门,沿着石板铺就的大道,我们进入杰拉什古城。据说这条路两边,当年有很多教堂和商铺。南门才是杰拉什古城的城门之一。外面有军警值班。在南门附近,有当地的小贩兜售杰拉什古城的明信片。<br><br> 从南门进入后看到的这面高大的墙,其实赛马场的看台。从这个门洞向左转,就可以进入杰拉什古城的赛马场。<br> 道路的左手边是当年的角斗场遗址,攻略说如今每天数场向游客表演当年角斗士格斗场面。不过我看到的角斗场是冷冷清清。 <br> 进入古城,首先看到的是椭圆形的城镇广场,广场用数十根做工精美的罗马柱围系,当中一根高大立柱为广场中心,当年杰拉什就是在这里提供场地给各地商贾进行往来贸易。椭圆形广场最初建于公元1世纪,广场四周64根爱奥尼克石柱依然如琴弦一样整齐矗立着,周围建有边廊供人行走。广场中原本有2个祭坛,一个喷泉如今已旧迹难寻。现在广场中心的石柱,是现代人后立起来的,为每年一度的音乐节燃放烟火使用。<div><br></div> <br> 穿过椭圆形广场,便进入了800米长的“卡尔廊柱街”,有人称其为“列柱大街”,是由街道两旁如队列般整齐的科林斯式石柱得名;还人叫它“加冕大道”,说它是为迎接罗马皇帝哈德良巡游而建的。<div><br></div> <br> 我们的导游称它是“罗马大道”。罗马大道的建设大致年代在公元120-170年间。路面虽是大理石铺就,但因为长年累月被路过的马车车轮碾磨,已碾出两道深达30余公分的痕迹……这条大街从椭圆广场笔直通北门。当年罗马大道是古城的中心,各种公共设施和神殿都沿着大道两旁而建。加冕大道上的两排柱子,至今仍看出那份古罗马帝国的豪迈气派。<br> 其实这些石柱是悬空水道的支柱,水从城北的山上引来,沿水道流入喷泉、浴场、居室供居民使用。<div><br></div> <br> 出了城镇广场,沿着大道上一小坡,一条宽阔的罗马大道横在我们面前,大道两边是耸立的罗马柱,道路用板石铺成,路边大部分是精美神殿和豪华住宅的遗址,看到这些建筑废墟,想象到杰拉什当年的繁荣和强大。<br><div><br></div> 余秋雨对约旦杰拉什(Jerash)古城的描写充满了对罗马帝国辉煌与衰落的沉思。这座被称为“中东庞贝”的古城,虽未被火山灰掩埋,却因公元749年的大地震而沉寂千年,直到19世纪被重新发掘。<div><br></div> <br> 余秋雨漫步在布满车辙痕迹的卡多大道上,凝视着两侧高耸的科林斯石柱,惊叹于古罗马人的建筑智慧——这些巨柱竟能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却屹立千年不倒。椭圆广场的60根石柱如“竖琴般优雅”,曾是市民集会的中心,如今仍能感受到昔日的繁华。<div><br></div> <div><br></div><div>谢谢观赏</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