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就记住了申纪兰

神脑

<p class="ql-block">  6月28日刷“抖音”时,我不经意间刷到了关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的照片。照片上说明6月28日是申纪兰逝世5周年纪念日的话,让我忽地想起了申纪兰的忌日。我立马应声,对,这位党的优秀女儿是2020年6月28日逝世的。</p><p class="ql-block"> 我感谢有心的照片发布人让我再次想起了崇仰多年的申纪兰。申纪兰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曾任山西省平顺县西沟乡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山西省妇联主任,山西省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说句实话,我对申纪兰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说感情特殊,是因为我小时候就看过人物有申纪兰的一部纪录片。所以,关于申纪兰的影像故事,我最早在童年就知道了。而且,我一下子就被她感动,秒间就记住了她的芳名和她的家乡西沟村。 去年6月14日,机车检修厂在多媒体大厅举行观影活动时, 放映了新拍彩色故事片《申纪兰》。在观看影片时,我对一位老师傅说,对我而言,看关于申纪兰的影片,不是第一次,小时候就看过。老师傅吃惊地说,你牛逼啊,那么小就知道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我一脸自豪。</p><p class="ql-block"> 尽管当年那部纪录片的解说词打有很深的时代烙印,但却是我了解优秀共产党员申纪兰的重要资料。这得穿越时空,从遥远的1979年春天说起。这个春天,我还只是一个刚走进小学大门半年多的儿童,但已是一个有着三年影龄的电影迷了。这时候,每次放电影时,在故事片前总要放映一部加演片。加演片大都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新闻简报》或者《祖国新貌》。电影是我了解天下的一扇大窗口。在这些纪录片里,我已经知道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的劳动模范陈永贵、贾进财、贾承让、宋立英、铁姑娘郭凤莲了。而知道平顺县西沟大队的申纪兰和李顺达,竟是在临时充当银幕的土墙上。</p><p class="ql-block"> 一天下午,我跑到大队部大院玩,恰巧碰到电影放映员张献仓在试验电影机。电影机在大队部西边的广播室放着,跟广播器材同放一室。因屋子小,试电影机就经常放在宽敞的大队部。张献仓将电影机放在屋内西边的大桌子上,镜头斜对着东南方的南墙,让墙壁充当银幕。尽管镜头斜对着墙壁,但照在墙壁上的影像却十分清楚。这部纪录片是关于山西省平顺县西沟大队今昔对比的《新闻简报》。只见平平光光的墙壁上,夏天的麦场上,几台拖拉机拉着碌碡转着圈儿碾压麦穗使其脱粒。紧接着,一位老农民满脸笑容挥舞着木锨扬场,让麦粒画着弧线落在麦场。电影机呲呲地响着。墙壁银幕上,显示着一个会场。这时,喇叭里传来了画內音,那是西沟大队党支部书记李顺达的声音:“我们西沟贫下中农,三十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依靠集体的力量,治山,治水,使西沟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李顺达的话音刚落,下一个镜头出现了:在西沟大队党支部一班人带领下,社员上山的身影出现在山坡上。伴随着优美的旋律,电影解说员说话了:“过去的西沟,是太行山上的一个光山秃岭不长树、十年庄稼九不收的穷地方。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西沟贫下中农组织起来,艰苦奋斗,坚持治山治水三十年。革命的带头人李顺达、申纪兰,年年带领社员上山,在石头缝里种树,每年种树上千亩。西沟的社员深深懂得,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组织起来的力量,使西沟的石头山长出这样的好庄稼。”</p><p class="ql-block"> 就在解说员说到李顺达和申纪兰名字的时候,他们二人的面部近距离显示在观众面前:李顺达乐呵呵地,而申纪兰则神情坚毅。</p><p class="ql-block"> 优美的旋律继续着,画面镜头不停地变换着:陡峭的山岭上,李顺达和申纪兰带领大家,拿着锄头挖坑埋树种;麦场上,好一幅丰收图,玉米棒堆积成山,裹着白羊肚头巾的老人们掰着玉米棒,乐得合不拢嘴。</p><p class="ql-block"> 这部纪录片片长大约二十多分钟。随着电影画面的变换和解说员激昂的解说,这部纪录片临近尾声。纪录片结束时,片尾再次显示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厂名,并显示拍摄年份是1977年。</p><p class="ql-block"> 回味着西沟村大干、丰收的场景,我幼小的心被震撼了!我心里说,看来,一个穷地方,有一个乃至几个好带头人,带领大家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一定能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这部影片中,人物的语言和解说员的话都打有深深的时代烙印,但阐述的道理我很赞同,特别是“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西沟贫下中农组织起来,艰苦奋斗,坚持治山治水三十年。革命的带头人李顺达、申纪兰,年年带领社员上山,在石头缝里种树,每年种树上千亩”这一段解说我很喜欢。同时,李顺达的那一段话我一下子就记住了,从话语中感受到他们持之以恒干革命的决心。看着西沟变化的步子,回想自己的经历,我渴望我家的贫穷尤其是最撩人的粮食歉收有所改变。我想,如果我们村有申纪兰李顺达这样的得力干将,该有多好呀!我记得父亲曾经对母亲说过,这些年,队里多次开社员大会,就是选不出能人当家。每次开社员大会,总有几个人说东说西,致使全队劲不能往一处使。父亲说得对,队里有几个所谓的能人,使得下地一窝蜂、评工闹哄哄的现象成了地头的一道景致。但这道景致,却没能改变农村贫穷的面貌。</p><p class="ql-block"> 岁月流逝着。在渴盼生活能有所变化的心情中,我慢慢成长着。说来也怪 ,自从看了关于西沟村的纪录片之后,有关山西省故事的电影多了起来。《我们村里年轻人》《小二黑结婚》我看了,《三里湾》《扑不灭的火焰》,我也看了。这些影片中散发着的三晋大地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郭兰英演唱的电影插曲《人说山西好风光》更是让我向往太行山,向往吕梁山,向往汾河,好从山西儿女那里取来致富的真经。与此同时,我所使用的的语文课本上,山西籍作家写的关于山西的人和事也感染着我。马烽的《饲养员赵大叔》《抢险》,赵树理的《手》《田寡妇看瓜》,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文章让我越读越有味。1981年5月,家乡物资交流大会期间,山西省新绛县大型气功马戏团的演员演出之余练功表现出来的吃苦精神,我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p><p class="ql-block"> 山西人民吃苦耐劳,为改变家园贫穷落后面貌的精神,干什么都积极向上的精神无形中感染了我。这些人物中,申纪兰是典型代表。渐渐地,我在潜默移化中也有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童年的时光难忘怀。今天回想起来,申纪兰是把我带进西沟村的第一人。她和李顺达带领西沟村发展变化,让我对美好生活有了期盼。</p><p class="ql-block"> 回忆当年的纪录片,回味着电影《申纪兰》,我感慨万分。电影《申纪兰》中,西沟村的山坡上松树郁郁葱葱,翠色欲流,为庄稼生长保驾护航。这正应了这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让我的思绪又返回到九岁时看过的纪录片里:48岁的申纪兰正认真地弓腰埋树种。</p><p class="ql-block"> 此刻,我想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青年申纪兰,了不起。</p><p class="ql-block"> 申纪兰,是让我睁眼看西沟时记住的西沟第一人。46年前,在渴望生活赶快好起来的时候,我走近了她,从她身上感受到奋进的力量。今天,她虽然离我而去,但纪兰精神却盛情绽放在我的心头,鼓舞我迈向人生的前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