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张存鲜</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南蛮风文学网站在疫情前的那一年解散了,曾经自称为南蛮风人的文友动笔少,见面少,南蛮风一词也就不怎么提及了。</p><p class="ql-block">六月,夏天的风从西湖吹到了滇池,在杭州某大学任教的南蛮风总编,方于宏暑假回家,他筹划并精心准备了时隔五年的南蛮风人的第二届鑫龙雅集。踏着金广路上洼着的雨水,文友们赶赴𠓾龙小区。小方和他父母,布茶席、备茶点、备晚餐菜肴,从早晨就忙碌着。 </p> <p class="ql-block">鑫龙雅居在客厅中举行,阳台一侧,盆盆兰花蓬勃翠绿,形成了雅集的侧幕,使会场充满生机。雅集的茶以小方带来的江南那边的茶叶为主。茶子儿任主泡,娴熟的冲泡了第一碗千岛湖银针,顿时香气四溢,一种 绿茶的清新,恬淡,让我们在温婉的茶汤中感受到百转千回。</p> <p class="ql-block">雅集的主题是谈论“人生与书法、文学、生活、友情的关系。平凡的人生有这些才内容丰富,才平淡中见精彩。同时,这些也是人生中风雨相伴的精神支持和乐趣。方于宏学习书法始于外祖父的教诲,他从小在外祖父用戒尺打手心的严厉教导下苦苦练习。几十年来,练字临帖,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赤壁赋,陋室铭等等,那被书写过的宣纸叠放成了堆。对古人的文采、典故、气质、文风边写边悟,当人生境界达到一个高度时,书法造诣也自然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只有远离家乡的人才会倍感云南山水的亲切,只有在别人的家乡里才会更加思念云南的生活。老孟和茶子儿朗诵了黄宇波撰写的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既热烈欢迎长期在杭州工作的小方,又摆摆我们云南人的自豪。“澄江三叶虫记录了五亿年前生命爆发的奥秘/禄丰恐龙见证过1·8亿年前人类的曙光/牛虎铜案映现出2000年前彩云之南的文明景象。所以有那么多的人喜欢云南热爱云南,向往云南。</p> <p class="ql-block">和云南有缘的周韵芳,她曾经在南蛮风文学网站上发表过许多优美的散文,其中《韵娘拾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韵娘是常熟的古琴老师,是古琴大师汪铎的弟子。此刻小方打开视频,我们聆听了韵芳在常熟古镇七贤河畔弹奏的“采真游”古琴曲。</p> <p class="ql-block">人生中最美的珍藏,就是那往日时光,虽然穷的只剩下快乐,身上穿着旧衣裳……周茉的独唱是动真情的,她甜美的声音,把大家带回到在段铤文学小阁楼时的往日时光。</p> <p class="ql-block">在翠湖边一间20平米的小屋子里,每周三晚上坐满了文学中青年,来晚了的,只有坐在楼梯上后排的看着前排的后背,够不着拿哪些小桌上的零食,也不能面对面的交谈。但是楼梯看客照样兴趣盎然,捏着自己写的稿子,排着队等着圈子里段铤、兴仁、李燃大咖们的点评。文学小阁楼是松散的,来了去了,去了又来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聚会地点,几经辗转从的铤哥的小阁楼到王明旭圆通街的家里。从夏丽华武城路的楼上到李晓华电影公司的宿舍,最后在金童花园。</p> <p class="ql-block">时代变迁,再后来鸟枪换炮,键盘代替了手写,当过云南机床厂宣传部长的李燃,善于开拓和领导管理,牵头创办了南蛮风文学网站,当时写作的劲头十足,30几个专栏,让远在杭州的总编辑常常编辑到深夜。那时候,只要打开百度一搜,就能读到南蛮学士、南蛮布衣、罗红里、南山、茶子儿等人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李燃感慨发言,希望人人心中有南蛮风这束光,用它照亮生活,激发写作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其实在南满风文学网站停办之后,写作之风仍然有人继续。时永森,一个进过体委,进过文工团,下过乡,苦过文凭,当了律师,生活阅历极其丰富的人,他快80岁了,仍然在坚持写作。他岀了一部2 0万字的《希望》法律方面的专著。他的一个朋友骑自行车骑行旅行73天,每天给他发信息照片,他当晚作诗一首发出,多少北京广州的朋友凌晨不睡,就是在等这首诗出笼,共迎黎明。骑行的经历故事和诗作,累计的六万多字,加上图片出了厚厚的一部书,《一位老知青的寻梦远征》。现在时永森老师要把书留在茶子儿的书房,以便大家轮流来取读。</p> <p class="ql-block">杨兴仁是昆明日报的资深记者,退休后又在云南经济信息报干了多年,他畅谈了一段老知青进城后的故事,并把这一段的(对他的人物专访)和他收入小学生教材的《云南松柏冷的秘密》分享给大家。</p> <p class="ql-block">刘坤老师当过记者、教授,有文化底蕴的人,在人生路上的选择 ,总有许多方面是强项。刘坤玩过汕板、小艇、跳伞、徒步,现在无论春夏秋冬,随时入水劈波斩浪。</p> <p class="ql-block">王继寿老师早年也是五华区文学讲习班的文友,有目标有追求。今天他侃侃而谈他在世博园的合唱队,打造300人的合唱队伍,他是尽心尽力的,为老年人做点事情。</p> <p class="ql-block">王明旭老师清唱一首“朋友”献给南蛮风从上个世纪一起走过来的朋友。这里还要特别感谢他,在圆通山工作的时候,南蛮风文友的儿女,孙子,都来圆通山找王老师享受过快乐时光</p> <p class="ql-block">在外地的友人"青山"发来录音,他吹奏的葫芦丝“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优美流畅,真想跟着旋律翩翩起舞。</p><p class="ql-block"> 小方的父亲和我们是同龄人了,他当过知青,插队芒市,豁达开朗的他,在帮儿子接待的同时,也表演了一个口琴独奏,“泉水叮咚响”抒发了对边疆的怀念。</p> <p class="ql-block">一次聚会勾出了多少回忆,李燃望年轻一点的文友,担当起来,重振南蛮雄风,王继寿希望南蛮风人再次聚拢,想说说文学那些事的时候,有平台,有对象可倾诉。</p> <p class="ql-block">南蛮风总编辑方于宏,自己才富五车,却谦虚,热情的呵护着我们这些奔七,奔八的老同仁。鑫龙雅集的全程由专门学习过摄影的青静老师拍照录像,真实场景,精彩瞬间,每一个人都收藏下来,同时收藏了方于宏赠送给文友的墨宝。</p> <p class="ql-block"> 所有的感动感慨,不如自己说一声“行动”,文学之火没有熄灭,永远燃烧在南蛮风人的心中.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