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浩瀚的历史星河中,总有一些瞬间与事件如永恒闪耀的星辰,为时代的航船指引方向,照亮民族前行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晨雾氤氲未散,探寻初心的脚步已然启程。2025年6月28日清晨,清流县老科协与清流县红歌会携手组织部分会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踏入清流“十人读书会”旧址——金莲寺。这座千年古刹,历经岁月洗礼,晨钟暮鼓见证着悠悠时光,更铭刻着一段波澜壮阔、激荡人心的红色传奇,静静等待着后人掀开那尘封已久的历史篇章。</p> <p class="ql-block"> 金莲寺坐落于清流县东门外灞涌岩上,唐武德年间,圣僧定光在此开山建寺,千年香火绵延不绝。而在1949年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这里却成为了革命火种的孕育之地。彼时,解放战争势如破竹,清流县内国民党统治摇摇欲坠,暗流涌动。</p> <p class="ql-block"> 回溯至1949年,解放战争的胜利曙光已穿透硝烟,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挥师南下,捷报如雪花般纷至沓来。然而,地处闽西山区的清流县,表面看似平静,实则各方势力暗流汹涌,局势波谲云诡。此时,清流籍共产党员王振邦,受中共闽浙赣边区工委的郑重派遣,怀着炽热的革命豪情与坚如磐石的信念,秘密踏上故土,投身地下工作。他清醒地认识到,欲实现清流的和平解放,必须凝聚一切进步力量。于是,王振邦以读书为掩护,在同学、亲友以及对国民党统治深恶痛绝的县政府职员中,展开隐秘而细致的联络工作。很快,他便与陈建辉、邹圣基、陈建邦、曾家驹、张玉堂、王传三、罗槐高、曾承勋、邓福照等十余位志同道合的进步青年,相聚于金莲寺。在这座静谧的古寺中,他们避开敌人耳目,召开秘密会议,共同商议成立了中共地下党外围组织——“十人读书会”。</p> <p class="ql-block"> 他们以读书为幌子,行革命之实事,制定了“共同读书、追求进步、联络青年、组织游击、促进起义、迎接解放”的行动纲领,并庄严歃血为盟,立下为清流迎来光明未来而奋斗的铮铮誓言。</p> <p class="ql-block"> “十人读书会”成立后,成员们宛如在漫漫长夜中高举火炬的前行者,不辞辛劳,四处奔走。陈建辉乔装成“国民党连长”,凭借过人的胆识与智慧,巧妙地为游击队招募力量;他们精心谋划攻打清流城,即便遭遇暴雨突袭导致行动受阻,却始终未曾有过丝毫退缩。在城关热闹非凡的樊公庙会上,人群熙熙攘攘,读书会成员勇敢无畏地张贴革命标语,让革命的声音如春风般吹遍清流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积极开展“抗租、抗捐、抗兵”的“三抗”活动,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一场场充满智慧与勇气的激烈较量 ,在清流的革命史上谱写了气吞山河的雄浑篇章</p> <p class="ql-block"> 活动现场,清流县红歌会理事长邓煌生现身历史讲述者,以珍藏的档案史料为脉络,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徐徐展开清流“十人读书会”的历史画卷。从金莲寺内的秘密结盟,到革命志士的地下斗争;从“三抗”运动的智慧交锋,到迎接解放的英勇壮举,他将这段尘封的红色记忆娓娓道来。会员们沉浸其中,神情专注,被革命先辈们的热血故事深深吸引,现场不时响起由衷的赞叹与热烈的掌声。</p> <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24日,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国民党清流县最后一任县长黄乃升组织“清流县人民自动解放临时委员会”,宣告脱离国民党反动派,自动起义。</p> <p class="ql-block"> 然而,就在清流人民即将迎来和平解放的前夜,11月2日,革命进步人士邓福照、余一峰、曾承勋、雷瑞吉4人在明溪开展活动后返回嵩溪途中,被土匪林世球设伏抓捕,并被残忍地杀害于嵩溪元山,制造了令人痛心疾首的“嵩溪血案”,其中邓福照、罗承勋是“十人读书会”成员,但这并没有阻挡革命的步伐,12月初,陈建辉与驻宁化驻军解放军四野一四四师四三二团取得联系,得到支持后,回到清流组建“人民武装工作队”,保护粮库、档案、维持地方秩序,保卫清流县城。</p> 1950年2月22日下午4时,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指派的中共清流县委、县政府和区委、区政府领导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十七师二六一团指战员等组成的接管人员共19人(其中,中共党员15人),从永安徒步出发,经安砂、沙芜、嵩口,抵达清流城关,正式接管清流,清流从此迈入新的历史时期 。<br> 接管委员会由卢素贫、庄福成等7人组成,下设军事、文教、秘书、财粮、治安5个接管组,分别接管原国民党县政府和参议会的全部档案、财产,以及司法处、银行、粮库、学校、医院的文件财产,并办理交接手续。当晚,接管人员首先对原自卫队和警察局进行武装接收缴驳壳枪33支、快机12支、步317 支、机枪1挺、冲锋枪1支。为稳定局势,对全县70个保暂时维持原状,由原任保长行使职权。<div> 1950年2月下旬清流县人民政权正式建立。</div> 如今,当我们走进金莲寺,参观“十人读书会”旧址展馆,通过那些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仿佛能看到当年那群热血进步青年,在艰难困苦中为了理想和信念,为了清流的和平解放,不畏牺牲、英勇斗争的身影。会员们驻足凝视,仿佛穿越时空,与革命先辈们进行着一场心灵对话。他们的奉献和牺牲,为清流的红色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了我们后人永远敬仰和学习的榜样。 “看着这些历史遗物,仿佛能感受到当年他们的热血与激情。”一位老会员感慨道。这次参观学习,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清流“十人读书会”为和平解放立下的不朽功勋,早已深深融入清流的红色血脉,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从硝烟弥漫的革命年代,到繁荣发展的新时代,金莲寺见证了岁月的变迁,而“十人读书会”的精神却历久弥新。它如同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着清流人民传承红色基因、续写辉煌篇章的奋斗之路。相信在这份精神的感召下,清流的明天必将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