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月2日</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程重点,一是在凯恩莱恩人车乘渡轮,穿越北海峡抵达北爱尔兰,二是游览巨人堤,三是到贝尔法斯特看和平墙涂鸦。</p><p class="ql-block">🏨艾尔 Ayr →🚌90km→⚓️凯恩莱恩 Cairnyan→🛳(航程约2小时15分钟) →贝尔法斯特港口Belfast→ 🚌80km→巨人堤Giant's Causeway→ 🚌80km贝尔法斯特 Belfast→住宿Castlereagh🏨</p> <p class="ql-block">早起,用餐前再去院子里拍拍照啥的</p> <p class="ql-block">餐厅环境是这几天最好的,就是品种少了点。</p> <p class="ql-block">大堂装饰很英伦风</p> <p class="ql-block">吃完早餐,离出发还有将近一个小时,我准备一个人在周围转转看看。</p><p class="ql-block">从酒店出来左转,沿着艾尔赛马场(Ayr Racecourse)外的人行道走,想着只要沿路一直顺向走,总能转圈回到酒店附近。这一想当然,差点耽误了出发。最后悔的,是忘了把装网卡的手机带上,到后来直接在小镇居民区里迷了路,酒店名字一着急还忘了。好容易找了个人磕磕巴巴问路,也还是要返回原路。我都能隐约看到赛马场了,却始终找不到一条捷径穿过去,最终还是绕了个逗号形的圈,回到来时的路,才找回酒店。这次可给了我一个教训,这里居民区里的路,内部几乎是环形封闭的,与干道不都是交叉相通的。所以,是为了不让过路车辆穿行而过,保证住宅区里的安静和安全吗?(类似我们的封闭式小区,只有一个出入口,可他们没有护栏围墙)</p><p class="ql-block">走的急,出了一头的汗,以后再也没敢冒这种险。跟团游,没给探险留时间。</p> <p class="ql-block">不过,这一转,也不是没有收获。我居然走到了西苏格兰大学(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Scotland, UWS)艾尔校区附近。“在艾尔,从赛马的喧嚣到图书馆的宁静,只需一场散步的距离。”不到半小时的步行时间,其实不远。</p><p class="ql-block">还路过了一个墓园,后来一查,才知道这个维多利亚时代的墓园,里面安葬着诗人彭斯家族成员。Craigie Park社区公园,有草坪和儿童游乐场。</p><p class="ql-block">即便如此,我也还是后悔,实在是走错了方向,因为艾尔海滩(Ayr Beach) 距离酒店也就500来米,还不如去沙滩散散步呢,不用担心迷路。 </p><p class="ql-block">朋教授和我走的路线不同,在他的游记中有记录。附在上一篇文末了。</p> <p class="ql-block">9:00出发,乘车前往凯恩莱恩码头。</p> <p class="ql-block">开往凯恩莱恩港的途中,发现一路上的海边地形很不一般。后来才知道,苏格兰西南海岸因冰川雕刻和硬岩基底,加上强浪环境,使这里形成了典型的岩岸地貌。</p><p class="ql-block">与沙质或泥质海岸不同,岩岸通常没有平坦的沙滩,而是以悬崖、海蚀柱、洞穴、平台、礁石等为特征。典型的只可远观,不可亵玩,也难怪英国人度假爱往地中海那边沙滩晒太阳去,除了气候原因,地质条件也是重要因素。</p><p class="ql-block">我们后来去的爱尔兰莫赫悬崖,是海浪侵蚀形成的陡峭岩壁。挪威的峡湾,也属于这种岩岸地貌的一种。</p> <p class="ql-block">凯恩莱恩码头(Cairnryan Ferry Port),坐落在苏格兰西南海岸的卢恩湾(Loch Ryan),是连接苏格兰与北爱尔兰的重要渡轮枢纽,通往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Belfast)和拉恩(Larne)的主要渡轮港口。</p> <p class="ql-block">抵达后办理登船手续;虽然到北爱尔兰不算出国,但还是经历了选择性的搜身安全检查,两位男士和一位女士幸运中奖,行李箱被抽中开箱检查。感觉英国和爱尔兰之间关系不那么融洽呀。</p><p class="ql-block">等待上船时间有点久,下车溜达几步,看到摩托车排队的行列里,有一台超大的宽坐大摩托,驾驶员是个很帅的老头,简单聊了几句,说是把摩托从美国托运到英国,然后在英国爱尔兰骑摩托游玩。随行的女士也是老太太了,还说是他的girlfriend. 玩的够潇洒的。可惜下车时手机在大巴上充电,没有给这个大摩托照张相。比较少见的牌子,不是哈雷。我建议他到中国来旅游,骑着他的拉风的大摩托,他很感兴趣呢。</p> <p class="ql-block">11:30乘坐渡轮横穿北海峡到达英国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 Cairnyan11:30→🛳Belfast 13:45</p> <p class="ql-block">上船后我先到甲板上找地方坐,欣赏北海峡(North Channel)这个大西洋与爱尔兰海交汇处的独特景色,顺便吃点零食。午餐自理,带了一兜子吃的,得慢慢消化了。</p> <p class="ql-block">等到周围没啥风景可看了,海风越来越大,于是用自拍杆拍个照,回船舱找座位去。今天把在温德米尔湖区买的抓绒衣穿上了,保暖性真好。</p> <p class="ql-block">渡轮空间比在北欧坐过的要小,里面空间不算大,座位有点紧张。有个大爷直接坐在过道的窗台上,拉着琴,自得其乐。还有个放映厅似的小屋子,里面放着电影。自然也少不了免税店和简餐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p> <p class="ql-block">正好可以把查到的北爱尔兰(Northern Ireland)资料看一下。</p><p class="ql-block">北爱尔兰属于英国的一部分,位于爱尔兰岛东北部,东临爱尔兰海,与苏格兰隔海相望,西南方与爱尔兰共和国接壤。</p><p class="ql-block">除了英语,爱尔兰语和苏格兰语在北爱尔兰也是官方语言。</p> <p class="ql-block">好像没有公认的北爱尔兰的旗帜。一些民族主义者使用爱尔兰三色旗,教会使用圣帕特里克十字旗。曾经有一段时间,使用过“红手旗”:白底,红色的十字中央被一个有红色右手形状的白色六角形(代表北爱尔兰的六个郡)覆盖,六角形上方为皇冠。</p> <p class="ql-block">地形以丘陵、湖泊和海岸线为主,我们下午要去看的巨人堤(Giant’s Causeway),是其著名的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北爱尔兰是一个融合凯尔特传统与英国影响的地方,它复杂的历史,造成了社会冲突的痕迹一直存在。早期的凯尔特人,后来维京人、诺曼人的影响;加上宗教信仰的分别,曾经诱发北爱尔兰问题(The Troubles, 1960s-1998),导致暴力冲突。虽然1998年《贝尔法斯特协议》后确立和平,成立了北爱尔兰自治政府, 但一部分民族主义者支持与爱尔兰统一,还会时不时有些冲突。</p><p class="ql-block">爱尔兰人的宗教信仰中,信仰新教的占多数,主要为长老会、圣公会,这部分人属于联合派,且多是后来从英格兰岛移民过来的,因此大都主张留英;而还有约40%的人信仰天主教,这部分人多属于本岛更早的移民,属于民族派,大都主张与爱尔兰统一。因此,在北爱尔兰,谈论政治和宗教,都是比较敏感的话题。新教和天主教社区都各自保留自己的符号、节日甚至体育偏好,比如联合派成员会悬挂英国国旗、喜欢橙色元素(会在7月12日举行“橙色游行”,纪念1690年威廉三世战胜天主教国王詹姆斯二世,可能引发族群紧张。)而民族派成员则使用爱尔兰三色旗、竖琴标志、盖尔语标语等。这种分裂的文化符号还是比较明显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下船的地点就是北爱的 首府贝尔法斯特(Belfast),至于第二大城市伦敦德里(Derry/Londonderry)则不在行程中。</p> <p class="ql-block">13:45船到贝尔法斯特(Belfast)码头,按照导游嘱咐,我们早早下到停车舱等候,没想到司机却久久未出现。团里的几个大哥有点着急,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诱发了晚点时候在贝尔法斯特游览时,团里起了小小的冲突。</p> <p class="ql-block">北爱尔兰有绿王国之称,广袤的绿色草原和数不清的青山绿水,勾勒出北爱尔兰独有的以“绿色”为主线的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乘车前往位于北部海岸,绵延伸展长达8公里,被人称为“巨人石道”的巨人堤。</p> 到的比预约时间早,大巴车还不让上去景区停车场那里,我们在小镇里稍作停留,上个洗手间。 <p class="ql-block">下大巴,找入口。终于看到一个比较现代的旅游设施。</p> <p class="ql-block">告诉你你的门票费用用到什么地方了。</p> 进去可以坐观光车,也可以步行前往。我们决定坐车去,步行回来。有一批不想等车的团友,已经先走了。<br> 去时下坡路,走路不算累。但是还是有一个姐姐出了意外,估计是边走路边看景,不小心在马路牙子上摔了。我们坐的观光车司机挺好的,看见后就停了车,帮忙把她扶到车上,坐在前面的乘客也把座位让了出来。到了终点,司机还帮忙把救护人员招呼了过来。我这磕磕巴巴的英语又派上了用场,帮着做点沟通工作。看看救护包里外伤东西还挺齐,估计在这个地方受伤的几率有点大。等后来我上到巨人堤上,才真实体会到这个景点太容易出意外了。 <p class="ql-block">虽然说岩柱分布平均坡度约 5 度, 最平缓坡段角度低于 2 度,有利于游客步行探索。但巨人堤的大风,让我几乎站不稳。大风中我和T姐没有往远处走,就在附近拍了拍照。</p><p class="ql-block">前面耽误了一点时间,所以大概也就走了景区不到三分之一。其他地方的游览,又是让明教授的文字带观了。</p> <p class="ql-block">我只把查到的资料存在下面。</p><p class="ql-block">巨人堤(Giant's Causeway),位于北爱尔兰安特里姆郡(County Antrim)的大西洋海岸。气势恢弘的巨人堤,是由约4 万根玄武石柱不规则排列起来的巨人石道,最高处超过海平面 12 米。</p><p class="ql-block">这个蔚为壮观、无以伦比的地质学奇观,形成于约 6000 万年前的火山喷发,熔岩流缓慢冷却时,物理收缩后形成了规则的多边形玄武岩柱,其中大部分是直径约20-50厘米的六边形,也有四边、五边或八边形。整个区域覆盖面积为 0.4 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密度最高的此类地质单元之一。每平方米平均分布约 5 根柱子,是全球玄武岩柱系统中形状规整度最高的代表。作为最大规模的连续柱状玄武岩景观,排名全球第一。</p><p class="ql-block">海浪的冲蚀作用在不同高度处将石柱截断,从而呈现出高低错落有致的石柱林景观。</p><p class="ql-block">著名景观有巨人靴子(Giant's Boot)、风琴管(Organ)、许愿椅(Wishing Chair),分布在大堤(Grand Causeway)、中堤(Middle Causeway)和小堤(Little Causeway)三个区域。</p><p class="ql-block">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1987年成为北爱尔兰首个世界遗产地。</p><p class="ql-block">由于常年暴露于大西洋强劲海浪(风力可达 10 级)中,岩石边缘以每年 1 至 2 毫米的速度持续微损,也许再过几百年,这个令人叹为观止的风景线将不再存于世间。</p> <p class="ql-block">当地传说“Finn McCool 建路挑战苏格兰巨人”故事,在 18 世纪中广泛传播。</p><p class="ql-block">传说中,传说英雄芬恩·麦克库尔(Finn McCool)与苏格兰巨人本南多纳(Benandonner)势不两立。为挑战苏格兰巨人,他修建石桥跨海。本南多纳跨海前来探查虚实,芬恩被对方雄伟身躯所震慑而躲藏,芬恩的妻子聪明机智,用婴儿服装骗过本南多纳,使其误以为芬恩是巨人婴儿而心生畏惧,匆忙撤退,慌乱中踩塌石桥,残留部分即巨人堤。不过,我更相信说,巨人芬恩·麦库尔在步行至苏格兰的过程中,为保持双脚干爽,修建了这道堤道。当然还有个爱情传说就不在这里说了。</p> <p class="ql-block">风琴管(Organ):60根密集排列的石柱,形似管风琴。</p> <p class="ql-block">这些石柱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默默诉说着大自然的壮丽与沧桑。激发了众多摄影师的创作灵感,用镜头捕捉这里的绝美景色。</p> 有序排列的石柱,从大海中延伸出岬角,直抵峭壁与海面交界之处。 <p class="ql-block">站在这里,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给导游小姐姐抓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步行返回停车场。路过一片鲜花盛开的滩地,继续拍照。</p><p class="ql-block">据说这里只有 5 种地衣和苔藓能在岩石缝隙生长,生物覆盖率不足 10% 地面区域,是全球贫乏生物带之一。</p> <p class="ql-block">打卡</p> <p class="ql-block">视频记录所见</p> <p class="ql-block">稍微提一句,黑暗树篱,距离巨人堤及其海岸仅15英里,没有去是有点可惜了。</p><p class="ql-block">那是在18世纪由斯图尔特家族种植的山毛榉树林,繁茂的树枝层层交织成一条阴郁、神秘、森冷的道路。这个在《权力的游戏》中国王大道的拍摄地,成为剧迷们打卡的网红地,也成了北爱尔兰最上镜的自然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离开巨人堤,乘车去贝尔法斯特市区。</p> <p class="ql-block">导游把行程做了调整,把明天的市区涂鸦墙游览提前到了今天。导游是好意,没想到后来引发了一场纷争。</p><p class="ql-block"><i>(其实就是在报名的旅行社给的行程中,写了要游览贝尔法斯特,却没有标明只到和平墙一个点位。所以团友认为游览被缩短了。而导游解释,即使按照原行程第二天上午来,看的也是一样内容,还因为赶上上班高峰,路上增加了时间,对我们在都柏林的游览有影响。</i></p><p class="ql-block"><i>这其实是旅行社在宣传线路时的小槽点,却给一线带团的领队导游增加了解释工作的难度。从游客的角度来说,也不能算错,毕竟花了这么多钱,想去还去不了,肯定有意见啊。</i></p><p class="ql-block"><i>我估计是中午可能没吃饱,下船又等了好久;在巨人堤游玩天气不算好,和平墙的涂鸦又不怎么有看头,多种因素叠加,导致了这场不愉快的发生。具体诱因还真不大清楚,我自己跑去拍涂鸦墙了。</i></p><p class="ql-block"><i>出门旅游,很容易因为一些沟通上的错位产生纠纷,其实,稳定的情绪是避免这种不愉快发生的唯一法宝。大事化小还是小事变大,常常就看是不是带着情绪说话。</i></p><p class="ql-block"><i>虽然后来都消停了下来,但多少也影响了游玩的心情。不过,等写这篇游记时,再回味当时,觉得未必不是旅游中值得一笔的记忆,跟团游里少不了的花絮呢)</i></p> <p class="ql-block">贝尔法斯特(英语: Belfast;爱尔兰语: Béal Feirste),位于拉根河(River Lagan)河口,濒临爱尔兰海。自1920年起成为北爱尔兰的首府,是北爱尔兰政治、文化中心和最大的工业城市,有丰富的历史、工业遗产。</p><p class="ql-block">这里的哈兰德与沃尔夫(Harland & Wolff)造船厂曾建造了最著名的泰坦尼克号邮轮。因此,泰坦尼克博物馆(Titanic Belfast)坐落于此,里面有全球最大的泰坦尼克主题展览。另外,每年十月,有贝尔法斯特国际艺术节。</p> <p class="ql-block">我们游览的重点是和平墙。</p> <p class="ql-block">可能是天气的原因,也可能是团里的气氛,也可能是这个近三十年经历冲突、纵火袭击留下的痕迹影响,贝尔法斯特游览给我留下的是阴郁的印象。</p><p class="ql-block">导游介绍,北爱尔兰历史上长期存在与英国的政治归属争议。特别是1845-1852年爱尔兰大饥荒期间,当时英国政府对饥荒的漠视,导致饿殍遍野,爱尔兰人口锐减一半,埋下了深刻仇恨。(据说在当地对土豆相关话题极度敏感)</p><p class="ql-block">北爱尔兰人普遍不认同「英国人」身份,而英格兰人也常将爱尔兰人视为「异类」。这种心理上的双向排斥,加上政治和宗教矛盾,引发了1960s-1990s长达30年的暴力冲突,就是历史上的北爱尔兰冲突(The Troubles)。</p><p class="ql-block">和平墙上的政治壁画,反映的正是现代人们对那些历史的反思。</p> <p class="ql-block">贝尔法斯特和平墙(Peace Walls),是这个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第一道隔离墙,修建于1969年,(位于西贝尔法斯特的福尔斯路Falls Road和沙恩基尔路Shankill Road之间。 )是为了减少冲突中的天主教(民族派)和新教(联合派)两个社区间的袭击和骚乱,</p><p class="ql-block">此后几十年间,隔离墙不断扩展,目前贝尔法斯特及北爱尔兰其他城市(如伦敦德里)共有约100道和平墙,总长度超过34公里。 </p><p class="ql-block">这些隔离墙的高度平均5-8米,有的高达10米。 用混凝土、钢铁栅栏、砖墙构建,有些还带有铁丝网。 </p><p class="ql-block">直到1998年,《贝尔法斯特协议》结束了大规模暴力,但许多社区仍保持隔离。 北爱政府曾计划在2023年前拆除所有和平墙,但因部分社区居民担心冲突再起而搁置。 现在部分墙壁开设“和平门”,鼓励社区交流,但只有白天可通行。</p><p class="ql-block">这些高墙记录了北爱尔兰复杂的历史和迈向和平的艰难历程,成为独特的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我更感兴趣的,是和平墙上的涂鸦艺术,其内容有政治标语、和平口号、国际冲突地区的声援壁画,大多反映和平诉求,用艺术的方式,帮助人们反思历史。是啊,冲突的代价是普通百姓难以承受之痛,和解的希望在于所有人共同的诚意与努力。</p><p class="ql-block">代表性的Hands Across the Divide雕塑,表达了两派和解的愿景。 </p><p class="ql-block">不过新教社区(Shankill)和天主教社区(Falls Road)的壁画,内容上侧重点仍有区别 :前者有英国国旗、UVF( Ulster Volunteer Force)纪念画;后者有爱尔兰共和军(IRA)相关图像、民权运动主题的画像。 </p> <p class="ql-block">大巴车里的喧嚷,与车外的涂鸦,连同巨人堤的意外,和阴郁的天气一起,共同构成了北爱行的初印象,有点沉重。</p> <p class="ql-block">市区掠影</p> <p class="ql-block">去酒店的路上,先去中餐馆吃个晚餐,七菜一汤的团餐,尚可。</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往酒店休息。</p><p class="ql-block">晚上8点,到卡斯尔雷(Castlereagh),入住拉蒙酒店(La Mon Hotel & Country Club),这个乡村俱乐部环境真不错,趁着天色不晚,放下行李先去转转。</p> <p class="ql-block">酒店四星级,位于贝尔法斯特郊区,离市中心约 15分钟车程。环境幽静但交通便利,既能享受乡村度假氛围,又能轻松前往贝尔法斯特市区游览。</p><p class="ql-block">酒店以其宁静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和丰富的休闲设施而闻名,有9洞高尔夫球场,适合初学者和业余爱好者。还有室内温水泳池、桑拿、蒸汽房和健身房,集休闲、商务、婚礼和高尔夫于一体,装修典雅。</p><p class="ql-block">我们在酒店停车场看到了好几辆鲜艳的老爷车(不知道算不?有点新),估计是车友俱乐部的玩家们在这里度假的。在英国,开这种车的,多数是银发族,与国内情况正相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爬上山丘,回望远处,茂密的林地、开阔的草地,甚至贝尔法斯特市区的建筑,都在视野中。</p><p class="ql-block">回到酒店的院子再转转。</p> <p class="ql-block">回来,临时动议和T姐去酒吧小酌一杯,两人一起吐槽一下今天的遭遇。与酒吧调酒的小姑娘磕磕巴巴聊几句,实习的大学生,姑娘有点腼腆。让她帮忙给我们照个相,还没把杯子照上。酒吧里只有我们两人,赶紧喝完回房,别耽误人家下班。</p><p class="ql-block">好久没喝酒了,微醺一下,有助于睡眠。</p> <p class="ql-block">一人独享三床房。</p> <p class="ql-block">把教授的文章附于文末。</p><p class="ql-block">神奇的巨人堤</p><p class="ql-block">https://mp.weixin.qq.com/s/JEUhIu7P-YAah8sBVgok6Q</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