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鸡鸣越古今

暗香沁雪

<p class="ql-block">昵 称:暗香沁雪</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5405620</p><p class="ql-block">音 乐:舒缓叙事(吉它独奏)</p><p class="ql-block">图 片:自 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鸡鸣寺(Jiming Temple)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鸡笼山东麓山阜上,又称古鸡鸣寺,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和皇家寺庙之一,香火一直旺盛不衰,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誉,南朝时期与栖霞寺、定山寺齐名,是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京鸡鸣寺,很久前就有一个传说。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南京玄武湖边的九华山上,盘踞着一条十分厉害的蜈蚣精,能口喷数十丈毒火焰,经常喷火毒害行人和牲畜,危害极大。后来天上的玉皇大帝知道了此事,就派了在天宫中报晓的金鸡下凡,以金鸡来对付蜈蚣。金鸡领命后,到了凡间,果然当场见到了蜈蚣精站在九华山上喷射毒焰伤人,金鸡站在北极阁山顶,冲着蜈蚣精一声啼叫,蜈蚣精也被这震耳欲聋的啼叫声吓得匆忙逃脱,毒焰也散了,四散奔逃的人们缓过神来,只见北极阁山顶万道霞光。霞光中有一只金鸡昂首挺立,气概非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住鼓楼的市民猜想到了,正是这只金鸡的啼叫声赶走了蜈蚣,驱散了毒焰。可是,不甘失败的蜈蚣精养好伤后,调整了状态后,又冲上山顶,疯狂地喷吐更浓的毒焰,金鸡站在北极阁山顶一见,飞奔过来,一口咬住蜈蚣精,经过一番生死搏斗,蜈蚣精被咬死,金鸡也因中毒太深而倒下了,而九华山下的大众免除了灾难。从此太平无事。人们为了纪念为民众除害献出生命的金鸡,便把北极阁山上的那座寺庙称为是“鸡鸣寺”。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民间传说,似乎解释了“鸡鸣寺”名字的由来,把地名和神话结合,让地方文化有了故事感。老百姓听着传说,会觉得“我们的家乡有这样英勇的金鸡守护”,这种共同的文化记忆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也让地名不只是一个符号,而是承载了集体情感的“精神地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民间,面对自然灾害或未知危险时,常常用传说来化解恐惧。比如蜈蚣精喷火像天灾,也象征邪恶。金鸡则代表正义,金鸡斗蜈蚣的故事,其实是把抽象的灾难具象成“可战胜的妖怪”,用虚构的英雄故事安抚人心——这种想象本身就是人类面对困境时的心理调节机制,带着积极的求生智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故事里的冲突就是金鸡与蜈蚣搏斗、短短几句就勾勒出英雄形象和因果逻辑,这是一种生动的叙事模式,为民间文学提供了模板。后来的文学创作的志怪小说、神话传说,都能从这类故事里汲取灵感,让“虚构”成为传递正能量的载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其实说白了,传说就像古人用想象力织的一张网,网里兜着对平安的向往、对英雄的崇拜,还有对生活的热爱。哪怕知道是虚构的,人们也愿意相信“美好会战胜丑恶”,这本身就是是传递“正义战胜邪恶”的信念,一种挺有力量的生活态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再次来到鸡鸣寺,透过迷茫的烟雾,那久远的传说与现实中香火旺盛的景象,使我思绪飞扬。从文化传承角度看,传说为寺庙赋予了历史叙事和神秘色彩,成为吸引信众与游客的文化内核。现实中旺盛的香火则是人们对精神寄托、文化认同的具象化表达。这种“传说与现实”的结合,无形将文化记忆、心理需求与现实场景融合,让古老的传说在现代香火中获得新的生命力,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对话的一种方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用笔墨怡养心灵 写有温度的文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