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5月上旬,我们冒雨自驾去浙江丽水地区,首站来到缙云。缙云县地处浙南腹地,以轩辕黄帝名号命名,素有“黄帝缙云·人间仙都”之称,兼具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与生态旅游优势。</p> <p class="ql-block"> 此行是一场“探访石头里的奇观与文脉”之旅。<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缙云石窟开采至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如今缙云境内岩宕(石窟俗称岩宕)密布。</span></p><p class="ql-block">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郑弄石窟,是一处千年采石遗迹,因其独特的岩宕景观和人工凿痕形成的“壁画”效果,被誉为“江南小敦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郑弄石窟,原为人工采石形成的废弃岩宕(采石场),如今因自然风化与人工凿痕交织形成的独特景观而成为旅游热点。其石壁凿痕如艺术雕刻,宕中蓄水湖泊碧绿如翡翠,与陡峭石壁构成绝美倒影,部分区域通道幽深似迷宫,整体呈现人工与自然交融的壮阔奇观。</p> <p class="ql-block"> 石壁上的凿痕,构成了一幅幅稀世的“壁画”,景观奇特,气势恢弘。</p> <p class="ql-block"> 这些石窟是曾经过人工采石头而废弃的采石场,如今已成游客前来休闲游玩,驻足打卡的热门景点。看似宛若自然的鬼斧神工,实际上记载着缙云老百姓曾经为养家糊口所留下的劳动痕迹。</p> <p class="ql-block"> 部分岩宕积水成湖,湖水澄澈,与石壁形成强烈视觉对比。</p> <p class="ql-block"> 缙云的“江南石窟”群,单体空间达数万立方,国内罕见。石窟遗存气势磅礴,浑然天成,结构复杂,规模宏大,形成了一道奇特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来到郑弄石窟遗存,再次感受大自然的奇异风景,蔚为壮观的岩宕石窟群,是人工开凿与自然风雨雕琢的完美结合,这处上千年来当地人采石留下的遗迹,宛若一处隐秘世界,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缙云岩宕书房,这是位于缙云县仙都景区8号岩宕,原为宋代以来开采凝灰岩形成的废弃采石场。由建筑师徐甜甜团队设计,保留原始岩壁,顶部开放设计,净高38米、深50米,融合自然景观与现代设计,包含图书阅览、有声读物、咖啡馆等功能,已成为兼具文化体验与旅游打卡属性的标志性景点。</p> <p class="ql-block"> 步入巨大采石场遗址的视觉冲击令人十分震撼,一高耸如削的岩壁、斧凿的痕迹、光线的变幻、空间的恢弘与沧桑感。犹如巨斧劈山、时光的刻刀、石头的交响凝固。</p><p class="ql-block"> 书房石窟,在浙江缙云的群山褶皱中,藏着许多跨越千年的时空秘境—岩宕。这里既是古人采石工艺的活态博物馆,也是现代文旅融合的诗意空间,其中“郑弄石窟”的雄浑与“岩宕书房”的雅致在此交织,演绎着石与光的交响诗。</p> <p class="ql-block"> 岩壁阶梯仰拍剪影、正午天光下的丁达尔效应、洞窟“喜笑岩开”的咖啡馆…都是那么令人惊喜。</p> <p class="ql-block"> 在如此粗犷原始的岩宕遗迹中,遇见现代设计感十足的“书房”,真是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震撼。光影透过缝隙洒在书页上,人坐在石窟中阅读的独特体验,犹如在洪荒石壁间,寻得一方静阅天地,石头的坚硬与文字的柔软在此刻交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之字形石径与岩壁构成几何线条,配合顶部光线形成"魔幻时刻",我们体验“之”字形石径串联错落平台,形成多层次阅读路径,书架由竹楠木制成,与石台自然融合。顶部开放设计使光线通过岩缝洒落,阴晴天气均能营造独特氛围。</p> <p class="ql-block"> 精准捕捉了书房“以地质为体、以人文为魂”的特质,既强调自然造物的沉默力量,又凸显知识赋予空间的永恒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岩壁为架,天光作灯”。层叠的原始洞窟岩壁与依势而建的现代书架共生,粗犷地质肌理中透出人文设计的精妙,阳光从穹顶裂缝倾泻而下,形成天然的“阅读圣光”,<span style="font-size:18px;">岩宕书房是灵魂栖息的秘境。</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岩宕书房,时间仿佛静止,只有书香在流动,这儿不仅是一座图书馆,更是一个灵魂的避风港。</p> <p class="ql-block"> 岩宕书房最火的一句是"心灵与自然共鸣",这句话体现了书房将自然景观与人文阅读完美融合的核心理念,点出这里是人类智慧将废弃工业遗址转化为文化空间的典范,是“石头的涅槃”。</p> <p class="ql-block"> 来到不远处的9号、10号岩宕石窟,再次感受了岩宕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9号岩宕:顶部开放的天然剧场,利用滴水回响特性举办音乐会及传统婺剧演出。</p><p class="ql-block"> 10号岩宕:活态采石展示区,游客可观赏石匠非遗技艺演示。</p> <p class="ql-block"> 部分岩宕因采石形成的空间具有天然声场,适合举办讲座或聆听有声读物,与"共鸣"形成双重呼应。</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岩宕,通过微改造修复环境,将废弃采石场转化为公共文化空间,如书房、剧场、户外展厅等,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范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缙云有十里旧矿、百千洞穴,且均与仙都景区相连。倪翁洞 (仙踪道影,摩崖石刻)位于缙云仙都景区,以其自然奇观与深厚文化底蕴著称,主要特征包括幽静山水、千年摩崖石刻群、李阳冰篆书题字,以及计然隐居典故。</p> <p class="ql-block"> 洞内有计然卧像与白猿雕塑,倪翁即春秋时期谋士计倪,范蠡之师,助越灭吴后隐居于此,展现其晚年‘清风明月伴书卷’的隐逸生活。</p> <p class="ql-block"> 唐代李阳冰题篆的“倪翁洞”三字为摩崖石刻精华,石刻群跨越唐至现代共60余处,涵盖真草隶篆多种书体。</p> <p class="ql-block"> 洞正中有楷书“初阳谷.”三大字,“初阳谷”石刻中“初”字少一点,设计巧妙,仅清晨阳光投射时显现缺口,体现了古人书法与自然结合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倪翁洞是浙江缙云仙都景区的核心文化景点,以唐代摩崖石刻、隐士传说与独特自然景观闻名。洞内现存!历代摩崖题刻及包含唐代李阳冰篆书‘倪翁洞’石刻,兼具历史与艺术价值。其名称源于春秋谋士计倪隐居于此的典故,融合道家文化与山水奇观,形成‘洞、石、刻’三位一体的游览特色。</p> <p class="ql-block"> 洞穴由初阳山火山流纹岩经风化形成,包含灯盏洞、米筛洞、读书洞三洞联通的‘阳谷三窍’。</p> <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 独峰书院,位于缙云仙都倪翁洞景区,始建于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为纪念朱熹讲学而建,占地1200平方米,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书院依山傍水,面对鼎湖峰的清幽环境,书香伴着山风溪韵,环境清幽雅致,兼具自然与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 正门悬“独峰书院”石匾(清同治举人赵保滋题),讲堂挂沙孟海所书“晦翁遗迹”匾额。</p> <p class="ql-block"> 独峰书院作为缙云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是宋代理学传播的重要场所,孕育了缙云历史上209位进士,被誉为“浙中文化繁荣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 步入院落、讲堂,感受朱熹讲学遗风,触摸历史的厚重。可以想象当年学子在此苦读、论道的场景,仿佛能听见千年前的诵读与辩经声。书院以“行仁义事,存忠孝心”为核心教育思想,延续理学精神,近年成为中外学者研讨和人文交流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这里不仅保存了以往建筑,更是承载了缙云乃至浙南文脉的精神地标,感受那份沉淀下来的宁静与求索精神。</p> <p class="ql-block"> 院内保留椤木石楠、银杏等名木。</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丽水古书院代表之一,独峰书院是研究浙江书院史、理学传播及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 </p> <p class="ql-block"> 问渔亭,临溪而建,周围溪水、山石、绿树,环境极佳,在此小憩赏景是不错的选择。此亭虽小,却连接着山水的灵性与人文的哲思,为一天的“石文化”之旅增添了一抹灵动与余韵。</p> <p class="ql-block"> 暮色轻笼,好溪水声潺潺,仿佛在低语着一天的旅程,为今日的缙云行画下句点。石窟的幽深、书房的墨韵、仙洞的玄机、书院的清朗……都在这片以石为骨、以溪为魂的画卷中找到了归宿。山石无言,却镌刻着岁月;溪水奔流,亦沉淀着书香。归去时,脑海里装满了青山的轮廓、石头的回响,以及一缕从千年文脉中飘来的,不散的清风。</p> <p class="ql-block"> 临别<span style="font-size:18px;">缙</span>云前,特地来到了位于缙云县城洋潭头后陈山上的缙云阁,这也是仙都风景区的组成部分。 该建筑由中国科学院齐康院士主持设计,采用现代手法表现传统文化的理念,总高度39.45米,共10层,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缙云阁已成为缙云县的新地标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尤其以其夜晚灯光变换如“火炬”的独特景观吸引众多游客。</span></p> <p class="ql-block"> 俯瞰缙云县城全景,我们要与美丽仙都说再见了,随即前往松阳。</p> <p class="ql-block">美篇名:平凡</p><p class="ql-block">美篇号:630060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