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游的最后两天,安排是自由行。从郊外入住的酒店SUNDANCE HOTEL打车前往伊斯坦布尔欧洲区的加拉塔大桥,开始用双脚丈量这个城市的细节。新城区有许多坡度区,上下攀爬有点吃力。从地图看,那个在文艺青年中颇有人气的“纯真博物馆”距离最近。那就呼哧呼哧地走着去吧。不一会就到了。 “纯真博物馆”(Museum of Innocence)是根据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同名小说里的情节建设而成。小说出版于2008年。讲述了主人公凯末尔(与国父同名)与一个叫芙颂的女人的爱情或者叫情爱故事。这个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发生于1970年代的事情。所以作者收集与他深爱的女人相关的所有物品,筹建了一个同名博物馆。 博物馆大量的展品,每一件都与小说中的情节紧密相连。其中最引观众注目的是一整面墙的4213个烟头。这些烟头扭曲地排列在一起,每个烟头上还能隐约看到口红印。意思就是两人从相识,相爱到芙颂逝去,一共收集到了女主人公抽过的4213只烟蒂。每个烟蒂都承载着男主人公对逝去爱人的思念。 如果你阅读过这部小说,你会发现这里陈列着大量的展品,每一件都与小说中的情节紧密相连。小说的氛围是伤感的,美好的时光终究是有限的,对逝去人物的思念更加激起活着的人的恍惚与惆怅。如果你携带《纯真博物馆》一书(有中文版)入场,可以免票并在书的第548页加盖蝴蝶印章。否则需要购票,我看到的价格是250里拉,折合人民币为50元。 我上午到的时候才八点半,开门要九点。我量地皮的时间紧张,不能等候半小时,只拍了几张外观照片就匆匆赶往塔克西姆大街去了。酒店里,我也带着这本不算薄的书,但终究考虑到不可能只去这一地,不方便携带一整天而没有随身带上。<br>返回的路上,又经过这个纯真博物馆。看到有对中国情侣带着这本书,盖章进入了博物馆。一本书只能免票一个人?说实话,我不是多愁善感之人,对伤感,或者说感伤文字没有特别的喜爱,小说也只是粗略的翻阅了几段,虽然只要购票也能进入,但徘徊了一下,还是没有进入纯真博物馆。回到家,想想有点遗憾,来都来了,为什么不进去呢?<br> 据说作者帕慕克本人经常光顾这座博物馆。据介绍,博物馆共有五层,四层是帕慕克笔下人物凯末尔的卧室和他本人的手稿。走到尽头,你会看到墙上写着:“让每个人都知道,我过得很幸福。”还有芙颂的蝴蝶耳环和项链、蝴蝶钥匙扣等用过的物品。<br> 世界上有无数各种主题、专题的博物馆,都是讲述着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宗教史,而不是个体的故事。由此,作者认为普通个体的日常生活远比宏大文化更丰富,更有人味儿,也更令人快乐。”所以说,这座博物馆却是独一无二的。它于2014年5月被授予年度最佳欧洲博物馆称号。<br> 2006年作者获诺贝尔文学奖。2008年小说出版,2012年纯真博物馆开放。从照片看,帕慕克是个帅哥,应该非常有女人缘。他先是有心收藏,然后才构思这部小说,而小说的完成又推动了博物馆的建设。博物馆也是土耳其民俗风情展示馆,大量的老物件把人带到了半个多世纪前的“世界的首都伊斯坦布尔”。<br><br> 作者在小说里展示的两人情感世界,是把虚构与真实的组合在了一起,至于说凯末尔是不是真实存在过,只要你认为应该存在过他就存在过。如果你与作者有共鸣,或者有相似的生活体验而同频,如果不怕睹物伤情,那就不妨专程抽半天或者一天的时间,睹物思情,去感受帕慕克在小说里营造的男女情感世界。 以后可能还会去“世界的首都”,那就进去一次纯真博物馆吧。追求个体生活的美好应该是每个人自觉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