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于 执 着

盘庚武丁

<p class="ql-block">  这里所说的执着,也叫执著,是指对某些事物的偏依迷恋、奢望苛求的心理现象。是一种一直在重复运行、而不能放下的心理动作行为。人们常常用魂牵梦萦、辗转反侧、奉若神明、走火入魔、痴爱沉迷、抱住不放、非要如何等词句来形容。</p><p class="ql-block"> 坚定与执着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意识状态。坚定针对的是客观需要、势在必行的事。执着更多的是出于主观上的需求、如我所愿;坚定是一种觉知、意志的表达,是合理适当的行为,而执着则是一种迷惑性企求、一种缺乏控制的自动化行为。</p><p class="ql-block"> 执着产生的原因,人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器官,根据其功能,可以对外在的吸引刺激进行自动化的反应,会一直去重复那些让自己感到舒服的事,如人的饮食、呼吸一样,是先天本能所导致的,这是生理方面的原因;还有心理原因,当人们产生了各种意识倾向及动机时,会调动注意力来关注有关事物,两者相互叠加,于是产生了执着行为。</p><p class="ql-block"> “ 色令智昏”“财迷心窍”“刷屏成瘾”“借酒消愁”等,就是很容易被看到其危害性的执着行为。而更多的行为是我们常常认为很正常很合理、其危害性难以被觉知被认识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一、执着的相关内容</p><p class="ql-block"> 1、相执 。相执就是执着于事物的表相。停留于、满足于、沉迷于事物的表相。以表相来定性世界、安排人生。相执包括:自己相、别人相、万物的相,影视图画语言文字所产生的意象,色声香味触法所产生的境相等。相执者不知道去探索真谛,寻觅真理;深入真境,获取真道;剖析真心,活出真我;看出真“病”,开出真方。因为失却“实质真相”这些依托,常常活的比较虚假,扑朔迷离,肤浅无聊,简单草率,牵强附会,尴尬无奈。常会发生“人妖颠倒是非淆”的问题,把人引向不归之路。如下言词:如“听风就是雨”“睡虎当病猫”“挖到篮里都是菜”“草木皆兵”“猴子捞月”“东施效颦”“叶公好龙”“不得其真,极为强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等均包含着对相执的描述。</p><p class="ql-block"> 2、法执。法执就是执着于某些个法理条文、说法方法,唯法是从。过高的评估法的意义,过分依赖法的概念,认为法是完美无缺的,绝对正确的。是包住万象的,可以搞定一切的。法执者忽视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忽视人们的客观实践与探索。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理论至上,教条主义。即依赖于法的外在表述,而不能把握法的内涵与实质进而进行科学运用的一种现象。</p><p class="ql-block"> 3、见执。见执是指固执己见,自我中心。见执者缺乏自我觉知、自我省察能力。认为自己一切都是对的,凡有错都是别人的,拒绝接受客观验证,拒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唯我独尊,自视高明,在见执者眼里,是非对错只能由我认定,功过荣辱只能由我来评说,外在世界只能由我来拿捏。因为其偏见与顽固,会把事物搞得混乱不堪、面目全非。</p><p class="ql-block"> 4、性执。性执是指过分执着于自己的性格与脾气,一切由着性子来。性执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那种模式化状态,如急慢性子,独立与依附,冷漠与热情,乐观与悲观等特点,我们称之为秉性、个性、性格;二是在特定事物、特定情景下发生的偏激状态,表现的很执拗、倔犟,人们称之为耍脾气使性子。性执可以说是一种没有理智、没有目的的惯性的能量释放。性执者会脱离自己的真实需要,只以自己的性态来处事。符合我性的东西虽坏我也爱,不合我性的东西再好也会拒之门外。明知是灾难祸害仍会抱住不放,明知要完蛋失败也决不悔改。</p><p class="ql-block"> 性执与現实事物产生乖离,以至走向荒唐可笑的地步。像:不管发生多少欢乐幸福,悲观者却视之不见,仍是郁郁寡欢。不管变得多么雄厚强大,懦弱者仍是低三下四,挺不起腰杆。像:“一言不合,冷战几年”“鸡毛蒜皮闹翻天”“吃苦受罪去讲美”“喜欢宠物冷落人”等均属于性执的表现。“小孩子脾气”“麦桔火脾气”“好钻牛角尖”“抱着葫芦不开瓢”“太讲完美”“贪得无厌”“刚腹自用”“离群索居”“孤僻古怪”等都可以看到性执的影子。</p><p class="ql-block"> 5、情执。情执是指太重情感,沉缅于情感而不能自拔。所谓情,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对事物产生的喜厌态度。常常是盲目的不自觉的,主观狭隘而有失公允的。它可以针对任何事物,也没有程度可言。情执者情感至上,感情用事,把情感当成生活重心。忽视认知、意志,规则、道德,物质财富,本领能力等对于人生的作用和意义。情执者常会神魂颠倒,心乱智丧,失去基本的分析判断能力。可以,因为小小的“情义”“恩典”而丧失是非原则。会因为情感迷失冲动而丢掉大好时机会与前途。像:为了获得某些个情感、欢心青睐,而卑躬屈膝、不讲廉耻、干出各种荒谬苟且之事;因为顾及某些人的情感,怕得罪人,常常会淡化乃至毁掉原本应该去完成的“宏图大业”;因一种情思念想而终生不娶不嫁、空守孤单;因一时的气愤而挺身而斗、以命相搏等等。人们所说的“多情多累”“多情自古空余恨”“性乱情昏错认家”“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脑子一热,不顾一切”“火烧功德林”等就是对情执的描述。</p><p class="ql-block"> 6、果执。果执就是过分执着于事物的目标和结果,而忽视事物的过程。它包含着贪图妄想的成分,而不是直面现实,如其所是,脚踏实地,活在当下的心态。像:只想摘桃、不想栽树,只想吃肉、不想养猪,只想幸福、不想受苦,就是果执的表现。如整天想着考上名牌大学,成为硕士博士;整天想着成为核心领袖、成为百万富翁、成为权威专家、明星网红,渴求达到什么状态,得到什么境界等等。这些执着,不仅于事无补,还会成为各种包袱压力,引起紧张躁动,从而干扰破坏我们做事的正常心态和秩序。所以人们说:“成功不在紧绷,而在放松”“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活在当下,才有未来”“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快乐永远在路上”“平平淡淡才是真”等等。这些个说法就是对果执的纠正。</p><p class="ql-block"> 执着可以出现在任何事物及任何方面,不再列举。</p><p class="ql-block"> 二、执着所造成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1、会把事情搞砸</p><p class="ql-block"> 客观事物是综合性、全方位的存在,而执着则是单一片面的;客观事物是活动变化的,而执着则是刻板僵化的;客观事物是以真实存在为依托的,而执着则是以主观臆想为轴心的。我们可以看到,执着状态与实际事物存在的差异与背离,这些个问题必然会导致错误的决断,胡乱的作为,必然会把相关事情搞砸的。</p><p class="ql-block"> 2、会把头脑搞瘫</p><p class="ql-block"> 执着的意识会排斥挤兑、瓦解掏空你的理智意识。因为执着意识的兴妖做怪,常常让我们对该做的事情摆不上台面,而不该做的事却强势出击。想做的事情做不成,不想做的事却一直做个不停。使人内心产生分离分裂,走向被迫无奈状态。人们常常困惑:“我这是怎么了”“我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我为什么作不了自己的主”就是写照。</p><p class="ql-block"> 3、会把生活搞糟</p><p class="ql-block"> 生活需要各方面相互协调配合才能正常进行。而执着则是举一废百,不能适应各方面的需要,不能应对各方面的挑战。在某一时某一事上,可能偶有所得。但面对更多复杂的局面,终将会漏洞百出、危机四伏、黔驴技穷、尴尬无奈,乃至连基本的生活功能都可能丧失。</p><p class="ql-block"> 4、会把身心搞坏</p><p class="ql-block"> 有执着之心,情志是不会轻松自然、坦然淡定的,常使人焦虑不安,忧心忡忡。不仅会因所执着的各种内容而产生烦恼忧愁、恐惧愤怒、羞耻悔恨等各种情绪问题。还会导致产生消极悲观、狭隘自私、冷漠无情、嫉妒仇恨等心境、性格问题,从而拖累终生。情志受阻受损,必然会导致身心功能的紊乱,最终闹出各种疾病来,人们常说的:“啥也没干却感到很累”“身体有种种不适”“病一直迁延不好”“突发疾病”"英年早逝”其实这些都与执着脱不了干系的。</p><p class="ql-block"> 三、超越执着</p><p class="ql-block"> “一念放下,胜过百年苦修”“执念是枷锁,放下即自由”“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任何消耗你的人和事,多看一眼,都是你的不对”。执着是意识中的魔障,是精神上的祸害,是人生失败与痛苦的关键问题之所在。要打理好人生,就必须充分认识与解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大体做法就是:</p><p class="ql-block"> 1、学习与探索</p><p class="ql-block"> 通过学习与探索,听圣贤教诲,以万物为师,去提升和扩大我们的境界、维度、格局、胸怀,去扭转我们对待事物的僵化的认知观念,立场态度。通过学习探索,你将会发现,你的执着行为并非你的依赖,而是你的祸害;不是你的精彩,而是你的无奈。是被虚妄的东西所迷所套,未能解脱改变的心理定式而已。</p><p class="ql-block"> 2、提高自身的觉知能力</p><p class="ql-block"> 即去觉知自己在看什么、听什么、想什么、感觉什么、做什么及应该如何等等。即觉察领悟我们的“起心动念”“感受体验”“情绪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活动的来龙去脉,弄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种觉知,其作用意义很大,意味着我们认识与破解了自已的“精神密码”,等于真正的认识了你自己。</p><p class="ql-block"> 3、提高内心的操作能力</p><p class="ql-block"> 对心理活动,我们不能只是被动的去感受体验,只当一个“应声虫”。更需要去做一个主动的驾驭者。具体要做的事如:学会致虚守静、止思息念、归于自然。不忘务实持动、禅精竭虑、担当使命。在心理上开展扶持正心、清理杂念,合理作为、鼓荡精神,含辛茹苦、磨练心性,开发潜能、完善人格等活动。这当中少不了各种放弃、断除、割舍、分离,少不了接纳、吸收、整合、成就。少不了挑战、超越、转化、改变等动作行为。这些活动就是人们所说的修炼。只有经过这些洗礼,我们才会拥有一颗灵明通透、自主自由、无牵无挂、如意自在的心。再不会是那个狭隘孤独、机械重复、执着固定、难以运用的死脑筋了。</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六月二十九日</p><p class="ql-block"> 写于安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