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乐山这座承载千年文脉的城市中,乐山文庙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镶嵌在时光的长河里,以沉静而庄重的姿态,向世人诉说着岁月深处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乐山文庙,古称嘉定府文庙,始建于唐武德年间,距今已有逾千年的历史。它坐落于乐山中心城区高标山(俗称老霄顶)东麓,占地约1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600平方米。整座古建筑群依山而建,坐西向东,中轴对称,层层递进,展现出恢弘而严谨的布局之美。</p> <p class="ql-block">步入文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方静谧的泮池。池形如半月,宛如明镜,倒映着蓝天白云与古建筑的飞檐翘角,仿佛将天地间的灵气都收纳其中。</p> <p class="ql-block">在古代,泮池不仅是文庙中不可或缺的景观,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古人认为,士子入学须行“入泮”之礼,象征着智慧之门的开启,也预示着求学问道之路的正式启程。</p> <p class="ql-block">穿过泮池上的石桥,便来到棂星门。此门为三间四柱的石构建筑,青瓦屋面,穿斗结构,庄重古朴。棂星,乃天文中象征文运的星宿,寓意文人辈出、才俊如云。门上雕刻的花纹虽历经风雨,却依旧清晰可辨,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着古人对文化的敬畏与匠心。</p> <p class="ql-block">沿中轴线继续前行,依次可见戟门(大成门)、露天燎台、大成殿与崇圣祠等主要建筑。戟门平日紧闭,仅在重大祭祀时开启,象征礼制之重。燎台则用于焚烧祭品,寄托着对先贤的敬仰与追思。</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乃文庙之核心所在。其脊高13米,面阔五间共13米,殿高约16米,阔约28米,深约21.7米。整座殿宇由28根楠木巨柱巍然支撑,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殿内供奉孔子及四配十二哲塑像,孔子端坐中央,神态庄重,目光如炬,仿佛仍在传道授业,教化后人。</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屋顶覆盖琉璃筒瓦,飞檐翘角,古雅庄重。阳光洒落,瓦面熠熠生辉,宛如历史的光辉在眼前流转,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的屋面覆盖琉璃筒瓦,鳌角飞翘,庄严古雅,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崇圣祠位于大成殿之后,是祭祀孔子五代先祖之所,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孝道与祖先敬仰的重视。祠内建筑风格简洁质朴,却庄重肃穆,令人心生敬意。</p> <p class="ql-block">在文庙的次轴线上,还分布着圣域、贤关、名宦祠、乡贤祠、执事更衣、礼乐器房、左右庑殿、尊经阁、崇文阁以及围垣等建筑。这些建筑错落有致,彼此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座完整的儒家文化圣地。</p> <p class="ql-block">名宦祠与乡贤祠分别供奉着对地方有卓越贡献的官员与贤士,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后人奋发图强,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而尊经阁与崇文阁则是典籍藏书之所,是知识的殿堂,书香四溢,承载着儒家文化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乐山文庙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文化教科书。在1938年至1946年抗日战争期间,国立武汉大学曾迁至乐山,文庙作为校本部使用长达八年。</p> <p class="ql-block">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中,文庙见证了无数学子的勤学苦读,也见证了学术大师们的传道授业。正是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包括12位院士在内的一大批杰出人才,为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乐山文庙之间,抚摸着斑驳的砖石与古木,仿佛穿越千年,感受儒风浩荡。这里不仅承载着乐山的文化记忆,更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若你心怀对历史的敬仰与文化的热爱,不妨走进乐山文庙,去聆听岁月的低语,去感悟那绵延千年的儒风雅韵。</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9日于西安洪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