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七星岗 </p><p class="ql-block"> 相关资料显示,以前,七星岗的“岗”不是山岗的岗,而是水缸的“缸”,后来才是将七星缸的“缸”变写为现在的七星岗的“岗”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变异呢?原来,重庆城火灾为患,但过去城里没有自来水,到处都设有消防用水的石缸,也叫熄火池,其外形一般都是长方形,上面还刻有“有备无患”四个字,而现在的七星岗,正是以前用七个消防用水的石缸,摆成的北斗七星的形状的地方,人们便称这片地方为七星缸了。但重庆是山城,城市坐落在山岗之上,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七星缸就被写作了七星岗了,并且一直沿用至今,都叫七星岗而不叫七星缸了。</p><p class="ql-block"> 据说,古人在通远门旁边修建、摆设北斗七星行状的七星缸的用意,是在于用代表水的北斗七星来镇住代表火的南纪门,有五行的道理。七星缸具体在何时修建,无从考证。20世纪20年代的民国时期,重庆筹备设市,要开辟新市区,修建马路,不得不拆除城墙,而七星缸也不幸被拆除了,但为了保留这段历史和老地名,那段马路和现在七星岗的这一片地区就被命名为七星岗了。</p><p class="ql-block"> 东起民生路与金汤街相交之处,止于上清寺曾家岩的中山1—4路,原分段名为七星岗、黄家垭口、观音岩、上罗家湾、两路口、孟园、养花溪、三益村、美专校街、上清寺等,1931年建成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便将这条重庆城当时的主干道命名为中山路,因全路太长,又分段称之为中山一路、中山二路、中山三路、中山四路,而重庆人为图简便,更是直呼其为中山路,或者具体分别呼为中一路、中二路、中三路、中四路。</p><p class="ql-block"> 其实,七星岗附近,原本是有一条老街叫七星岗街的,位置就在通远门到金 汤街的路口。后来因为扩建公路和街道,七星岗街就消失了。附近的七星岗上巷,七星岗下巷,上保节院,安乐洞等老地方,也都逐渐失去了踪迹。不过有幸的是,七星巷这个古老的地名至今依然存在着,并且出现在了今天七星岗这个地区的门牌号上。</p><p class="ql-block"> 七星岗地区著名的通远门,不仅是重庆城如今保存得最好的一道极为珍贵的古城门,还连同保存下来了这一段宽阔高大雄伟的古城墙。七星岗古城墙上,还被开辟成了城墙公园,不少市民和中外游人均可到这里观光、品茶、怀古,不能不说是一个难得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另外,说到七星岗那高高的山岗之上有一文物建筑,即石材构筑的菩提金刚塔,恐怕知者并不太多。此塔位于纯阳洞,其塔宏伟,气势巍峨,上刻《往生经》咒全文,其建塔之意,乃因古之七星岗为乱坟山岗,且岗下的通远门亦为古重庆出殡之门,更有重庆旧民谣唱曰:“通远门,锣鼓响,看埋死人。”所以建此塔意在镇压邪魅之气。</p><p class="ql-block"> 为了镇邪并安抚、超度亡灵,还特地在菩提金刚塔刻上佛教的往生经咒全文。古人又认为这一片阴气太重,所以就把这里的一个洞子并地名取为了纯阳洞。</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七星岗已是车水马龙,人烟兴旺,七星岗喝茶,更成为一个好去处。本人亦为此作重庆新民谣如下:</p><p class="ql-block">重庆新民谣:七星岗喝茶</p><p class="ql-block">通远门观景,七星岗喝茶,马蹄街的梯坎要一步步爬。 </p><p class="ql-block">龙门阵要摆,扎牛皮要吹,七星岗喝坝坝茶要打堆堆。 </p><p class="ql-block">前有观音岩,后有枇杷山,七星岗喝坝坝茶要扯圈 </p><p class="ql-block">不怕你使坏,不怕你厉害,七星岗的金刚塔专镇妖怪。</p><p class="ql-block">不管二杆子,不管你裝怪,七星岗的坝坝茶喝起愉快。</p><p class="ql-block"> 一一搞自我的《今古重庆筑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