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曹魏古城是位于中国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的历史文化景区,以三国时期曹魏文化为主题,集文化展示、旅游休闲、商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其核心区面积1.87平方公里,整体规划为“一轴一环六区”,重现了曹魏都城的建筑风貌与历史场景。</p> <p class="ql-block">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挟天子以令诸侯”。许昌成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曹氏父子雄踞许昌,虎视天下,运筹帷幄,图谋霸业。大兴屯田,广纳人才,下令求贤,倡导文学。数年间,猛将如云,文臣如雨,粮秣丰富,仓廪皆满,许昌成为他们抗衡蜀、吴和最后统一中国北方的大本营。公元220年,曹丕在这里登基创建魏国,改许县为许昌,为五都之一。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三国历史积淀了独具特色的三国文化。</p> <p class="ql-block">加之历代为纪念三国名人、名事而兴建的名胜古迹,使许昌的三国文化内涵更加厚实和宽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三国名胜古迹500多处,许昌就占有80多处,这些名胜古迹分布广、真迹多、品位高。</p> <p class="ql-block">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路下之八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三国的烽火跨越千年,而许昌的曹丞相府,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p><p class="ql-block">踏入曹丞相府,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这里,是曹操的起居之所,也是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地方。府邸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青砖灰瓦间透着一股庄严肃穆之感。正门高大威严,门楣上“曹丞相府”四个大字熠熠生辉,让人不禁对这位三国霸主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走进府内,这里展示了曹操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贡献,一幅幅精美的壁画,一件件珍贵的文物,生动地再现了他从一个地方小吏一步步成长为一代枭雄的传奇历程。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手腕,到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谋,曹操的雄才大略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求贤,求言,不拘绳墨!</p> <p class="ql-block">后殿是曹操的起居之处,布局严谨,陈设考究。书房内,笔墨纸砚一应俱全,仿佛还能看到曹操挑灯夜战、批阅奏章的身影;卧室里,古朴的家具和精美的装饰,让人感受到这位霸主生活中的细腻一面。</p> <p class="ql-block">曹丞相府不仅是一座历史建筑,更是一本鲜活的三国史书。在这里,你可以近距离触摸历史,感受曹魏风云。每一砖每一瓦,每一草每一木,都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辉煌与沧桑。如果你也对三国文化情有独钟,不妨来许昌曹丞相府走一走,看一看,相信这里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与感动。</p> <p class="ql-block">《三国志·蜀书》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相传关羽下邳兵败后,为保刘备的甘糜二位夫人,归附曹营入许。曹赐羽宅第一处。羽避其嫌,将一宅分为两院,两位皇嫂居内院,自己住外院,晨夕问安,夜读春秋,秉烛达旦,传为美谈,后人为昭彰关羽忠义,建庙以祀之,庙内兴建一楼,名曰"春秋楼",俗称"秉烛达旦处”,是许昌十景之一。清代许州知州甄汝舟为春秋楼赋诗一首:“秉烛中宵暂避嫌,宅分两院亦从权。依曹不久仍归汉,留得英风在颍川。”</p> <p class="ql-block">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东征,下邳之战俘获关羽及刘备甘、糜二位夫人,为保护皇嫂安全,关羽“土山三约”之后暂且归附曹操,来到许昌。曹操宠才爱将,遂拜关羽为偏将军,并赐府宅一处,让关羽和二位皇嫂同住,关羽为避嫌,将一宅分为两院,让二位皇嫂住内院,自己住外院,院中有一楼,关羽在此秉烛达旦,夜读《春秋》,春秋楼由此而得名。春秋楼又名“大节亭”。是关公“忠、义”文化的发祥地。自清代雍正年间列为“五大关庙”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墙中的石碑前,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石碑上的文字,记录着这座建筑的前世今生。红色的流苏和布幔,为这座建筑增添了几分庄重与华丽。</p> <p class="ql-block">《辞曹书》全文为:“窃以日在天之上,心在人之内。日在天之上,普照万方;心在人之内,以表丹诚。丹诚者,信义也。某昔日有言曰:主亡则死,主存则归。新受曹公之宠顾,久蒙刘主之恩光。丞相新恩,刘公旧义。恩有所报,义无所断。今主之耗某已知,望形立相,觅迹求功,刺颜良于白马,诛文丑于南坡,丞相厚恩满有所报。每留所赐之资,尽在府库封缄,伏望台慈,俯垂照鉴。”</p><p class="ql-block">这封辞曹书,撼天动地,情真意挚,坦荡真诚,意志坚定,尤其那句“主亡则死,主存则归”的豪情壮语,更加彰显了关公义无反顾、千里归刘的决心、勇气和忠昭日月的忠义形象。这封辞曹书也被收录于《关圣帝君圣迹图志》卷二《义部》。</p> <p class="ql-block">在这块黑色的石碑前,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石碑上的文字,记录着“忠义千秋”的故事。绿色的树木和竹子,为这片环境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新修建的关圣殿,面扩七间,进深三间,总高度33.1米,三重檐,歇山式高台建筑,顶饰黄色玻璃瓦,汉白玉栏板,青石铺地,殿内塑13米高关羽座像及关平,周仓,王甫,廖化塑像,实为全国关庙所少有。</p> <p class="ql-block">在庙宇内,共有五尊大型铜像,除了我们熟悉的关公左右的周仓关平,多了二位后来在荆州协助他的王甫和廖化。</p> <p class="ql-block">世人皆知“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廖化本名淳,字元俭,荆州南郡襄阳中卢(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三国时期蜀国将领。廖化初为前将军关羽主薄,关羽战败后,廖化诈降东吴,孙权封其为太守。后廖化诈死,带着母亲逃回到蜀国,在途中遭遇刘备。刘备见廖化忠心耿耿,封其为宜都太守。后历任广武督、阴平太守、右车骑大将军、并州刺史,封爵中乡侯。跟随姜维防御魏将邓艾、钟会伐蜀。是三国晚期蜀国的著名将领。</p> <p class="ql-block">王甫字国山,广汉郪(今四川省三台县)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刘璋时,为益州书佐。刘备定益州后,先后担任绵竹令、荆州议曹从事,在夷陵之战中阵亡。</p> <p class="ql-block">杀气腾腾!</p> <p class="ql-block">登楼远眺</p> <p class="ql-block">从高处俯瞰,古城风貌净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说不尽的“三国”。</p> <p class="ql-block">英美烟公司的建筑,以其复古的风格吸引了我的目光。浅灰色的外墙,配以金色的装饰图案,让人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文化魅力。这座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资本风云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英美烟公司于1918年开始筹建许昌烟叶收购站与烤烟厂,1920年正式建成使用。作为1949年前中国最大的烟草企业分支,该旧址见证了英美烟公司在华经营及许昌烟草业发展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供销社”——计划经济的孑遗</p> <p class="ql-block">到了许昌,怎能不来胖东来!</p> <p class="ql-block">副食品柜人最多,自营商品基本无货!</p> <p class="ql-block">关公辞曹,挂印封金!</p> <p class="ql-block">发生在三国时期,关羽曾短暂投降曹操,但得知刘备的下落后,决心离开曹营,回到刘备身边。曹操赠礼:曹操为了挽留关羽,赠予了许多财宝和战袍。但关羽心意已决,离开时只带着自己的青龙偃月刀。</p><p class="ql-block">灞陵桥挑袍:当关羽走到灞陵桥时,曹操亲自赶来送别。关羽担心曹操有诈,便用刀尖挑起了曹操赠送的战袍,以此表明自己不会因财物而动摇忠诚之心,决心追寻兄长刘备。</p> <p class="ql-block">许昌市灞陵桥景区,原名八里桥,位于许昌市城西4公里的清泥河上,相传为三国名将关羽辞曹挑袍处,灞陵桥从此名扬。灞陵桥景区,AAAA级景区,桥高于水面3米余,为三孔青石桥。桥面宽能并行两车,桥长90米,两岸杨柳成行。</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大型石雕前,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石雕人物身着古代战甲,手持武器,显得格外威武。蓝天白云和绿树,为这片场景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灞陵桥挑袍”的故事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与义气的重要象征。关羽的形象也通过这个故事被赋予了更高层次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力量。</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红色建筑入口前,我看到了金色的牌匾。牌匾上书写的“汉寿亭侯大殿”,让我感受到这座建筑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关羽的雕像和供品,更是让人感受到这份文化的传承与延续。</p> <p class="ql-block">关羽铸刀,青龙🐉显灵!</p> <p class="ql-block">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春,曹操征讨徐州,击败刘备。下邳之战降伏关羽。曹操敬重关羽。回许后,深器之,厚待之。羽深知新恩,但不忘旧主,护齐备二夫人,千里寻兄。操甚惜之,追至灞陵桥赠袍献酒,以饯其行。羽疑其有诈,立马桥上,以刀挑袍,长揖而去。而始了千里单骑、过关斩将的千古壮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