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

许广盛

<p class="ql-block"> 我上学那年才7岁,那年头小学生8岁入学,报名路上二哥反复叮嘱我报名时就说自已8岁,否则学校不要。想来自己还不识数,不知道7大还是8大。可能自己又瘦又小,二哥背着我,我默记了多次才记住。</p><p class="ql-block"> 稀理胡涂在包头市东河区二小上了两年学,就回老家河北省武清县崔黄口北小陈庄了。这里有薛姓,许姓两家大姓。说是陈庄,其实只有两家姓陈。其它姓氏的也有,如柳,我有好几个小哥们姓柳。</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辈儿大。村里人都叫我爸二爺。爸爸个儿很高,究竟多高,我并不知道,我只知道,后来住在包头青山区,东西两间房,东屋和西屋中间有一个过门,因为过门洞太矮,他经常忘了低头撞头顶。我记得这个门是个1米7的瓦工砌的,这么说来,爸爸最少有1米8。爸爸很瘦,我从小记得,他穿的外衣在身上都是晃晃荡荡的,那样子用我们当地话说就是个吃不饱饭的穷人麻杆儿。他剃个光头,下巴很尖,留着一撮山羊胡子,得意的时候,经常向前捋几下。他眼细眼袋大,除了脸窄,其他都面象关公。他平时话很少,近乎木讷,给我留下的印象却是不怒自威。</p><p class="ql-block"> 说起家穷,我至今难忘。说家徒四壁,再贴切不过了。四面的墙光秃秃的,房顶角落里只有过年扫房子的时候才发现挂着细细的蜘蛛网。炕𥱊年久发黑的还有几处破洞。瘸了腿的躺柜,是屋里的唯一一件家具。躺柜上摆着一个有缺口的掸瓶好像是唯一的一件摆设。</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们解放以后从包头城里回农村晚,没赶上土改,没有生产资料。家中土地是土改时候,在农村的孤寡老人奶奶一个人分到的。现在五口人一共只有7分地,4分大田低洼地经常下大雨就涝,用作种粮食,3分水田可以种菜。这能糊口吗?</p><p class="ql-block"> 因为刚从城里回来,没有农具,常常要找亲戚去借,遭别人的白眼儿就成了我们这些小孩儿的事儿,人穷志短,没法子啊!</p><p class="ql-block"> 经常吃不饱,随便什么填饱肚子,那就是好生活,野菜,麸子是家常便饭。玉米脱了粒以后叫玉米棒子,碾碎了,也是一种“面”。记得初中时候吃过8斤甜菜丝,拌1斤麸子做成菜团子,小孩拳头大小两个就是我一顿中午饭。</p><p class="ql-block"> 没粮养不起鸡。偶尔养一只,下蛋舍不得吃,拿去供销社换点盐什么的。</p><p class="ql-block"> 现在有人老说中国梦,我小时候最大梦想就是天天能吃饱,吃什么倒无所谓,至于后來说的为伟大目标而奋斗那都是应景话罢了。</p><p class="ql-block"> 老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食色性也。从本源说,人何不为食亡?长大参加工作后,听一个38年山西老干部说,他参加革命队伍,就是为了能吃到白馍馍,因为他从小就看到八路军能吃到白馍馍。我还感到诧异,认为他觉悟不高,其实他说的是再大实话不过了。我今年80岁,按中国阴历说,来到这个世上已经80年,七老八十了,终于才明白,人活着是为了那张嘴。我把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命运,感到终于找到了文章的主旨。</p> <p class="ql-block">  从在包头市东河区上小学到回到老家上小学,开始我的成绩并不好。不是不想学好。而是一个在西北,一个在津门,语言音差异大听不懂课可能是个重要原因。一次,比我年长七岁的三姐语重心长地教训了我一顿,她讲了父母多么不易,家庭生活多么不易,讲了不好学习多么对不起父母。想起家庭生活日常的困境,想起父亲麻杆儿一样体形,我哭了。以后我的学习成绩发生了巨大变化。当时的同班同学,几年后只有两个人考上了大学就有我。说到底,学习改变命运,是贫穷改变了我。还不是为了那张嘴?</p> <p class="ql-block"> 年幼年轻时候一直饿肚子。初中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自不必说。上高中,上大学也一样。直到大学毕业成了家才好点。</p><p class="ql-block"> 挨饿有个好处:造就了人能吃苦,无欲则刚的品格。大概因为这一点,我大学毕业进工厂后给领导留下了不错的印象。1976年我入了党。以后10年上一个台阶。1986年,我从一个普通技术干部一下子提拔成副处级党委副书记。一年后又提为正处级干部到一个穷的叮当响的技工学校当校长。为了让大家能开支有饭吃我把它当成自巳的使命。我顺应当时形势,经上级批准借机扩大招生,在社会上技工学校纷纷倒闭的情况下,给学校找到了一条生路。1993年,我获得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上级还奖励了我1万元,让我成了万元户。1996年我又被提拔为副厅级干部,真是升官又发财。</p><p class="ql-block"> 在我升官又发财的年代,社会上出现了两种人。一种是腐败分子,为自己大肆贪污敛财,例如郭伯雄徐才厚。另外一种是像我这样的人,无欲无求,甘于贫穷,没有走向邪路。其实这两种人都出身贫寒,却走上了不同的路。</p><p class="ql-block"> 我的结论是,我所以没有走上邪路,并不是我的觉悟多么高,而是我胆子小,怕秋后算账。天道轮回么! 说到经验,我主张,人的欲望不要太强烈,太强烈反而没有好结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