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昵称:LG<br><br>美篇号:1899312 鼓浪屿,是一座美丽的小岛,风光旖旎,坐落在厦门岛的对面,隔着鹭江,享有“海上花园”、“万国建筑博览”、“钢琴之岛”和“音乐之岛”等诸多美誉。鼓浪屿的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没有车辆的喧嚣,只有鸟语花香,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厦门海湾的碧海绿波之中。 那一年我随团到福建霞浦采风,最后一站来到厦门。当地历来就有着“不游鼓浪屿,枉费厦门行”的说法,所以既然到了厦门,去鼓浪屿看看肯定是必选项。<br><br>鼓浪屿,其实就是厦门的一个小岛,面积还不足两平方公里,与厦门本岛中间隔着鹭江,坐轮渡十几分钟就能过去,非常便捷。据介绍,鼓浪屿在宋朝、元朝时称之为“圆沙洲”,明代始称鼓浪屿。因为岛的西南海边,有一块大岩石,长年累月被海潮拍击,中间冲刷出一个大洞,每逢潮涨,海浪扑打岩洞,发出如擂鼓的声响,故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得名。<br><br>站在轮渡的甲板上,海风拂面,神清气爽,看鹭江上的货轮、渡轮、汽艇等各种船只,往来穿梭,汽笛长鸣,一派繁忙景象。 厦门的高楼大厦慢慢地被甩在了身后,渐行渐远,而鼓浪屿绿树丛中掩映的红顶建筑却越来越清晰。 我们是在鼓浪屿这个码头登岛的。一踏上小岛,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幅流动的画卷。我们悠然漫步在鼓浪屿的海边,那些古老的红砖楼房、蜿蜒的石板小路、摇曳的绿树成荫,一切都是那么清新、和谐、自然,这里没有城市的车马喧嚣,只有静谧的悠闲时光。 三角梅是厦门的市花,在鼓浪屿随处可见。 鼓浪屿是闻名遐迩的 “音乐之岛”,当你踏上这片土地,音乐便如海风般萦绕在耳际,无处不在。 这是鼓浪屿音乐厅,椭圆形的建筑掩映在高大的百年老榕树、老樟树中,满园鲜花绿树相拥,这里经常举办音乐会,已经成为鼓浪屿唯一的高雅音乐艺术的殿堂。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 是由两座精致的二层小别墅巧妙构成。馆内珍藏的40余架古钢琴,均为爱国华侨胡友义先生倾心收集,它们形态各异,尺寸不一,每一架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记。 鼓浪屿,同时还被冠以 “万国建筑博览” 的称号。当我们穿行于鼓浪屿的街头巷尾,就会发现,路的两旁既有色彩斑斓的欧式建筑,又有古朴的中式庭院,它们中西荟萃,和谐共存,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那一座座风格迥异的别墅和教堂,更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童话世界。这是天主教堂和福音堂。 鼓浪屿八卦楼,是鼓浪屿建筑的杰出代表,称为小白宫,是鼓浪屿的标志建筑之一。它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总建筑面积 3710 平方米,高 25.7 米,那标志性的圆顶高 10 米,有 8 道棱线,置于八边形的平台上,顶窗呈四面八方二十四向,宛如一个巨大的八卦罗盘,故而得名。 与八卦楼的雄伟壮观不同,海天堂构展现出的是一种精致典雅的美。它是由门楼与五座建筑组成的豪华仿古宫殿式别墅群,是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典范之作,现为南洋风情书店、非遗演艺中心及建筑艺术馆。 这个被电影《转角遇到爱》带火的地方,被称为“最美转角”,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拍照留念。 我们走街串巷,边走边看,沿着蜿蜒小路拾阶而上,最终登上了全岛的最高点---日光岩。 日光岩原名“晃岩”,相传1641年郑成功登临此地,见其风光胜过日本日光山,遂挥毫拆“晃”为“日”与“光”,赋予其气势磅礴的新名,即是日光岩。 登临日光岩,极目远眺,360度视野将鼓浪屿的绿树丛中的万国建筑、厦门本岛的高楼大厦和双子塔,鹭江上往来穿梭的渔轮、远处隐约可见的大担二担诸岛,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岩壁上斑驳的摩崖石刻,均出自名师之手。“鼓浪洞天”为明代丁一中题写,“天风海涛”则出自民国许世英之手。<br> 日光岩寺,俗称“一片瓦”,实际是一个天然石洞,以一巨石为顶,后依山形地势建起寺庙,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万历十四年,建筑风格精巧玲珑,环境优美,历代高僧不断。 从日光岩下来,我们来到位于海边的皓月园。皓月园,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不朽功绩而建。郑成功的雕像矗立在海边的覆鼎岩上,他身着铠甲,手按宝剑,目光坚定地凝视着远方,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土地。 当我踏上返程渡轮的那一刻,真的有一种难舍难离的感觉。回首远望那个美丽的小岛,我心中默想,鼓浪屿,我们下次再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