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尘埃处见菩提,——小议《静静》中平凡事物的诗意觉醒

林伟娟

<p class="ql-block">  读飞临老师的《静静》一诗,仿佛置身于被时光遗忘的角落,看草木、站台、锁具在无人问津的日常里默默生长出诗的肌理。</p><p class="ql-block"> 老师以“修行”般的凝视,将平凡事物从世俗的尘埃中拾起,让它们在静默中显影出生命的庄严与温柔:那些被我们匆匆掠过的存在,原是天地间不肯褪色的诗意注脚。</p> <p class="ql-block"> 自然物的修行</p><p class="ql-block"> 诗的开篇便赋予寻常景物以神性:“路旁的花草 / 在修行”。</p><p class="ql-block"> “修行”二字打破了物的被动性,让花草从被观赏的客体变为主动的生命主体。它们的“静静”不是麻木的沉寂,而是如同僧者般在风霜雨雪中修炼韧性。</p><p class="ql-block"> 路旁的野花无需园丁修剪,偏僻的站台无人驻足,却都以“经年不变的等”对抗着时光的流逝。</p><p class="ql-block"> 这种“等”是对存在的忠诚:站台的锈迹是岁月盖在时光车票上的邮戳,花草的枯荣是自然写进季节的修行笔记。</p> <p class="ql-block">  当老师写下“牵牛花 / 静静地 / 匍匐在路旁,山冈”,“匍匐”一词看似写其形态,实则暗喻生命的谦卑姿态。</p><p class="ql-block"> 世人习惯遗忘匍匐在地的植物,却不知它们以贴近泥土的方式聆听大地的心跳。那“淡淡的粉”被称作“与生俱来的红妆”,平凡的花色瞬间有了古典的诗意:</p><p class="ql-block"> 自然从不会吝啬对生命的装饰,哪怕是最卑微的存在,也都在静默中镌刻出时间的刻度,自带天地赋予的美学编码,只是需要一颗不被尘嚣扰乱的心才能破译。</p> <p class="ql-block"> 旧物的呼吸</p><p class="ql-block"> 诗的第三节转向人间烟火中的旧物:“一把锁 / 尘封了村庄的旧事”。</p><p class="ql-block"> 锁本是冰冷的金属,却在此成为记忆的守门人。它锁住的不仅是院门,更是无数个清晨的炊烟、黄昏的呼唤,那些被时光封存的故事在锈迹下静静发酵,等待某个契机重新苏醒。</p><p class="ql-block"> 而“门前的杜鹃 / 还在静静地绽放着俏容”,杜鹃的绽放与锁的尘封形成奇妙的张力,自然生命以亘古不变的姿态延续,而人事已随岁月变迁,唯有花影如昨,成为远行主人“笑靥和真诚”的替身。</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静静”藏着时光的辩证法,锁的“尘封”是静态的保存,杜鹃的“绽放”是动态的诉说。</p><p class="ql-block"> 老师让旧物与自然景物对话,仿佛在说:平凡生活中的情感从不会真正消失,它们只是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就像锁将故事酿成沉默的酒,杜鹃将思念开成不谢的花。</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凝视一把旧锁、一株老杜鹃时,看见的不仅是物的表象,更是无数个被折叠的生活瞬间在诗意中重新展开。</p> <p class="ql-block"> 平凡的神性</p><p class="ql-block"> 读于此,我几乎要流泪了,为那些被遗忘的平凡,为老师对被遗忘的重新发现:</p><p class="ql-block"> 牵牛花“常被世人遗忘”,偏僻的站台无人留意,村庄的旧事被锁尘封,但老师却用“修行”“守候”“笑靥”等词语为它们加冕。这种书写姿态本身就是一种诗意的反抗。 </p><p class="ql-block"> 当现代社会的目光总被宏大叙事吸引,老师却蹲下身来,在尘埃里寻找发光的微粒,重新发现被遗忘者的神性。</p> <p class="ql-block">  “修行”一词贯穿全诗,恰是对平凡诗意的哲学诠释:</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诗意不在远方的海市蜃楼,而在每一个“静静”存在的瞬间。花草的修行是接受风雨的雕刻,站台的修行是承受孤独的守望,旧物的修行是守护记忆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读懂这些平凡事物的“静静”,便会明白:生命的庄严从不取决于是否被瞩目,而在于能否在自己的轨迹里活出本真——就像牵牛花不必攀附高枝,以匍匐的姿态也能织出粉艳的梦境;就像站台不必喧嚣,以沉默的守候也能成为时光长河里的坐标。</p> <p class="ql-block">  《静静》中的世界,是被老师用“静静”的心境过滤过的现实。在这里,每一株草都是修行者,每一把锁都是记忆的诗人,每一次绽放都是时光的情书。</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不再以“有用”“瞩目”丈量存在的价值,便能在平凡的褶皱里遇见神性的微光——那些被我们忽略的“静静”,原是天地写给人间的十四行诗,只待一颗沉静的心来朗读。</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tfyp9i?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18149402" target="_blank">飞临《静静》</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