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带娃去旅行(杭州篇)

神马浮云

<p class="ql-block"> 晨曦中的上海西站</p> <p class="ql-block">6月29日。暑假第二天。我们带着小西瓜一行四人开始四天三夜杭州自由行。</p> <p class="ql-block"> 上海西站G7357高铁/8:10准点发车。</p> <p class="ql-block"> 9点35分准点到达杭州东站</p> <p class="ql-block"> 入住浙江饭店</p> <p class="ql-block"> 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地道农家菜</p> <p class="ql-block"> 雷峰塔介绍</p> <p class="ql-block">雷峰塔景区地处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南岸的夕照</p><p class="ql-block">山。公元977年,吴越国王钱俶为供奉佛螺髻发</p><p class="ql-block">祈求国泰民安而建造了雷峰塔。从南宋开始,“雷峰夕照”名列西湖十景,誉满天下,历史上,雷峰塔历经战乱,屡遭损毁。1924年9月25日,古塔终因年久失修而轰然倒塌。雷峰新塔于2000年12月26日奠基,2002年10月25日如期落成。新塔的基础部分是吴越雷峰塔遗址,外观是一座八面、五层的楼阁式塔,全塔通高71.679米.占地面积3133平方米。雷峰塔的重建,再现了西湖映双塔"的风采,恢复了“西湖十景”中最具民俗风情魅力的«雷峰夕照»景观,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提升了西湖美景的文化品位。</p> <p class="ql-block"> 雷峰塔遗址</p> <p class="ql-block"> 雷峰塔远眺</p> <p class="ql-block"> 雷峰塔留影</p> <p class="ql-block"> 登雷峰塔远眺西湖</p> <p class="ql-block"> 跟着课本去旅行</p><p class="ql-block"> 游“净慈寺”</p><p class="ql-block">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p><p class="ql-block">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p><p class="ql-block">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游净慈寺</p> <p class="ql-block"> 人生哪有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p> <p class="ql-block"> 净慈寺留影</p> <p class="ql-block"> 净慈寺莲花池塘</p> <p class="ql-block">莲蓬象征圣洁、清净、多子多福。其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也使其成为高尚人格的象征,在佛教中代表庄严与典型美。</p> <p class="ql-block"> 烧香拜佛祈福平安!</p> <p class="ql-block"> 南屏晚钟</p> <p class="ql-block">《南屏晚钟》:钟声里的相思与时光回响</p><p class="ql-block">一、经典旋律背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南屏晚钟》诞生于上世纪,由陈蝶衣作词、王福龄作曲,以宋词雅韵的笔触描绘了一段少女心事。歌词讲述了一位少女在森林偶遇心仪之人,却因一场骤雨错过相遇,从此相思萦绕心头。她重返旧地,在钟声与晚风中逐渐释怀,最终“走出丛丛森林,又见夕阳红”。这一情节既充满古典诗意,又暗含对缘分的哲思。</p> <p class="ql-block">二、文化意象的双重解读</p><p class="ql-block">地理溯源:歌曲中的“南屏”实指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南屏山,净慈寺的钟声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经典意象。钟声既是现实场景的描摹,也隐喻时光流逝与心境变迁。</p><p class="ql-block">情感升华:从少女情愫到人生感悟,歌曲通过“钟声催醒相思梦”的转折,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生命际遇的思考。夕阳与钟声的呼应,传递出“放下执念、豁达前行”的东方智慧。</p> <p class="ql-block">艺术演绎的多元魅力</p><p class="ql-block">原版歌曲采用民族五声调式,弱起、倚音等手法赋予旋律婉转流动感。四声部混声合唱版本通过和声层次强化了钟声的悠远意境。近年易烊千玺等新生代歌手以吉他弹唱形式重新诠释,让经典焕发青春气息。</p> <p class="ql-block">四、穿越时空的文化共鸣</p><p class="ql-block">作为华语乐坛的“常青树”,《南屏晚钟》历经六十余年仍被传唱,既因旋律的永恒美感,更因其承载着中国人对含蓄情感与禅意美学的集体记忆。钟声回荡间,每个人都能听见自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杭州绿茶餐厅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美味佳肴,秀色可餐</p> <p class="ql-block"> 6月30日(一)</p> <p class="ql-block"> 乘游船游三潭印月</p> <p class="ql-block">三潭印月,是浙江杭州西湖十景之一,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月的景观享誉中外。主要景点有“开网亭”、“闲放台”、“先贤祠”、“迎翠轩”、“花鸟厅”、“我心相印亭”、“曲桥”、“九狮石”等。</p><p class="ql-block">岸上金桂婆娑,柳绿花明,与雕栏画栋的建筑相映成趣。具有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中有园,曲回多变,步移景新的江南水上庭园的艺术特色。人民币一元纸币的背面采用三潭印月的盛景,可见三潭印月在我国风景名胜中也占据极其重要的标志作用。</p> <p class="ql-block"> 西子湖心远眺雷峰塔</p> <p class="ql-block"> 苏堤春晓</p><p class="ql-block">‍苏堤春晓,西湖十景之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部,所描绘的是春日里苏堤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湖波如镜的景色。</p><p class="ql-block">苏堤,是纵跨西湖南北两岸的长堤,南北走向,南起南屏山北麓、北至北山,纵贯湖面,距湖西岸约500米,距湖东岸约2300米,把湖面分为西小东大的两部分。苏堤全长2797米,宽30—40米,高出湖面0.4米左右。</p><p class="ql-block">苏堤是北宋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p><p class="ql-block">南宋理宗年间,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景观形成。</p><p class="ql-block">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南巡至杭州,不仅题写了西湖十景之名,还在各景点刻碑建亭。其主要景点有苏堤六桥、苏堤春晓碑。</p><p class="ql-block">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p><p class="ql-block">2004年,苏堤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5日,西湖十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堤春晓名列其中。</p><p class="ql-block">2023年,“苏堤春晓”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p> <p class="ql-block"> 花港观鱼</p><p class="ql-block">‍ 花港观鱼/西湖十景之一</p><p class="ql-block">花港观鱼是由花、港、鱼为特色的风景点。西湖十景之一。地处苏堤南段西侧。</p><p class="ql-block">1964年二期扩建工程告竣后,占地面积达20公顷。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与雷峰塔、净慈寺隔苏堤相望。</p><p class="ql-block">红鱼池位于园中部偏南处,是全园游赏的中心区域。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岛,池上架设曲桥,倚桥栏俯看,数千尾金鳞红鱼结队往来,泼刺戏水。</p> <p class="ql-block"> 西湖断桥</p> <p class="ql-block">西湖断桥的名称由来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因孤山之路至此而断的地理特征得名;二是由‘段家桥’谐音演化而来;三是源于冬季‘断桥残雪’的独特景观。</p><p class="ql-block">地理特征说</p><p class="ql-block">断桥位于杭州西湖白堤东端,历史上因孤山延伸的道路至此中断,形成‘堤断桥接’的独特地貌。唐代张祜的诗句‘断桥荒藓涩’即是对这一特征的早期记载。明代《西湖游览志》也明确提到‘自孤山至此,堤断桥接’的命名依据。‌‌</p> <p class="ql-block"> 苏堤/断桥</p> <p class="ql-block"> 平湖秋月夜色</p> <p class="ql-block">平湖秋月西湖十景 ‌平湖秋月‌是西湖十景之一,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孤山后山路1号,地处白堤西端,三面临水,位置绝佳。站在观景平台,可以浩渺的西湖湖面尽收眼底,秋月高悬天际,月光洒在湖面,泛起银色涟漪,营造出一色湖光万顷秋的绝美意境‌‌。</p><p class="ql-block">平湖秋月历史悠久,南宋时被列为西湖十景之一,元代又称之为“西湖夜月”而列入钱塘十景。康熙皇帝曾御书匾额,使景点得以固定下来‌‌13。景区内预备亭、水面平台、四面厅、八角亭等建筑依次排列,古色古香与自然景色完美融合。无论是白天赏湖光山色,还是夜晚赏月,平湖秋月都是不可错过的美景‌‌。</p><p class="ql-block">此外,平湖秋月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还与文学创作有着紧密的联系。王旭烽创作的中篇小说《平湖秋月》是“西湖十景”系列文学作品之一,通过主人公与玄衣老人的跨时空对话,将上世纪民间传说《白娘子传奇》与当代城市生活相联结,展现了西湖文化符号的文学重构‌‌</p> <p class="ql-block"> 小河历史文化街区</p><p class="ql-block">‍杭州小河历史简介 ‌杭州小河直街‌位于杭州市北部,地处京杭大运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河交汇处,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当时南来北往的船只络绎不绝,形成了繁华的交易市场‌‌。明清时期,小河直街更是成为杭州的商业中心之一,北新关的设立进一步促进了其繁荣‌‌。</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与文化特色</p><p class="ql-block">小河直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自那时起,这里一直是运河沿线的重要区域。明清时期,小河直街从一个草市逐渐发展成为固定的集市,商铺林立,贸易繁荣‌‌。清末民国时期,小河直街更是成为了店铺林立、贸易繁荣的商品集散中心,汇聚了各式商铺和休闲场所‌‌。</p><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与保护现状</p><p class="ql-block">小河直街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明清时代的特色,保留了大量的江南民居,这些建筑多为清末民国初期的风格,黑瓦白墙、木结构,展现了独特的水乡特色‌‌12。2008年启动的历史街区综合保护工程促进了小河直街的复兴,保护了传统风貌和空间特征‌‌。</p><p class="ql-block">旅游价值与现代发展</p><p class="ql-block">小河直街不仅是一个历史遗迹,也是一个旅游胜地。这里保留了许多传统民居和商铺,游客可以感受到清末民国时期的生活场景。此外,小河直街还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店和老字号面馆,如方增昌酱园和老桥头面馆,这些地方不仅展示了当地的文化特色,也成为了游客体验当地生活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 京杭大运河</p><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沿用隋唐大运河,改道并裁弯取直</p><p class="ql-block">,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讨论,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p><p class="ql-block">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p><p class="ql-block">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邗沟,隋朝时隋炀帝开凿贯通并大幅度扩修改建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p><p class="ql-block">2014年9月,京杭大运河通州—香河—武清段计划于2017年实现初步通航,2020年正式通航。</p><p class="ql-block">2015年6月13日,立“京杭大运河北起点”标志碑,正式确立通州为京杭大运河北起点。</p><p class="ql-block">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2019年10月,京杭大运河通州城市段11.4公里河道已正式实现旅游通航。</p><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26日,京杭大运河北京段通航,将创造多项新的历史讨论。截至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运河全线水流贯通。</p><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p><p class="ql-block">流经地区</p><p class="ql-block">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p><p class="ql-block">主要港口</p><p class="ql-block">天津港、临清港、济宁港、滕州港、徐州港、淮安港、扬州港等</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京杭大运河运道</p> <p class="ql-block"> 品美味佳肴</p> <p class="ql-block"> 7月1日(二)</p> <p class="ql-block"> 九溪十八涧</p> <p class="ql-block">‌“九溪十八涧”的名称源于中国传统数字文化中的虚指概念,结合水系特征与民间传说共同形成‌。其中“九”和“十八”并非实际数量,而是形容溪涧众多;地理上源自杨梅岭九条溪流与龙井山一带的支流汇聚,地貌特征与冰川运动遗迹进一步佐证了其形成逻辑。‌‌‌‌</p> <p class="ql-block"> 7月2日(三)</p><p class="ql-block">‍ 灵隐寺祈愿</p><p class="ql-block">‍灵隐寺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古刹,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距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寺院之一。</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灵隐寺由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创建,因其见此地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之地,故取名“灵隐”。寺院历经多次兴衰,五代吴越国时期达到鼎盛,规模宏大,僧众达三千余人。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云林禅寺”,但民间仍沿用“灵隐寺”之称。‌</p> <p class="ql-block"> 游灵隐寺攻略</p> <p class="ql-block"> 灵隐寺</p> <p class="ql-block">‌“人生哪有多如意”是一句流传甚广的哲理箴言,常与“万事只求半称心”连用,核心含义是:人生不可能事事顺遂,应接纳不完美,以豁达平和的心态面对遗憾与无常。‌</p> <p class="ql-block"> 飞来峰</p><p class="ql-block">‍飞来峰又名灵鹫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郊北部高峰东南(灵隐寺正南),隔一冷泉溪与灵隐寺相对。飞来峰长约800米,宽约400米,海拔168米,飞来峰低矮瘦削,山上岩石裸露,怪石峥嵘,山体呈椭圆球状,由石灰岩构成,四周被沟谷割开,呈一峰孤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据考证,飞来峰源于中生代的大规模造山运动,地层出现断裂变动,石灰岩与砂岩交错相叠。飞来峰与南高峰、玉皇山、吴山同为石炭纪沉积的石灰岩,而飞来峰周围的北高峰、美人峰、天竺山、天马山是由石英砂岩组成的。砂岩抗风抗水的抗腐蚀力强,形成高丘地貌;而石灰岩岩层松软,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侵蚀,山体被逐年削蚀,形成低矮浑圆山貌,山岩嶙峋,洞穴横生,与周围砂岩构造的群峰形成迥然不同的风格,显得独具一格,似从别处飞来。</p><p class="ql-block">飞来峰保存着杭州地区最大的石窟与摩崖造像群,上起吴越,下迄明代,以宋元时期的作品为主。是十至十四世纪杭州佛教艺术史的代表。</p><p class="ql-block">飞来峰上还有唐代以来的摩崖题刻100余处,可以从崖壁上找到各种字体、各个朝代的书法作品,有诗、造像记、石像赞等等,有“中国历代书法博物馆”之称。</p><p class="ql-block">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仿佛是一座石质动物园。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峰棱如削。明人袁道曾盛道:“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据前人记载,飞来峰过去有72洞,但因年代久远,多数已埋没。仅存的几个洞,大都集中在飞来峰东南一侧。</p> <p class="ql-block">  杭州站/G7360高铁始发站20:00准点发车</p><p class="ql-block">‍ 再见!杭州!</p> <p class="ql-block"> 21:30分准点到达上海西站</p><p class="ql-block">‍ 杭州之行圆满结束</p> <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七月二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