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稠酒和黄酒的范畴界定与思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文/山大王 </b></p><p class="ql-block"> 近期出台的禁止聚众饮酒规定,明确将白酒、啤酒纳入管控酒类范畴,但稠酒、黄酒是否包含其中,存在界定模糊的问题,亟待深入探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酿造工艺角度剖析,白酒以玉米、高粱等谷物为主要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等多道工序制成,属于蒸馏酒,酒精度数普遍较高,通常在 38%-60%之间 ;啤酒以大麦芽、酒花、水为核心原料,通过酵母发酵酿制,是典型的低酒精度发酵酒,酒精度一般在3%-8%。稠酒作为陕北特色农家自酿酒,主要以软糜子米等为原料,采用固态发酵工艺,成品呈米糊状,浑浊黄稠,其酒精含量大多低于10%,部分家庭自酿稠酒酒精度甚至更低 ;黄酒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以大米、小米等谷物为原料,历经泡米、蒸煮、前发酵、后发酵、榨酒和过滤等流程酿制而成,酒精度一般在14%-20%,属于低度酿造酒。由此可见,虽然稠酒、黄酒与白酒、啤酒在酿造工艺和成品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它们均通过发酵过程产生酒精,本质上都属于酒类范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文化和社会层面审视,酒在人类历史中兼具社交、庆祝等积极功能,也因过度饮用衍生出诸多社会问题。禁止普通百姓聚众饮酒的核心目的,在于防范因饮酒引发的不良事件,诸如酒后滋事、增加酒驾风险、扰乱公共秩序等。通常情况下,白酒酒精度高,啤酒因易大量饮用,在聚众环境下的确容易引发上述问题。然而,稠酒和黄酒的特性有所不同。稠酒口感醇厚、酒精度低,更多地被视为特色饮食的一部分,在陕北地区常搭配当地特色美食,饮用场景多为家庭聚餐或小型聚会,饮用方式也以浅尝为主;黄酒虽酒精度稍高于稠酒,但因其具有一定的药用和保健价值,在中医领域常被用作药引,在民间也常被作为滋补饮品,饮用人群和场景相对特定,适量饮用不易导致失控行为。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规定的实际执行过程中,不应简单地以酒的种类“一刀切”判定,而应紧扣禁令的核心精神,即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对于饮酒行为的界定,需综合考量饮酒场合、饮酒量以及是否对公共秩序造成潜在威胁等因素。例如,若在聚众场合,无论饮用白酒、啤酒,还是稠酒、黄酒,一旦出现饮酒过量、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均应受到禁止和约束。反之,若个人或少数人在私人场所,将稠酒作为地方特色饮食适量享用,或将黄酒作为保健饮品适度饮用,且未对他人和社会秩序造成任何负面影响,这类行为不应被纳入禁令范畴。否则,过度宽泛的禁令执行,不仅可能影响民众正常的生活和文化体验,也与政策制定的初衷相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禁止普通百姓聚众饮酒,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意义重大,但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精准把握政策尺度。通过科学、合理的界定方式,在保障社会秩序的同时,充分尊重民众的正常生活需求和文化传统,实现社会治理的精细化与人性化。</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8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简介】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陈宝明,网名: 山大王,陕西省宜川县寿峰乡湾里村人。爱好文学、美术、摄影和影视,现为宜川县电影电视艺术协会主席。原为中学教师,教学成果曾定为省级 教研课题。摄影作品曾获各级大奖。2015年至今,已参加电视剧《舌尖上的记忆》(24集),微电影《流年》、《老刘看病》、《槐树峁的歌声》、《希望》、《中秋回家》、《小李飞刀》、《逆途》、《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牡丹花开君归来》、《月亮湾的希望》、《爱在深秋》、《情暖寒冬》、《喜逢初春》、《白水明月》、《天亮了》、《荷包情缘》、《疫苗风波》、《初夏暖风》、《树叶红了》、《桃池艳阳天》、《浓情中秋》等数十部微电影、电视剧的演出、导演、策划与监制。 成就简历入选《中国摄影家全集》、《中国民间名人录》、《中国艺术家大典》、《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