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中文83 青春的号码牌

素颜

<p class="ql-block">昵 称:素 颜</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115332</p> <p class="ql-block">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又是一年一度毕业季。对于60后的我们来说,毕业季已经过去太久太久,但大学时光却定格在生命里,历久弥新;同窗情谊刻进骨子里,终身难忘;毕业季泪流满面、依依惜别的场景晃若昨天,仿佛同学们依旧如初、并未走远、依然年轻。中文83,青春的号码牌,联结你我的代号。</p> <p class="ql-block"><b>初入校园。</b>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我告别母亲和弟妹,坐上运烤烟的大货车,在父亲的陪同下去贵州民大报到。大货车载着我驶入大学的校门,许多同学是坐着小骄车去的,从乘坐的交通工具,就看出了城乡差别、贫富悬殊。接站的学长热情地引路,还有几个自愿者帮助把行李搬到407寝室。其他5位室友早就到了,她们分别来自罗甸、铜仁、安顺、凯里、花溪,大家相互打过招乎,热情又疏离。</p> <p class="ql-block"><b>熟悉校园。</b>放好行李,去教导处办入学手续。民大校园刚修好,大操场里长满绿草,周边的挂花正在盛开,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夹杂着青草的清新气息。报到处人山人海,一群怀揣梦想与憧憬的60后青年,远离家乡,带着父母的期望,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共赴青春的盛宴,共写梦想的篇章。那时的我们,懵懂而青涩,对校园的每一处角落,都充满好奇。我参观了宽厰的大礼堂、教室、阅览室、运动场、篮球场,未来四年,我将是它们的常客。校园的后边,是无边的森林,一条铁路蜿蜒曲折,从中穿过。校园前方,有土地、稻田,土里种满各种蔬菜,田里稻谷抽穗飘香,一派田园风光。其他大学的同学嘲讽我读了个“农民学院”,我却不以为然,感觉挺好。</p> <p class="ql-block"><b>中文83。</b>中文83是我们的大号,我们还有两个小号:甲班和乙班,经过抽签,我分在乙班,还当了学习委员,后来班长荣任学生会主席,我接替他当了班长。上公共课时,甲、乙两班100多人在大教室上课,称为上大课。上大课时,为了抢占前排c位,我会去得很早,与管教室门钥匙的同学一起去,然后拿出5本书,为室友占座位。好的位置有利于集中精力,因为那时没有扩音器,听清老师讲什么真的很重要。</p> <p class="ql-block"><b>动力十足。</b>上选修课时,甲乙班就分开上课,轮流在大、小教室上课,一个圆型的空中走廊将大、小教室连在一起,寓意分班不分心。甲乙两班又合作又竞争,考试成绩年级第一可以拿一等奖学金,单科成绩最高者拿二等奖学金。那时我家里并不富裕,父母还要供4个弟妹读书,我每月的生活费捉襟见肘,为了减轻父母负担,改善自己的生活,我就拼命学习,多次获一等奖学金,一次奖学金可以解决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同学们认为我很富有,给我取个外号叫“老板”。考试的时候,有几个同学争着给我打饭菜,想坐在我左右或后边,能够看看答卷。对这些铁粉,我是有求必应,但约法在先,如果被监考老师发现,责任自负,别牵连我。我们407的室友很努力,多次拿综合奖、单科奖,我们相貌一般,颜值二流,少了外界干绕,一门心思学习,被男同学们戏称为“化悲痛为力量。”</p> <p class="ql-block"><b>生活丰富多彩。</b>大学四年,每天早晨,我和室友都要到操场上去跑上几圈,满头大汗回寝室,冼干净就去上课,感觉神清气爽。晚上7点就去图书馆,如饥似渴地学习,拼命地汲取课外知识。最喜欢周末时光,或与室友去小镇赶集,带回一桶煤油,配个煤油炉,在食堂打几个油菜,买些蔬菜配上煮火㶽吃;或去周边小馆子AA,改善生活;或去参加老乡会,去老乡们所在的学校参观,重点参观室堂,蹲老乡的饭菜;或去游公园、拍照、看电影、吃丝娃娃;或邀请同学来寝室辩论,分享家乡的水果、美食;或集体给某位男同学写信,约其晚上操场见,然后躲在远处开怀大笑。假期到了,就一起去旅游,梵净山、舞阳河,昆明的石林、西山、大观楼、翠湖公园等地,都留下我们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b>运动健将。</b>那时我们青春飞扬,喜爱运动。记得学校举办全校大学生运动会,我们中文83积极参与筹备,参加喜欢的比赛项目。甲乙两班齐心协力,派出强大阵容参加男子(女子)蓝球、竞走、跳远、跳高、400米接力、800米接力、5000米长跑、万米长跑等。大家拼尽全力,为荣誉而战,为青春而战。黄健的400米800米跑、倪娅的100米跑、杨春艳的3000米竞走、杜细妹的万米长跑、我的5000米中跑等,至今历历在目,那汗水浸湿的衣衫,那拼尽全力的样子,那呐喊助威的加油声,那印着名次的奖证,都是我们青春的盟证。</p> <p class="ql-block"><b>结队互联。</b>407与508结成兄妹寝室,美其名:‘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相互照顾,困难了相互扶持。”记得有一个周末,两个寝室联谊,在508共进晚餐。很久以后,他们才告诉我们说“那天是用洗脚盆洗的菜,香港脚是不是很香?”,害得我们心翻呕吐,心生嫌弃,从此断了往来。为了惩罚他们,我们从此发奋图强,集体发力,让考试成绩次次超过他们。毕业前3月,我们把论文提前交了,然后集体去旅游,回来了才让他们知道,真解气。</p> <p class="ql-block"><b>毕业纪念册。</b>那年夏天,毕业季的骊歌响起,我们带着不舍与眷恋,离开了曾经挥洒过青春汗水的校园。校园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条小路,都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我们准备了同一款式的毕业纪念册,相互留下照片与毕业赠言。记得分别时大家紧紧拥抱,眼泪横流,那时没有纸巾,我平时收集的几十块绣花手绢,全分给大家擦眼泪。老师的殷切希望,寝室里的欢声笑语,教室里的机智严谨,运动场上的飒爽英姿,考试前的彻夜不眠,还有那最初的怦然心动,都凝聚成点点记忆,尘封在毕业纪念册里。一句话,一辈子,许多同学从此关山阻隔,江湖不见。少数同学提前早退,荣登仙界,百度千寻,再无音讯。</p> <p class="ql-block">那个毕业季,我们各奔东西,共赴人生新征程,消隐在茫茫人海中。省城的同学热心,发起首次同学会,大家才有机会重聚。而今,同学会已中断很多年,我们多数成了带孙一族,为爱深锁,相互联系的难度加大,见面的机会很少。40多年过去,我们中文83基本退出职场,光荣退休。有人功成名就,有人生意兴隆,有人桃李满天下,有人足迹遍四方,有人儿孙满堂,有人著书立传,有人早赴天堂......人生际遇,百人百样,成败得失,已成过往。民大中文83,青春的秘码,我们60后最美的印记,刻在我们的心里。它告诉我:“青春不散场,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你永远是我的同学,你永远是我心中最初最好的模样。你一声呼唤,我会不顾一切跑过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