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虽然天下着雨,我们还是告别了努沃勒埃利耶,下山去往班达拉维拉(Bandarawela),那里有个火车站,准备去坐心仪已久的斯里兰卡茶园小火车。</p> <p class="ql-block"> 大巴雨雾濛濛中行驶一个多小时,送我们来到了车站。我打量下,这班达拉维拉火车站真够小的,石头砌的单层站房一字排开,一道拱形门拉上铁栅栏与外面隔开,门口也没广场,直接面对一条窄窄的公路,送客候客的“突突”车随处可见。因建在两山间,公路还在车站外沿山坡弯个“U”形跨越铁路,居然也不设道口管着,是否安全通过得看汽车司机胆大心细和眼尖。</p> <p class="ql-block"> 进去瞧了瞧,站房一边是售票处,透过窗口可以看到屋内一到二位工作人员,几个明显是欧洲人的老外在购票,Keli介绍除了科伦坡、康提少数城市可网购车票,其他地方只能跑车站现场买票,欧美人讲英语就有了语言优势,沟通不在话下,不象我们用翻译器加纸和笔。站房另一边摆放几排座椅,便是候车室了。墙上挂着照片,介绍茶园小火车的历史。追根溯源,斯里兰卡的火车已有150多年历史。最初在英国殖民时期,英国人专门修建了连通山区茶园与海边的运输铁路,再通过轮船把茶叶运回英国获利。1948年锡兰脱离英国独立后,火车线路则沿用下来,政府也没再铺设新铁轨,继而成为当地民众出行的交通工具。</p> <p class="ql-block"> 离火车到站的时间还早,我在车站四处转转。车站不大,却也别致,票房里有一位男子在工作,看起来应该是站长吧。源于英国人的等级传统,斯里兰卡铁路不同级别员工衣着明显不同,脚蹬皮鞋、穿白衣者绝对是高级职员。</p><p class="ql-block"> 车站虽然小,但客运、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以及货运业务俱全。在斯里兰卡山区铁路就是周边村镇居民出行的窗口,能出远门的人都是有点能耐的人。火车站建成于1893年,站台墙面有块木牌子写着“第一趟到达的列车是1893年6月19日”,简直是老古董级别。而我们国内第一座火车站唐山站始建于1881年,最初是作为开平矿务局煤炭运输的配套设施,仅设有单向月台。火车站时刻表用蜗牛一样卷曲僧加罗文字标注的方式张贴,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绿皮车主流时代的国内车站也是这样。据说自1928年以后兰卡就没建设过新铁路,一百多年之前的地磅还在发挥作用,点蜡烛照明的铁艺壁灯,报时用的铜摇铃倒是作为文物见证了兰卡铁路慢悠悠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时间已经悄然指向预计发车的10:00,但是连个火车的影子也见不到。很多乘客似乎变得焦躁起来,我却不以为然。很多攻略提到茶园火车都是晚点,看来如果不晚点反而不正常了。眼下我们只能放平心态耐心等待,正可谓“既来之则安之”。</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临近,站台上越发热闹起来。半小时后,列车终于姗姗来到。一台有年纪的机车拖着四节车厢:一节头等车、一节露天观景车厢,还有两节三等车厢。车厢内木制的座椅、手动开启的车窗、贴满广告的车壁,转起来“嗡嗡”叫的风扇,都充满了岁月的印记,是摄影爱好者拍摄人文的绝好地方。车厢虽老旧但干净,三等车厢开放式门窗便于乘客观景。</p> <p class="ql-block"> 在百年历史轨道上行驶,速度自然快不起来,大约只有三四十公里时速,却明显的很晃。坐火车坐出了过山车的感觉,满车厢乘客一起上下左右晃动,坐了两个多小时火车,手机都误判了四五千多的计步。</p><p class="ql-block"> 随着火车前行,进入山区后,列车便交替穿行于崇山峻岭、丛林峡谷、涵洞与茶园之中,景色慢慢丰富起来。列车轰鸣着穿越层叠的绿浪,仿佛进入了绿野仙踪的童话世界,车窗框住的一个个高山茶园成为了一幅幅流动的风景画卷,不断从我们眼前掠过,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天空时晴时雨,阳光与雨水交替出现,不同植被便泛出不同的色泽:墨绿、青绿、浅黄等,是视觉上的极大享受。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采茶女点缀其间,格外倩丽吸睛。</p> <p class="ql-block"> 火车行驶的时候,车门不关,无论是当地人还是游客都喜欢“蜘蛛达人”般挂在车门外迎风而行,全方位欣赏风景,凉爽惬意,不过得自己把握住分寸,掉下去可就追不上啦!铁路公司不会停车找你。正是因为这份特立独行的魅力,这让它茶园小火车成为了全世界旅游爱好者的趋之若鹜之地。越往山里走,风景越美,外面的美妙景色像电影一样一幕幕闪过,当地人会向你指点远处的瀑布,虽然语言有些障碍,但是他们的眼神和微笑都透露着善意。那节露天车厢热闹非凡,三位歌手正卖力演唱。哥仨冒雨为乘客们演奏带来了不少的快乐,一拨又一拨欧美白人随着音乐起舞,硬是把赶路的火车搞成了嘈杂的酒吧一般。</p> <p class="ql-block"> 而当列车突突穿出黑漆漆的隧道,虽被机车冒出的烟尘吹了一脸灰,扑入眼帘的却是云雾缭绕的山谷和有名的九孔桥(Nine Arch Bridge),恍若我们闯入了阿尔卑斯山与武夷山的私语之地,连铁轨生硬撞击声都觉着是空灵的禅音。</p><p class="ql-block"> 我们列车到达时,大石桥上已经聚集了不少游人,火车缓缓开过的时刻是他们的兴奋点。火车穿出隧道后上桥拉出一条150度的漂亮大弧线,所以非常适合拍照。而火车穿过桥面又钻入对面山中隧道,或者从隧道出来穿过桥面的画面都是大家争相拍照的好时机。列车在桥上会停下10分钟,让乘客下来拍照,于是大家纷纷在铁轨上摆pose、秀身段。茶园九孔桥在僧伽罗语中称作“天空之桥”,被誉为兰卡最美的高山桥梁。Keli介绍桥长91米,高出峡谷24米,这座桥修建于1921年,是斯里兰卡现存保留最为完好的英国殖民时期铁路建设的典范,站在桥下仰头向天上望去,可以透过桥拱看到九片天空,因为风景太美,吸引了不少人来拍照,却一不小心火爆了ins,也增添了这里迷人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我跑向桥头,只见它坐落于山谷中,以百尺高的姿态耸立在茶园与深林之间,桥身斑驳的黑色,很苍桑的样子,仿佛遗世独立,涵洞边是浓绿的植物、红土小径,会给你带来绿野仙踪的感觉。桥梁的九个拱门极富美感,与茶园灌木的背景完美契合,构成了一幅美丽生动的画面,无论从那个角度去拍照,都能出彩。有些情侣坐在桥栏上,双腿垂下桥身,很惊险,真有如履深渊的感觉,没有任何安全措施,他们竟然能摆各种pose动作拍照,看的人心惊肉跳,不过他们是很刺激,很开心。除了铁轨,桥身其它部位没有使用任何钢材,都是用水泥砌筑石块砖块而成,在没有一根钢筋的作用下傲然伫立100多年仍在使用,九孔桥不由得令人感慨。</p> <p class="ql-block"> 因疫情在中国已经停刊的《孤独星球》曾介绍九孔桥正确的打开方式,是爬到高处的山腰上,从上往下俯视九孔桥,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一条优美的弧形穿过这翠绿的山间。只是Keli在火车头前招手了,赶紧回去上车,不能再去到观赏火车桥的最佳点位。</p><p class="ql-block"> 列车开动,继续向艾拉(Ella)前进。</p> <p class="ql-block"> 📍: 斯里兰卡高山茶园小火车,从康提出发,途经努沃勒埃利耶,最终到达艾拉,全程大约需要4个小时。班达拉维拉到艾拉的这一段,是高山茶园火车的精华所在。沿途经过峡谷、茶园、丛林、瀑布等景色让人目不暇接,九孔桥是精华中的精华,轰鸣声响起,车窗外是流动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艾拉,群山环抱的一个很小的小镇,却充满了世界各地来这里徒步、登山、探险和休闲的游客。艾拉小到只有一条主要街道,不过1000米的样子,饭店、酒吧、咖啡馆多分布在街道的两侧。这里是去往雅拉野生动物园的中转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