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语文的摆渡人

孟孟

<p class="ql-block">  清晨6:30,当第一缕阳光还在犹豫着要不要探头探脑,我已经和家门进行了最后的告别仪式。说是仪式,其实更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只不过我的对手永远是那么温柔又无情——时间。</p><p class="ql-block"> 到校遇到同事,便会笑说大家一起来“得旺财”,也希望着我们要像招财猫一样,为新的一天招来好运。但其实,我们都知道,好运这东西,跟早起没关系,跟努力或许有那么点边。于是,我们就这样,带着一脸未醒的睡意,踏上了前往教室的征途。</p><p class="ql-block"> 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我常常自嘲,这不是女娲补天,因为天总有补好的那一刻。而我们的任务,更像是精卫填海,面对着浩瀚的知识海洋,和学生们参差不齐的学习水平,我只能默默地拿起我的小石子,一块一块地往海里扔。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足以让我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心有余而力不足”。</p><p class="ql-block">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孤独的填海者,看着那些努力向上游的学生,心里满是欣慰;但转头一看,那些还在水里扑腾的孩子们,我又忍不住心生焦虑。两极分化严重,让我分身乏术,既想拉着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又想伸手把底层的学生拉出水面。但现实总是那么残酷,我拼尽全力,也只能做到尽力而为。</p><p class="ql-block"> 周末的时光,原本是用来放松和充电的,但我却常常把它献给语文教材分析。我试图用这有限的时间,去弥补那些课堂上无法完成的遗憾。但即便如此,我还是发现,有些差距,不是靠时间和努力就能轻易填补的。面对一半家中不管的学生,我深深忧虑。考前的周末,我在班级群中说:快考试了,我实在不放心家中的复习。需不需要周末来学校复习。近三分之一的家长报名。但七八个平时语文成绩不如意的学生,他们的家长却杳无音信,我估计连群信息都不曾看上一眼。于是,私信给他们。</p><p class="ql-block"> 说干就干,周末的努力应该还是有点用的吧!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心有不甘,但我至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已拼尽全力。”这份成绩,并不美的,但它绝对是不掺假的。有人说:“苦教三年,不如考场几点。"我不赞同,是,可视的成绩是上去了,但,教师的形象崩塌了,学生的价值观扭曲了。老师虽然辛苦,但那是对生活的态度,对工作的尊重。</p><p class="ql-block"> 教师,就是一份良心活儿。在我们这个学校,总有那么一群“得旺财”们,和我一样,在平凡的日子里,默默地努力着,填着自己的海,也照亮着别人的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