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set to Evergreen|纵横光影 ‍第二十八天|汽油的地理学:在油价的地图上旅行|一张在路上读懂的美国地图

辛迪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i>本文也许是你能读到的、最系统、最具特色介绍美国油价机制与空间分布的中文文章之一。</i></b></p><p class="ql-block">加油站之间,相距不过几百米,油价却可能相差50美分之间。同一个州,不同县的税收政策、土地属性、运输成本,拉出一张看不见的价格地理网;印第安保留地的超低价格、加州的高额附加费,甚至一国油价中的“联邦—州—郡—部落”四重博弈,都在其中留下痕迹。</p><p class="ql-block"><b><i>这一篇,我们不只看数字,而是走进数字背后的逻辑。也许,它比许多地理教材和政策报告,更鲜活,也更具体。</i></b></p><p class="ql-block">‍从佛罗里达出发,我们驶过湿热的墨西哥湾平原,穿越佐治亚的松林、田纳西的蓝岭丘陵,跨越中西部的农业腹地,再向北挺进南达科他草原上的孤独高速,穿越黄石以北的雪山与峡谷,最终在太平洋西北岸的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终止了这趟横贯北美大陆的长征。</p><p class="ql-block">横穿11个州、8000多公里的旅途中,我们每天都在加油,也每天都在“读图”——那块立在公路旁、写着“Regular 每加仑 3.19$, 2.87$, …,甚至5.09$, ….的油价牌,它就是美国社会的一张隐形地图。</p><p class="ql-block">‍在美国长途旅行,最频繁也最琐碎的动作,莫过于加油。但越是平常之处,越藏着复杂的世界。今天,我们用一箱汽油的轨迹,来穿越一个制度的骨架。</p><p class="ql-block"><b>一、美国油价为什么不一样?从“自由定价”说起</b></p><p class="ql-block">从佛罗里达州到西雅图一路飞驰,我们在田纳西的乡村加到过每加仑 $2.89 的低价,也在华盛顿海岸的加油站接受过 $5.09 的高价。那些数字,并不只是消费数字,它们反映了美国的油价,由完全市场竞争机制决定。这意味着:</p><p class="ql-block"> • 每家加油站可自主定价,无须政府审批</p><p class="ql-block"> • 定价取决于进货成本、物流费用、竞争对手定价、税收、地段租金、品牌溢价</p><p class="ql-block"> • 国家不设上限或统一价,油价是消费者与市场共同谈出来的价格</p><p class="ql-block"><b>这背后源于美国对能源领域的“准自由放任主义”传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由国家发改委统一制定“调价窗口”和最高零售价的制度。</b></p><p class="ql-block">📌 小知识:美国自1970年代放弃石油管制后,油价完全市场化。1981年里根政府彻底取消石油价格上限制度。</p><p class="ql-block"><b>二、同街不同价:加油站为啥“门对门”价格还能差?</b></p><p class="ql-block">这是美国独特又常见的现象:两家相邻的加油站,价格能相差5–20美分。如果一条街上有五家加油站时,价格往往更“实惠”。</p><p class="ql-block">⛽ 批发进货价格不同</p><p class="ql-block">加油站可能从不同炼油厂、批发商进货,价格基础就不同;</p><p class="ql-block">🏪 品牌定价策略不同</p><p class="ql-block">例如Chevron、Shell等品牌会保持一定价格区间,维护“高品质形象”;</p><p class="ql-block">📈 销量策略差异</p><p class="ql-block">有些站采取“薄利多销”,主动压价以吸引流量;有的则依靠地理优势维持高价;</p><p class="ql-block">📍 地段与租金差异</p><p class="ql-block">地处闹市或高速出入口,租金贵,油价也就更高</p><p class="ql-block">💳 支付方式差异</p><p class="ql-block">某些油站的“低价”仅限现金或自有油卡支付,刷卡或信用卡则要加价10–15%</p><p class="ql-block">‍美国没有强制统一零售机制,所以每一个站点背后都是一个“微型商业模型”。</p><p class="ql-block"><b>‍三、越偏远,越便宜?背后的反直觉经济逻辑</b></p><p class="ql-block">我们穿越华盛顿、俄勒冈、爱达荷、蒙大拿等州,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p><p class="ql-block">城市油价 &gt; 小镇油价 &gt; 保留地油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这是中国旅行者常常惊讶的一点。在中国,偏远山区运费高、需求小、加油贵。而在美国,越是“荒凉之地”,越容易遇到便宜油。</span></p><p class="ql-block">‍这是因为:各州油税不同,农村地区通常无地方附加税;</p><p class="ql-block">竞争机制不同:油站少,争客激烈,有时反而主动压价吸引车主;</p><p class="ql-block">营业模式:偏远地区油站常为家族经营,自持土地,租金成本低;</p><p class="ql-block">油品来源:部分偏远地区靠近炼油厂或输油管道终点,进货成本较低;</p><p class="ql-block">保留地特例:美洲印第安保留地不受州税管制,享有特定税务减免政策;</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这一路,我们也悄悄积累了“加油站笔记”:</b></p><p class="ql-block">‍1,佐治亚:加油站众多,多为大型连锁</p><p class="ql-block">‍Shell、Chevron、Circle K,价格透明。</p><p class="ql-block">‍2,田纳西 & 肯塔基:牧场与高速并行,油价便宜,有些加油站还提供“热狗+汽油”的套餐</p><p class="ql-block">‍3,印第安纳 & 伊利诺伊:穿越农田,价格中等,进加油站总能看见等待的皮卡车队。</p><p class="ql-block">4,南达科他 & 怀俄明:地广人稀,一旦错过一个加油点,下一站可能在150公里之后,成为我们学会“宁愿多加也不冒险”的地方。</p><p class="ql-block">5,蒙大拿:价格略升,但服务质量高,小镇加油站常常兼营餐厅或邮局。</p><p class="ql-block">6,华盛顿州:环保意识高,油价明显上涨,甚至会写明“含碳税与绿色燃料附加费”。</p><p class="ql-block">在这些站点之间,我们慢慢理解了:加油站不仅是旅途的补给点,也是美国地理、经济与文化交汇的小小缩影。</p><p class="ql-block">‍美国最贵与最便宜油价州,为何天差地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EIA(美国能源信息署)2025年数据,美国</p><p class="ql-block">‍‍50州汽油价格差距高达2.5美元/加仑:‍</p><p class="ql-block"><b>四、油价制度对社会和经济的深远影响</b></p><p class="ql-block">美国这种自由浮动的油价机制,不只是价格游戏,更有制度层面的功能性:</p><p class="ql-block">✅ 1. 促进城乡经济平衡</p><p class="ql-block">低油价利于小城镇、偏远社区的物流与通勤,增强地方经济活力,形成“油价反哺地方”的格局。</p><p class="ql-block">✅ 2. 引导消费者行为</p><p class="ql-block">消费者习惯对比油价,养成理性消费与成本计算意识,也推动了油价比较App(如GasBuddy)的流行。</p><p class="ql-block">✅ 3. 市场效率与分散风险</p><p class="ql-block">油价灵活调整可缓冲国际油价波动冲击,避免财政负担过重(如政府大规模补贴)。</p><p class="ql-block">✅ 4. 反映区域政策差异</p><p class="ql-block">每个州的油价,间接反映其财政政策、环保理念与交通治理思路,是一种制度的“经济注脚”。</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五、中国模式的对比视角:为什么越远越贵?</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在中国,偏远地区油价贵的原因包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 国家定价机制下,运输成本无法市场化分担,由终端消费者承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 偏远地区加油站少,议价能力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 基础设施落后、人员成本更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这种体系的初衷是保障“城市效率”,但也带来了“区域不均”的结果。</span></p><p class="ql-block">‍八千公里之后,我们看见了制度的形状</p><p class="ql-block">八千公里,我们驶过无数加油站,注满一箱箱汽油,看着油价在数字牌上变换。</p><p class="ql-block">但这一路,我们看到的,比风景更深。</p><p class="ql-block"><b>制度,是空间的建筑师。</b></p><p class="ql-block">它不仅勾勒出油价的起伏曲线,也默默重塑着城市与乡村的距离感,决定着一条公路能延伸多远,一座加油站是否存在,一块土地上的人们习惯如何消费、如何生活、甚至是否愿意远行。</p><p class="ql-block">油价,不只是经济信号,更是制度温度计。</p><p class="ql-block">它呈现的,是国家与地方之间的分权逻辑,是环保政策的选择权,是交通成本背后的结构性现实。</p><p class="ql-block">对旅行者而言,这些微小的价格差异,就是制度最日常、最具触感的显影方式——</p><p class="ql-block">就像地表的裂纹,虽然细微,却能让你看见地质深处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延伸阅读|油价为何呈现空间梯度分布</b></p><p class="ql-block">——从“东低西高”“城乡倒挂”看制度背后的地理逻辑</p><p class="ql-block">美国油价不仅是州与州之间,即使在同一州内,城市与乡村、沿海与内陆,油价也可能高低悬殊。为何会如此?</p><p class="ql-block">以下,是几个关键因素的系统梳理:</p><p class="ql-block">① 税负结构不同:州税+地方附加费</p><p class="ql-block"><b>美国油价的最大变数之一,是“地方加税”。</b></p><p class="ql-block"><b>虽然联邦汽油税为统一的每加仑18.4美分(自1993年起未调整),但各州税率差异极大。</b></p><p class="ql-block">例如:</p><p class="ql-block"><b> • 加州州税超过60美分/加仑(全美最高);</b></p><p class="ql-block"><b> • 德克萨斯、密苏里、佐治亚等州则低于25美分。</b></p><p class="ql-block">有的州甚至允许地方政府(县、市)在州税基础上再加征附加费,用于道路维护与交通基建。例如芝加哥市油价通常比伊利诺伊州其他地区高出0.3~0.5美元,就是这种“城市附加税”的结果。</p><p class="ql-block">② 城市运营成本高,竞争反而不激烈</p><p class="ql-block">城市里加油站的地价、人工、水电、环保合规等运营成本显著高于乡村或高速公路边。</p><p class="ql-block">而由于选址限制、安全距离要求等,城市加油站其实“稀缺”,价格缺乏弹性竞争。</p><p class="ql-block">反之,偏远高速旁的加油站可能为了吸引过路车,价格压得更低,形成“乡村低、城市高”的现象。</p><p class="ql-block">③ 环保标准影响供应链成本</p><p class="ql-block">加州、西雅图等城市所在州,对汽油的环保标准(如氧含量、蒸发控制等)更为严格。</p><p class="ql-block">这些“定制化”燃油需要特别炼制、专线运输,加上环保设备投资成本,最终导致油价整体偏高。</p><p class="ql-block">④ 运输距离 & 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美国炼油厂多集中在墨西哥湾沿岸(如德州、路易斯安那州)。</p><p class="ql-block">东南部和中部州因此受益于炼油地近、运输成本低,油价也更具优势。</p><p class="ql-block">而西部大多需横跨数千公里调油,“油路长、费更高”。</p><p class="ql-block">⑤ 土地属性例外:印第安保留地</p><p class="ql-block">你或许会惊讶,在一些地广人稀的印第安保留区,加油价格竟是全州最低。</p><p class="ql-block">这背后,是美国原住民部落在联邦制度下享有的“有限主权”:</p><p class="ql-block"> • 保留地内可设自己的税收规则(常见为免税或低税);</p><p class="ql-block"> • 土地成本几乎为零;</p><p class="ql-block"> • 政府对部落经济有扶持政策。</p><p class="ql-block">这些特权让“印第安加油站”成为制度洼地,不少自驾客专门绕路加油。</p><p class="ql-block">🧭 一句话总结:</p><p class="ql-block">美国油价的空间差异,是制度、地理、能源供给与地方治理体系的共同产物。它不只是“哪里便宜”,更是一个国家空间治理能力的地图投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延伸阅读:中美油价背后的国家治理逻辑</b></p><p class="ql-block"><b>‍在美国:油价体现的是“用户付费原则”</b></p><p class="ql-block">美国政府基本不对汽油进行价格补贴。</p><p class="ql-block">谁开车,谁付钱;谁用油,谁承担。</p><p class="ql-block"> • 联邦税和州税加起来,直接构成了加油的“公路税”,用来修桥修路、养护基础设施;</p><p class="ql-block"> • 没有统一价格,市场定价,竞争者自行博弈;</p><p class="ql-block"> • 城市交通鼓励多元出行方式(地铁、轻轨、自行车道),但开车成本不被人为压低。</p><p class="ql-block">油价高低直接反映供应链压力、地方财政意愿、环保监管强度,背后是“成本归位”的市场原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在中国:油价是“国家调控的窗口”</b></p><p class="ql-block">中国实行的是成品油“定价机制”,由国家发改委根据国际油价,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零售价,但有上下限保护机制,如下:</p><p class="ql-block"> • 国际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时,不再上涨;</p><p class="ql-block"> • 低于40美元时,不再下降。</p><p class="ql-block">这个机制背后隐藏着“价格稳定”与“财政平衡”的双重考量:</p><p class="ql-block"> • 为保障运输业、农业等关键行业运行,国家在国际油价上涨时通过调节财政税收来缓冲冲击;</p><p class="ql-block"> • 而在国际油价下跌时,多收部分“价差税费”用于维稳地方财政。</p><p class="ql-block">这就导致中国的油价中,税费占比远超美国(接近50%),同时也形成了**“城市负担农村受益”**的间接补贴结构。</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美国</b></p><p class="ql-block">定价机制:市场决定。</p><p class="ql-block">是否补贴:不补贴(用户承担)</p><p class="ql-block">税费结构:联邦+地方明税</p><p class="ql-block">油价弹性:高(地区、时段浮动大)</p><p class="ql-block">社会影响:开车成本真实反映资源稀缺性</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中国</b></p><p class="ql-block">定价机制: 政府调控(十日一调)</p><p class="ql-block">是否补贴: 有补贴、有调控</p><p class="ql-block">税费结构: 多层税费+价差调节金</p><p class="ql-block">油价弹性</p><p class="ql-block">高(地区、时段浮动大)</p><p class="ql-block">低(统一定价、调价节奏慢)</p><p class="ql-block">社会影响</p><p class="ql-block">开车成本真实反映资源稀缺性</p><p class="ql-block">开车成本部分由财政承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在美国,每一加仑汽油背后,是用户个人在为道路、能源、污染、碳排放买单;</b></p><p class="ql-block"><b>而在中国,油价是一种财政协调工具,在调节通胀、支持产业、保障稳定之间寻求平衡。</b></p><p class="ql-block"><b>没有绝对好坏,只有制度选择的差异。</b></p><p class="ql-block">你想用更少的钱加油,还是愿意承担更清晰的市场信号?这也是每个社会对“成本归属”的一次集体回答。</p><p class="ql-block"><b>‍一、中美油价背后的国家治理逻辑</b></p><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的是每升油的价格变动,实际上,这是两种国家治理方式的对照——一个把市场放在前台,政府退居幕后;一个将稳定视为目标,政府站上前台。</p><p class="ql-block">‍梳理小知识:</p><p class="ql-block">‍1 加仑(美制) ≈ 3.78541 升</p><p class="ql-block">如果你看到美国油价是 $3.60 / 加仑,换算成升价就是:$3.60 ÷ 3.78541 ≈ $0.95 / 升;按当前汇率 1美元 ≈ 7.25人民币,则约等于:¥6.89 / 升</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中国定价方式:政府调控 + 国际挂钩</p><p class="ql-block">价格更新节奏:10个工作日一调</p><p class="ql-block">加油站数量:10万+,主要为中石油中石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美国定价方式:市场自由定价</p><p class="ql-block">价格更新节奏:随时浮动</p><p class="ql-block">加油站数量:14万+,以民营为主</p><p class="ql-block"><b>‍二、价格的背后:谁在定价?谁在承担?</b></p><p class="ql-block">🇨🇳 中国:政府为稳,价格为“社会调节器”</p><p class="ql-block"> • 油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抓手,既调控通胀,也维稳社会;</p><p class="ql-block"> • 通过“价差调节金”,在高油价时平抑成本,在低油价时增加财政;</p><p class="ql-block"> • 油价中约47%为税费,间接用于基础设施、能源发展与财政转移支付;</p><p class="ql-block"> • 支撑农业、物流、城市公交等关键领域,形成“财政兜底”型油价结构。</p><p class="ql-block">🇺🇸 美国:市场为王,价格为“真实信号”</p><p class="ql-block"> • 油价完全市场化,由供需博弈决定,油企+加油站自由设价;</p><p class="ql-block"> • 税费仅占约15%,为公路税,用于联邦+州层级的交通基础设施;</p><p class="ql-block"> • 没有补贴,鼓励能源节约与出行多元;</p><p class="ql-block"> • 油价的变化,是政策、战争、自然灾害等风险的即时反应机制。</p><p class="ql-block">‍🇨🇳 中国制度路径:</p><p class="ql-block">国际油价 ➝ 国家发改委 ➝ 成品油价 ➝ 企业与消费者                   成品油价: 财政调节金 + 税收分配 + 行业补贴</p><p class="ql-block">🇺🇸 美国制度路径:</p><p class="ql-block">国际油价 ➝ 石油公司 ➝ 加油站 ➝市场 ➝ 消费者 加油站:联邦/州税(公路建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中国国家油价制度体现的国家治理逻辑:</b></p><p class="ql-block"><b>“有限市场+政府调节”;稳定优先,控制波动,维护社会结构均衡。</b></p><p class="ql-block"><b>‍美国国家油价制度体现的国家治理逻辑:</b></p><p class="ql-block"><b>“自由市场+有限干预”;信息透明,风险自担,资源价格即成本。</b></p><p class="ql-block">‍所以,油价,其实是国家意志的一种表达</p><p class="ql-block">油价,不只是汽油的数字标签,而是一个国家:</p><p class="ql-block"> • 如何看待市场与政府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 如何分配公共资源与基础设施负担;</p><p class="ql-block"> • 如何在全球能源变局中塑造自身利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从佛州到华盛顿州自驾的八千公里,一路高低起伏的不只是风景,还有油价。便利、环保、文化与市场,在加油站汇流。每一次停靠,都是生活与制度交错的一格经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