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食神谢幕香江

老黎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金庸)。”83岁的蔡澜先生于2025年6月25日,在香港养和医院安详离世。他没子女,没仪式,骨灰撒海,走得干净利落,完美谢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蔡澜与金庸、黄霑、倪匡,并称香港四大才子。金庸的江湖、黄霑的沧海、倪匡的宇宙,蔡澜的美食地图,恐怕再无人接续;“食神”蔡澜,早已融入大湾区街巷的炊烟。广州茶楼的虾饺、香港庙街的牛杂、深圳食肆的卤鹅,在他笔下成为比武侠更真实的“江湖味”。他用文字、影像记录和保存了美食文化,把美食视作人间的至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蔡澜活得平凡而潇洒,又有滋味。“大笑拂袖归矣,如斯者古今能几?向明花美酒拼沉醉,天下事,公等在(纳兰性德)。”他喜欢美食,旅行,看风景,他俨然一位“老顽童”。作为电影人、编剧、美食家、散文作家,他的人生哲学简单又复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的妻子方琼文去世后,无儿无女的他住进一间全海景酒店套房。有人羡慕他的自由,一个人爱怎么活就怎么活。有人觉得孤独,没子女的晚年是不是太冷清?但蔡澜从不解释,他说活着的每一天都很满足。他晚年居维港酒店,看游轮灯火明灭,提笔只写“喜欢喝茶就好”,敢将“忙事成闲事”活成俗世的存在,在茶餐厅点一碟干炒牛河,吃完赞叹一句:“碗净,福至。”没有负担,没有忧愁,甚至没有所谓的牵挂。他一生“贪吃,会吃,写吃,活似一个行走的味蕾”,他尝遍美食(蔡澜“谈吃”,就写了200多本书),自称"好吃佬",却活出真我,"凭一个真字吃遍天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香江波光依旧,只是再无四人举杯。可那碗中的烟火气,早已渗进每寸土地:从此江湖相逢,不过街头巷尾一碗热汤的冷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蔡澜的写作话题涉及食物点评、吃喝玩乐以及男女情感,拥有广泛的读者群,《扫雪烹茶》等散文传递生活哲学,在《舌尖上的中国》担任顾问,创立餐饮品牌推广中华美食,”美食评鉴”成为华人饮食文化标杆。他“活过、爱过、写过”,他见识广博、涉猎甚广,是杂家也是玩家。好友金庸称其“琴棋书画、酒色财气、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更可说是第一流的通达”。蔡澜大半生在电影领域深耕,参与制作《龙兄虎弟》《福星高照》等影片,堪称经典。但是,蔡澜为更多内地人所熟知的,则是他的美食家身份。他说过,“我叫蔡澜,听起来像菜篮,买菜的篮子,所以一生注定得吃吃喝喝”。吃吃喝喝是蔡澜的生活主题,也是他的人生姿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庸说过,“论风流多艺我不如蔡澜,他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蔡澜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人生得意须尽欢。但他绝不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人,也不是一个颓废的人,而是热烈追求活法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买过他的《烹宰为乐》《霜鬓何妨》与《愿你成为最好的女子》,这些书,也能一窥他的人生取向。“越名教而任自然(竹林七贤嵇康)”,这话可用来形容蔡澜的丰富人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的书有很浓郁的风格,语言简单质朴,如话家常,读起来很舒服,不时冒出颇有哲理的金句,让整篇文章顿时生色,有画龙点睛的效果。无论是工作、感情、未来,生活的种种困惑,你都能从中得到启发。读者表示:“我每次读他的东西,都会自内心生出一股豪气:世界上还有这么多美丽的食物和酒在等待与我牵手,确实得好好活着。”CCTV《看点》这样评价蔡澜:他,游历世间美景,吃遍全球美食,写尽人间烟火,不喜欢别人叫他“吃货”,却允许别人叫“老不正经”。蔡澜经典语录精选集萃,涵盖人生哲学、生活态度、美食艺术等核心领域,呈现其智慧精髓。“最值得羡慕的是他把各种爱好做职业,坚持一辈子,并且大放光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青霞说:“他是成熟女性仰慕的男人!”李嘉欣说:“他是品味最好的男人!”倪匡说“从来没有一个女人说过他的坏话!”他对女性的忠告,是以独立自主、自我提升为核心,强调女性应掌握人生主动权,重视内在价值与生活情趣‌。其观点融合了情感智慧、经济独立和生活哲学,倡导女性摆脱传统束缚,活出真实自我。强调女性需通过努力获得经济实力,避免因依附他人陷入被动。‌‌‌‌他还主张‘清清秀秀、干干净净即是美女’,反对过度修饰,强调自然真实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蔡澜的通透,表现在无沦什么样的环境都不影响他一笑,在什么样的境遇都不耽误他看开对人生的接受,每天吃就是他最重心的事情。两年前,蔡澜的爱人意外离世,那是他看透生活本质的开始,将家中值钱的东西送的送,卖的卖,他说:“人死如灯灭,所有的身外物都没有意义,只是真正用在自己身上的东西,才算花在了自己的身上。”“赚到不花的话,等于没有赚到钱,那跟穷人有什么区别?”“没有希望与寄托的人生是空洞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尽量让人生过得美好一些,这种生活哲学不是简单的及时行乐,也与看透人生无关,而是历尽千帆之后的通达。这样的人生态度,令很多人向往。不是人人都能成为英雄,但人人都可以过得洒脱,在疲惫生活中笑对风霜,在平淡生活中活出滋味人生,也许这就是我们普通人应该有的人生态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黄霑)”。当“才子们已成为一缕清风,当豪情仅剩下一襟晚照”,总是让人有些惋惜,但大可不必。在有限的人生中,“尽量地学习,尽量地经历,尽量地旅游, 尽量地吃好东西”。特别是人老了,要想得简单一些,少一些烦忧,多一点真性情,做一位逍遥客。“心辽阔了,人生才能辽阔”“看得开,放得下,才是人生”“除了肉体的痛苦,所有痛苦都是你想出来的”……便是蔡澜先生对读者们的隔空致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