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书记紫铜雕像。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和任弼时。他们在枣园期间,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并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共中央管理局旧址。 旧址内现辟为“中央管理局在延安”陈列展,2011年6月29日举行了揭牌仪式。 中央管理局成立于1941年7月30日,标志着我党的后勤事务工作走上了正规统一的管理体系。 中央管理局第一任局长张启龙(1900-1987年),湖南浏阳人,1926年入党,曾是开国女少将李贞的丈夫。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多个重要职务。 规范内部管理,保障中直供给。中央管理局是延安时期负责管理中直和军直机关后勤事务的专门机构。中央管理局成立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服务机关,为中直和军直机关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党的后勤工作积累了经验。 坚持自力更生,努力发展生产。 毛泽东题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八路军359旅旅长王震主持召开生产动员会。 中直机关干部参加动员大会。 359旅屯垦南泥湾。 朱德等视察南泥湾。 菜园、插秧、锄草、收获。 大生产运动中,管理局积极组织开展中直劳动竞赛和劳模评比。 中直机关干部积极投身大生产运动。 大生产运动中开展多种多样的劳动竞赛。 中直机关人员在开荒生产中开展劳动竞赛。 中直、军直机关干部用过的生产工具。 纺线竞赛。在枣园举行的军民纺线比赛中,周恩来和任弼时都被评为纺线能手。 陕甘宁边区劳模大会,中直47名特等劳模出席大会。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中央管理局通过调查走访、印发材料,有效地推动了中直机关发展养猪、养羊、养鸡等畜牧业。并采取多方举措,促进了运输业的发展。 工业生产。 商业贸易。 中直机关被服厂生产的军服和中直机关运输队胜过的马鞍、马镫、马灯。 生产展览会。 组织整风学习,开展文体活动。 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培训。 转战陕甘边区,服务中央机关。 转战陕北途中,毛泽东与中央机关部分干部合影。 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在转战陕北途中。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东渡黄河。 军委供给部在山西临县三交镇旧址“薜家坪”。为了保密,对外称“三交供给站”。 军委供给部在瓦窑堡旧址。 军委供给部在西柏坡旧址。1948年5月,军委供给部改称中直供给部。 中央管理局机构名称、领导变动情况一览表。1941.7-1945.10,称“中央管理局”,三任局长为张启龙、方仲如、易秀湘;1945.10-1948.5,称“中央军委后勤部供给部”,部长邓典桃;1948.5改称“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供给部”,部长邓典桃。 中直供给部参与七届二中全会会场布置和后勤服务工作。 毛泽东在北平机场检阅部队。 发扬光荣传统,不断开拓进取。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供给部供销处全体同志合影。 中直管理局组织干部到延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未完待续—</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