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我的进藏日记:</b></p><p class="ql-block"><b>第九天与第十天(6月27 - 28日)</b></p><p class="ql-block"> 6月27日:奔赴圣象天门</p><p class="ql-block"> 6月27日清晨7点,我们从拉萨的宿处起身,用过早餐后,7点30分准时出发。今日行程锁定在那曲地区班戈县境内的“纳木措圣象天门”,当晚将落脚班戈县,全程380公里的路途在高原的蓝天白云下铺展开来。</p><p class="ql-block"> 6月28日:启程比如县</p><p class="ql-block"> 28日同样7点起床,在班戈县城为汽车轮胎的问题忙碌。耗费一小时,车辆修好,匆忙吃完早餐便继续上路,目标直指比如县,这一天要行驶480公里,未知与挑战再度等待着我们。</p><p class="ql-block"> 两天行程回顾:</p><p class="ql-block"> “圣象天门与念青唐古拉山脉的雪峰”</p><p class="ql-block"> 圣象天门宛如羌塘高原上的神秘瑰宝,巨大的天然石象屹立湖畔,象鼻深入纳木措,与湛蓝湖水相映成趣,雄浑与柔美交织,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对面的念青唐古拉山脉,终年白雪覆盖,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巍峨的雪峰直插云霄,苍茫与圣洁之感扑面而来,仿佛是守护这片高原的神圣卫士。</p><p class="ql-block"> “扎西半岛与圣象天门”</p><p class="ql-block"> 相较于圣象天门,纳木错湖的扎西半岛实在难以勾起我的兴致。扎西半岛游人众多,商业化气息浓厚,失去了自然纯粹的韵味。而圣象天门远离喧嚣,保留着原始与静谧,更能让人感受到纳木错的深邃与壮美,二者风格迥异,天差地别。</p><p class="ql-block"> “碎石路的挑战”</p><p class="ql-block"> 前往圣象天门途中,那50公里的碎石非铺装道路堪称车辆的“天敌”。尖锐的碎石在车轮碾过时不断刮擦、撞击,每一次颠簸都仿佛在考验轮胎的极限,这样会对汽车轮胎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让我们的心始终悬着,担忧随时会出现意外。</p><p class="ql-block"> “爆胎与救援”</p><p class="ql-block"> 在距离圣象天门仅剩20多公里时,事故不幸降临,行驶间忽传来咔嚓咔嚓几声巨响,紧急停车,发现左后方轮胎爆胎。面对这一状况,我们三个动手能力欠佳的老爷们瞬间陷入绝望,高原的空旷与寂静更添无助。幸运的是,陆续有4波路人停下脚步。他们虽也在赶路,却毫不吝啬地伸出援手,凭借专业的技能迅速帮助我们更换轮胎。他们的热情与善良,在这高原之上绽放出温暖的光芒,诠释着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爱与情。因这场意外,直到高原的晚12点,我们才抵达班戈县投宿。</p><p class="ql-block"> “行程的改变”</p><p class="ql-block"> 原本计划进疆的我们,在早上进行了一番商讨后,最终决定更改行程。从那曲开始折返,踏上川藏中线。做出这一决定,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我们三人的修车能力实在有限,在高原复杂的路况下,担心车辆再次出现问题却无力解决;其二,回顾前九天的行程,已因各种状况耽误了整整三天,无奈之下只能调整计划。</p><p class="ql-block"> “川藏中线的独特与惊险”</p><p class="ql-block"> 川藏中线(从比如经边坝、洛隆、到茶雅)这一路充满独特魅力,沿途苍凉厚重的高原风光令人震撼。拉根纳山巍峨耸立,海拔颇高,山顶云雾缭绕,道路在山间蜿蜒盘旋,充满挑战与惊喜。从班戈到比如的百公里路程,道路状况复杂多变,一天的暴雨让路面湿滑不堪,增添了今天行程的难度。而我此时,又想起了三年前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那年是我摩旅西藏途中,从萨普神山出来赶往边坝的黄昏,突遭暴风雪袭击。狂风裹挟着雪花,能见度极低,寒冷与危险瞬间将我包围。深夜我独自在百公里的道路上骑行,四周漆黑寂静,那种可怕、无助与危险的感觉至今难忘,但也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对川藏中线有了更深刻的记忆与感悟,今年再走感慨无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