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杜邦圈DuPont Circle

shajia

<p class="ql-block">华盛顿DC杜邦圈DuPont Circle是个比较特别的地方:有着老城的底蕴与优雅,又带着新城的清新和繁华;大片的使馆区以及众多的精英层,平均年龄34岁,个人收入中位数$150,000却又是个同性恋的聚集地,两者是否有些相关性有待考证….</p><p class="ql-block">那里有大大小小众多的博物馆,酒吧,名人庄院,各色艺术画廊,书店等等。总之是一个很值得在那漫步街头慢慢品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说实话住华府30年了对这个远近有名的杜邦圈每次总是匆匆而过从未静下心来好好游历,而日子却总是在这种不经意间悄然而过。现在有时间了决定参加本周末6/21/25-6/22/25华盛顿地区一场特别的活动: <b>Dupont-Kalorama Museums 周末漫游</b>。 有六个博物馆免费开放 需要提前预定门票.</p><p class="ql-block"> 我们选去了四个:</p><p class="ql-block"><b>Anderson House</b></p><p class="ql-block"><b>Phillips Collection</b></p><p class="ql-block"><b>the President Woodrow Wilson House</b></p><p class="ql-block"><b>Dupont Underground </b></p> <p class="ql-block"><b>DuPont Circle 杜邦圈名称从何而来?</b></p><p class="ql-block">杜邦圈位于华盛顿特区的“老城”中,直到美国内战后才大部分开发。早年的美国定都于华盛顿是几经周折的,最后新首都被确定在美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波多马克河一带。当年的那一带真可谓一片空白。为了新首都能够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华盛顿等人还特地从法国请来了著名建筑师皮埃尔·郎芳Pierre Charles L'Enfant来设计新首都的格局。事实证明,郎芳的设计理念相当超前,华盛顿今天已经成为了政治功能性城市,也是白纸作画,从无到有,高楼大厦,平地而起的经典范例。</p><p class="ql-block">郎芳的设计理念之一为放射线道路,其中之一就位于现在的杜邦圈。</p> <p class="ql-block">1871年,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开始按照郎方的计划建设交通圈。1882年2月25日,国会授权于交通圈中心地带建立海军少将Samuel Francis Du Pont塞缪尔·弗朗西斯·杜邦的纪念雕像,以表彰他在内战期间担任海军少将的𤇍出贡献。<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此地从此被命名为“杜邦圈”</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海军少将杜邦从12岁开始从军,在他将近五十年的从军生涯中屡建战功。</p> <p class="ql-block">1917年,应杜邦家族的请求,这个青铜雕像被移至杜邦故乡:威尔明顿。取而代之的是这座带有三𠆤古典人物的白色大理石喷泉雕像象征着:海洋,星,风并取名为“太平洋喷泉”。雕塑和喷泉由亨利·贝肯和丹尼尔·切斯特·法兰奇共同设计,两位也是林肯纪念堂的共同创作者。</p><p class="ql-block">尽管如此,杜邦圈DuPont Circle 的地名却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多年来,杜邦圈一直被称为华府最国际化的社区。令人惊叹的豪宅和宏伟的排屋描绘了 19 世纪晚期华盛顿特区的富裕。完美无瑕的大使馆为社区带来了全球多样性 ,杜邦圈中的多样性在其美食中尤为明显。</p> <p class="ql-block">漫步街头街,观赏镀金时代的豪宅和精致的国际使馆,它们在华盛顿最奢华的街区之一的街道上鳞次栉比。其建筑风格从新古典主义到 Beaux-Arts 再到安妮女王。难怪杜邦圈有如此昂贵的房价🤭</p> <p class="ql-block">James G Blaine 庄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座宏伟的历史建筑位于杜邦圈的马萨诸塞大道2000号。</span></p><p class="ql-block">James G Blaine 是来自缅因州的共和党人,曾三次竞选总统。他曾担任众议院议长,后来成为美国参议员和美国国务卿。</p> <p class="ql-block">葡萄牙大使馆👇</p> <p class="ql-block">印尼大使馆</p> <p class="ql-block">摩洛哥大使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菲利普美术馆(Phillips Collection)</b></p><p class="ql-block">位于这栋早年的英式红砖建筑之中。博物馆之后又扩建了另一栋楼,中间有天桥相连。它是美国第一座现代艺术博物馆,至今已有104年历史,馆藏超过5000件,主要是法国印象派绘画和美国现当代艺术收藏。莫奈,雷诺阿。塞尚、德加、马蒂斯、毕加索、梵高、欧姬芙、罗斯科、保罗·克利等艺术家画作均在收藏之列。</p> <p class="ql-block"><b>邓肯·菲利浦,菲利普美术馆创始人</b>👇</p><p class="ql-block">菲利普斯收藏(Phillips Collection) 由艺术收藏家兼慈善家鄧肯·菲利普斯(Duncan Phillips 1886-1966) 於1921 年创立。旨在缅怀1917年逝世的父亲和1918年因患西班牙流感死去的哥哥詹姆斯·菲利浦(James Laughlin Phillips)。除了收藏之外,用艺术来抚慰人心疗愈心灵是建馆的初衷。</p><p class="ql-block">1926年他曾在书中写道:“有一刻,我快被悲伤吞没了。为了活下去,我向深爱的绘画求助……所以1918年决定组建菲利普纪念美术馆,迫使自己先去思考有利社会的事,然后再考虑怎样纪念死去的父亲和哥哥。我想为自己生活的社区注入有益的力量,赋予快乐、增添生气,帮助人们像艺术家一样看见美。”</p> <p class="ql-block">菲利普收藏馆最早位于菲利普家族的私宅,一栋建于1897年的英式乔治亚风格建筑,后经改建成为菲利普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b>《忏悔的圣彼得》the repentant Saint Peter👇</b></p><p class="ql-block">这幅诞生于1600-1605年的古典宗教油画作品,出之于画家El Greco<span style="font-size:18px;">埃尔·格列柯</span>之手。至今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为何被收藏于菲力普斯这样的现代美术馆?而且被放在美术馆进门最显眼的位置。</p><p class="ql-block">圣彼得是耶稣的12门徒之一,据圣经记载,在耶稣被捕之后,他曾经三次背叛主耶稣。但耶稣最终还是接纳了他,并将天国之钥给予彼得,故彼得被尊为“第一门徒”。</p><p class="ql-block">这幅画的内容便是圣彼得双眼饱含热泪,仰望天空为自己曾经的背离感到深深的忏悔…..</p><p class="ql-block">菲利普斯非常欣赏埃尔·格列柯的作品。他视埃尔·格列柯为艺术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称他为“第一位充满激情的表现主义者”。这幅画被他视为痛苦情感的视觉体现。埃尔·格列柯的作品影响了菲利普斯对艺术的理解:<b>艺术服务于内心</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菲利浦</span>从1912年开始收藏美国印象派的绘画,10年的收藏获得了许多印象派大师级的作品。其中之一便是这幅作为镇宫之宝的</p><p class="ql-block">👇雷诺阿的名画:</p><p class="ql-block">Luncheon of the Boating Party (1881)名画</p><p class="ql-block"><b>《船上的午餐》</b></p><p class="ql-block"><b>皮耶-奥古斯特·雷诺瓦</b> <span style="font-size:18px;">Pierre-Auguste Renoir</span></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法國印象派畫家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諾阿1881 年的画作。 這幅画于1882 年入选沙龙,被三位評论家评为展览中最好的画作。 当年作品是由经销商兼赞助人保罗·杜兰德-鲁埃尔 (Paul Durand-Ruel)从画家手中购买的,並於 1923 年由菲利普斯 (Duncan Phillips ) 从他的兒子手中以 125,000 美元的价格购买,菲利普斯非常喜欢这幅画,已經花了十年時間來追求這件作品,最终如愿以偿 并收藏在此👍🏼👍🏼🌹🌹。法国巴黎的奥赛博物馆芸聚了众多印象派的画作,其中包括许多雷诺阿的名画,很高兴今天能在美国本土亲眼目睹他的另一幅名作。</p> <p class="ql-block">此画描绘了雷诺阿的一群朋友在法国沙图的赛纳河的Maison Fournaise餐厅的阳台上放松的情景。</p><p class="ql-block">这幅画将人物、静物和风景融为一体。形式丰富,笔触流丽,光影舞动,不愧出自大师手笔👍🏼👍🏼🌹🌹</p><p class="ql-block">据说这幅画里的各个人物是真有其名的,这位带着黄帽子的男士就是之前提到的这幅画的首位购买者也是画家的经销商兼赞助人,男士对面的女孩是船主的女儿。</p> <p class="ql-block">画中这位带着帽子抱着小黑猫的女士便是画家本人的妻子。</p> <p class="ql-block">雷诺阿的作品有一种欢快明丽,青春洋溢的气息。呈现着生活中最令人愉快的一刻。想来这也是他的画,深得众人喜爱的原因之一吧👍🏼👍🏼🌹🌹我们曾经在法国巴黎的奥赛博物馆见过他的另外👇三幅画。</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收藏了两幅印象派鼻祖莫奈的画作:</p><p class="ql-block">👇Val-Saint-Nicolas, Near Dieppe morning瓦尔圣尼古拉,靠近迪耶普的早晨</p><p class="ql-block">1897</p><p class="ql-block">莫奈的作品之前在巴黎和莫奈的故居看了很多,在以前的美篇,欧洲之旅——巴黎印象6,7 之中有比较详细的描述。莫奈在巴黎的橘园展出的巨型油画系列《睡莲》,是他的巅峰之作,占据了博物馆整个第一层。相信所有去过的人都会感叹这幅作品的美丽和在人们心灵深处引起的震撼和共鸣。</p> <p class="ql-block">The Road to Vétheuil</p> <p class="ql-block">👇是梵高的三幅油画作品:</p><p class="ql-block">House at Auvers 奥维尔的房子</p><p class="ql-block">1890</p> <p class="ql-block">The road mender 修路工</p><p class="ql-block">1889</p> <p class="ql-block">Entrance to the public garden in Arles 阿尔勒公共花园入口。 1888</p> <p class="ql-block">👇四幅画是后印派成员法国画家 Pierre Bonnard 皮埃尔·博纳尔的作品。</p><p class="ql-block">The landscape with mountain 山景</p><p class="ql-block">1924</p> <p class="ql-block">The River 河</p><p class="ql-block">1923</p> <p class="ql-block">Woods in Summer 夏日森林</p><p class="ql-block">1923</p> <p class="ql-block">美术馆的现代作品:</p><p class="ql-block">菲利普美术馆在线上新推出了音频导览项目“在美术馆沉思”,网友可以凝神观画,同时静听语音舒缓的讲解。在我们参观的同时,还真的看见有人坐在那里闭目静思🧘……</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副取名为《母亲和孩子》的抽象派油画。也许是过于抽象了吧,站在画前看了半天也没有看出画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戴绿帽的女人》</p><p class="ql-block">毕加索</p><p class="ql-block">1939</p><p class="ql-block">曾经在巴黎的毕加索博物馆见过许多他的画作,大部分的人物像都有着分裂的脸部和身体,就像画家本人有着分裂的人格一样! 但眼前的这幅画并没有分裂…..🤭</p> <p class="ql-block">毕加索👇三幅画被收藏在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内。分裂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美国画家William Merritt Chase 于1888 年创作的油画作品:</p><p class="ql-block"><b>Hide and seek 捉迷藏</b></p><p class="ql-block">被这幅画的神秘和景深感所吸引,所以站在画前多呆了一会儿。可以感受到画家很擅长利用光线来塑造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p> <p class="ql-block">Jacob Lawrence 的组画:</p><p class="ql-block"><b>The migration series </b></p><p class="ql-block">生动地再现了从1914年到1930年超过一亿多的美国黑人从南方的乡村向北方的工业城市迁移寻找新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馆中还有一个独立的展厅,以呈现社会的多元化和同性恋世界。</p> <p class="ql-block">炉火纯青的瓷砖的艺术🤗🤗👍🏼👍🏼</p> <p class="ql-block">音乐厅:</p><p class="ql-block">非常气派的大厅,有高耸橡木镶嵌的天顶和壁柜。</p> <p class="ql-block">旋转式的楼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出了博物馆,向我们计划中的下一个目的地走去:</p><p class="ql-block"><b>The President Woodrow Wilson House威尔逊总统故居</b></p><p class="ql-block">沿着Massachusetts Avenue向西北方向大约走10分钟左右。林荫之下慢慢欣赏着街景市容。</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个很小的街心公园记得是叫Michelle Park 位于市中心的一个高地上。</p> <p class="ql-block"><b>威尔逊总统故居</b></p><p class="ql-block">这栋看似很平常的房子,曾是美国第28届总统威尔森的居住点,他曾经在那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三年1921-1924。在威尔逊离世之后,他的妻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伊迪丝.博林.威尔逊又</span>在那居住了长达40年,于1961年托付国家信托并进行历史遗址保护。</p> <p class="ql-block">威尔逊是学者出身,曾担任常春藤名校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他也是美国总统中唯一获得过博士学位的人,他在政治学方面著作颇多,对国际政治也有独到的看法,在他总统任期的后半期投入大量精力为国际联盟(联合国的前身)的成立奔走呐喊,立下汗马功劳,他也被尊称为“国际联盟之父”,并因此获得1919年诺贝尔和平奖。</p><p class="ql-block">1924年2月3日,威尔逊因中风病逝于家中,享寿68岁。他被葬在华盛顿国家教堂,也是唯一的一位葬于此处的美国总统。</p> <p class="ql-block">故居陈列了许多威尔逊总统当年用过的书桌书籍照片等多件物品</p> <p class="ql-block">伊迪斯·波琳·嘉尔特·威尔逊 Edith Bolling Galt Wilson 是第28任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第二任妻子,在1915年至1921年间担任美国第一夫人。</p><p class="ql-block">威尔逊任总统期间,伊迪斯颇具影响力的第一夫人,尤其在其夫于1919年10月多次中风后的余下任期间负责管理总统办公室,并决定哪些信息及国务需要被传递予卧床不起的总统威尔逊。</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下午时分沿着Massachusetts Avenue 向东南方向走, <b>Anderson House 安德森之家</b>是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 。途径一个交通环,那有一座巨大的青铜雕,那是一座菲利普·H·谢里丹 General Philip H. Sheridan将军纪念碑。该青铜雕塑高11英尺,由古兹顿·博格鲁姆设计,并于1908年11月25日由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揭幕。青铜雕塑矗立在约两英尺高的米色花岗岩基座上。该雕像是华盛顿特区内南北战争纪念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谢里丹将军身材矮小,但在战场上是一位极富魅力的领袖。他所骑的这匹战马具有传奇色彩,曾经在美国内战中陪伴将军参加了85场战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Anderson House 安德森故居</b></p><p class="ql-block">这间博物馆在Dupont Circle不太显眼的位置,但进去之后却大有天地,内饰华丽,馆藏精品。如同置身于欧洲的宫殿。</p><p class="ql-block">1905年春季,安德森府邸竣工,成为首都城市中最时尚的豪宅之一——正如当地报纸所宣称的那样,“在美国独立中间的佛罗伦萨别墅”。波士顿的亚瑟·利特尔和赫伯特·布朗设计了这座豪宅,作为美国外交官拉兹·安德森及其妻子伊莎贝尔(作家和慈善家)的冬季住所。馆内的收藏更令人刮目相看。据报道他在波士顿的近郊,还有一个汽车博物馆里面收藏了美国最古老的车子。</p> <p class="ql-block">故居的正前方草坪上有一尊美国先父华盛顿的雕像。对安德森夫妇来说,他们在华盛顿的家代表了美国创始人乔治·华盛顿所希望的那样:一个宏伟、现代的城市,可以与欧洲任何一个首都相媲美,并独具美国特色。</p> <p class="ql-block">草坪上还有一个石牌上面写着:</p><p class="ql-block"><b>The society of Cincinnati </b><b style="font-size:18px;">辛辛那提协会*</b></p><p class="ql-block">該协会由桥治華盛頓和大陸軍的其他軍官於 1783 年创立,<span style="font-size:18px;">旨在纪念美国独立战争,</span>現在是一個致力於保存美國革命記念的非營利性历史組織。安德森曾经是该协会的忠实成员。</p><p class="ql-block">拉兹·安德森于1937年去世时没有子女,他的遗孀将安德森府邸及其收藏品赠予辛辛那提协会,安德森故居由此也成为辛辛纳提协会的总部。</p><p class="ql-block"><b>*</b><b style="font-size:18px;">辛辛那提协会名称的由来:</b></p><p class="ql-block">该协会以卢修斯·昆克提乌斯·辛辛纳图斯(约公元前519年-约公元前430年)命名,其原因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span style="font-size:18px;">辛辛纳图斯曾经是位农场主,他</span>离开农场担任罗马执政官,并以类似于现代独裁者的临时权力担任人民首领。他在战争紧急情况下合法地掌握了罗马的独裁权。当战斗胜利后,他将权力归还给元老院,并回到耕作自己的田地。该协会的座右铭反映了这种无私服务的精神:Omnia reliquit servare rempublicam(“他放弃了一切以拯救共和国”)。</p><p class="ql-block"><b>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也深刻的反映在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的理念之中</b>。👍🏼👍🏼👍🏼🌹🌹🌹</p> <p class="ql-block">拉兹·安德森(1866年8月15日-1937年4月13日)是一位美国外交官和享乐主义者。他曾担任美国驻伦敦圣詹姆斯宫公使馆的二秘;美国驻比利时大使;然后担任日本大使。</p> <p class="ql-block">安德森的妻子伊莎贝尔安德森。</p> <p class="ql-block">安德森夫妇</p> <p class="ql-block">1911年作为美国住比利时大使,安德森穿着特制的外交官制服。</p> <p class="ql-block">Anderson House 配有 Larz 和 Isabel 在多次世界旅行中收集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包括英國绘画、法國家具、佛蘭芒掛毯日本的木雕以及一系列亞洲象牙、漆器、屏風和雕塑。</p> <p class="ql-block">安德森夫婦在华盛頓建造的家主要是為了外交和娱乐。 從 1905 年到 1937 年,他們在此举办了外交和就職招待會、正式晚宴和午餐會以及音樂會。 这里时常高朋满座😄芸聚了來自美國和國外最杰出的政治家和知识精英,包括威廉·H·塔夫脫、卡爾文·柯立芝和溫斯頓·丘吉爾。</p> <p class="ql-block">来自意大利的大理石柱👇</p> <p class="ql-block">大厅的正中央有华盛顿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这个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浮雕👇,是辛辛那提协会的徽章。雕塑正中的白头鹰,通常被称为辛辛那提鹰,周围环绕着军事旗帜、武器和其他象征性元素,辛辛那提协会是美国最古老的军事世袭协会,由大陆军的军官在独立战争结束时成立。其总部、图书馆和博物馆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安德森故居。</p><p class="ql-block">在历史上,白头鹰不仅是自由与勇气的象征,还承载着浓厚的文化意义。对于生活在北美的原住民而言,这种强大的鸟类被视为神圣的存在。早在18世纪末期,当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后,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急需一种能够代表其精神和力量的象征物。经过一番讨论,最终选择了白头鹰作为国徽的主要元素之一。然而,直到2024年底。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项法案,正式将白头鹰定为美国的国鸟。这一决定不仅标志着美国官方对这一象征性鸟类的认可,也引发了人们对白头鹰及其在美国历史中的地位的关注。它不仅仅是一个符号那么简单,更是一种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提醒着每一个美国人关于他们国家的历史根源以及未来发展方向。</p> <p class="ql-block">辛辛那提学会的文凭图画 👇</p><p class="ql-block">1783年6月 </p><p class="ql-block">在这个优雅的图案的上方是一个展翅飞翔的雄鹰,下方图像描绘了美洲将不列颠女神驱逐出她的海岸,声誉宣告美国独立的成就。学会在1783年6月19日的会议上采纳了文凭和鹰作为会员的官方标志。</p> <p class="ql-block">这幅油画描述了华盛顿为当年的Cincinnati学员拉法耶特侯爵 Marquis de La Fayette颁发学员证书👇</p><p class="ql-block">拉法耶特侯爵是法国的一位军官和政治家,他自愿加入由乔治·华盛顿将军领导的大陆军,参与美国独立战争。拉法耶特最终被允许指挥大陆军在1781年决定性的约克镇围城战,这是独立战争的最后一场重大战役,确保了美国的独立。返回法国后,拉法耶特成为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1830年七月革命的关键人物,并继续在法国和美国被视为英雄。</p> <p class="ql-block">拉法耶特侯爵 Marquis de La Fayette</p><p class="ql-block">是一位年轻的法国贵族,<span style="font-size:18px;">怀着为自由而战的热情来到美国。</span>1777年第一次与华盛顿相遇时才19岁。乔治·华盛顿和拉法耶特侯爵在美国革命期间建立了密切的父子般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The triumph of the Dogaresa Foscari 《福斯卡里女公爵的胜利》(1892)👇</p><p class="ql-block">是何塞·维尔加斯·科尔德罗创作的一幅画,描绘了1423年威尼斯的仪式,女公爵玛丽娜·福斯卡里被授予公爵帽(Corno Ducale)。这幅画创作于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捕捉了威尼斯文艺复兴的宏伟与奢华。</p> <p class="ql-block">亚洲古代印章</p> <p class="ql-block">安德森夫妇曾经游历各国,并做过美国住日本的大使,曾经收集了众多的东西方艺术品,包括日本的版画,雕塑。</p> <p class="ql-block">19世纪的意大利古董椅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DuPont underground</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位于华盛顿市中心<span style="font-size:18px;">杜邦广场,</span>这里的绿树成荫,备受当地市民和游客喜爱。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下面沉睡着一个废弃的电车车站。2016年已被打造成一处特殊的艺术场所。那就是 <b>DuPont underground</b>😄</p> <p class="ql-block">这个具有75000平方英尺的空间旨在发展多样化的艺术平台。</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定期的画展</p> <p class="ql-block">也有音响视频表演</p> <p class="ql-block">这件挺有创意的艺术品,吸引了不少的观众😄</p><p class="ql-block">总之,在这个为平民所建的艺术空间里,你可以随意的闲逛,轻松而愉快的度过短暂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悠闲的时光总是在不经意中匆匆而过,神秘的杜邦圈在我们的脚步丈量之中逐渐变得清晰起来。作为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一部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战争。这里有令人仰望的豪宅别墅,严肃精致的领事馆和能与欧洲相媲美的艺术画廊;也有展示贫民草根艺术的平台。这里聚集着年轻高收入精英群却也是同性恋的集中地。无论是精品购物还是书店浏览,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如同这里的餐馆一样,正是这种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多样性和精彩的城市体验不断地吸引着人们再次流连忘返</b><b style="font-size:22px;">…..。</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