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黑山科托尔峡湾前往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约200公里,需4个多小时。大多是沿着亚德里亚海岸行驶。</p> <p class="ql-block">阿尔巴尼亚共和国,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分别同黑山、塞尔维亚、北马其顿接壤,南部同希腊为邻,西临亚得里亚海,隔奥特朗托海峡同意大利相望,国土面积2.87万平方公里。境内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7%。海岸线长472公里。</p> <p class="ql-block">阿尔巴尼亚全国划分12个州,下辖61个市,首都为地拉那。截至2023年1月,阿尔巴尼亚人口276万人,其中阿尔巴尼亚族占98%,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阿尔巴尼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2021年GDP171亿美元,人均5200美元。</p> <p class="ql-block">阿尔巴尼亚乡村,比我想象的好很多。</p> <p class="ql-block">大巴行驶在地拉那中央大街。</p> <p class="ql-block">地拉那中央大街。</p> <p class="ql-block">大街旁边的公园里。</p> <p class="ql-block">据说是德国送的一小段柏林墙。</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里曾经是霍查墓。</p> <p class="ql-block">地拉那大学。</p> <p class="ql-block">现代化大楼。</p> <p class="ql-block">地拉那中央大街。</p> <p class="ql-block">斯坎德培广场。</p> <p class="ql-block">斯坎德培出生于克鲁雅的一个拜占庭帝国贵族家庭,曾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位统帅,为指挥5000骑兵的将军,但是他与匈牙利、威尼斯和拉古萨等基督教国家保持联系,寻找机会。1443年11月28日,斯坎德培乘匈牙利大将匈雅提·亚诺什率军讨伐奥斯曼帝国时举起反旗。他率领300名阿尔巴尼亚骑兵返回克鲁亚,用一封伪造的书信骗开城门,据而有之。此后,他公开放弃伊斯兰教信仰,皈依天主教。他使用黑色的双头鹰作为自己的标志,这个标志后来演变为今日的阿尔巴尼亚国旗。</p> <p class="ql-block">广场东南侧的埃塞姆贝清真寺(1789-1823年)。</p> <p class="ql-block">钟楼(1830年)。</p> <p class="ql-block">广场西南侧的基督复活东正教教堂,阿尔巴尼亚东正教徒的信仰中心,上世纪被毁,2011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广场附近停放的装甲车。</p> <p class="ql-block">广场附近的碉堡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地堡。</p> <p class="ql-block">地堡外穿着民族服装的青年。</p> <p class="ql-block">进入地堡。据说,离城区二、三十公里外的山区,还有一个更大更坚固的地堡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值班室。</p> <p class="ql-block">中国造电传机。</p> <p class="ql-block">指挥部。</p> <p class="ql-block">地堡里的中国造柴油发电机。</p> <p class="ql-block">穿着民族服装的阿尔巴尼亚青年,热情友好。</p> <p class="ql-block">车拍地拉那街景。</p> <p class="ql-block">地拉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