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定州是河北省县级市,是中国北方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5000多年文明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千年古县”,也是河北省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就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之称。</p><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鲜虞族在这一地区建立中山国,是中山文化主要发源地。西汉景帝封第九子刘胜为中山王,国都定州。魏晋南北朝鲜卑人建后燕国定都中山。北魏时就定名为“定州”,历经唐宋元明清始终为州府级建制,1914年改为“定县”,2013年复升为省直管县级市,隶属保定市。</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廉颇、崔护、刘禹锡、程颐、程颖等历史名人在此出生,司马光、韩琦、苏轼等大家也在这里任过职。定州有多个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一)定州古城从北宋开始,为防御外族入侵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始大规模修筑城墙工程,形成了总长26华里、高8米、宽22米的城墙,在古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建了城门、瓮城和月城,古城之外还修了护城河。至明洪武、万历,清康熙、雍正、道光年间,定州古城墙又经历五次大规模修缮形成了北方一座坚固的城防堡垒及对外商贸交流枢纽。经过近代变迁城墙大部遭到破坏,现在只有南城门得到幸存。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定州南城门又称“迎泰门”,建于明洪武初年,距今已有600余年。是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二)“中华第一塔”——开元寺塔</p><p class="ql-block"> 开元寺塔始建于北宋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建成于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是河北省为数不多的宋代建筑遗存。定州辽宋双方边境,北宋为了防御契丹,利用此塔瞭望敌情,故又名“料敌塔”。塔为八角形楼阁建筑, 塔身十一级,高83.7米,是国内现存最高砖木古塔,虽经历千年,见证过岁月沧桑依旧气势雄伟,是定州地标建筑。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称此塔为“中华第一塔”。</p><p class="ql-block"> 塔内存有宋代至清代的37块碑刻和宋代佛教人物壁画及数十处名人题记。</p><p class="ql-block"> 国务院1961年认定此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罗哲文先生为开元寺塔提字《中华第一塔》</p> <p class="ql-block"> (三)文庙</p><p class="ql-block"> 定州文庙始建于唐大中末年(公元858—859年),是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有“中山庙学甲天下”之誉。1982年被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公元1093年58岁的苏东坡曾在定州任定州府太守。这是他一生到过最北边的地方,曾在文庙种下槐树两棵,东者如舞凤,西者似神龙,现如今两棵槐树依然鲜活,称为“东坡双槐”。</p> <p class="ql-block"> 文庙院内西北角处有块“落星石”,据清《定州志》记载:州治西二里许,道左有石,横斜三四尺,厚一尺七寸,其质浑朴坚洁,色赤黄如璞玉,相传有星坠于此化为石,故称“落星石”,昔日还曾将此石奉为神物。</p> <p class="ql-block"> (四)定州署</p><p class="ql-block"> 定州署始建于唐代,是唐宋以来定州知州处理政务的核心场所。其建筑严格按照《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中轴对称、居中而治的规制建造,历经宋、元、明、清多次修葺扩建,汇聚了历代的建筑风格。2014年依据州志记载在原址复建。定州署院落群是定州作为千年古县的标志和符号,也是定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和象征,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北宋哲宗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苏轼任定州知府,在此处理公务,时遇大旱连夜起草《乞振济河北流民状》。也曾作《中山松醪赋》“与黍麦而皆熟,沸舂声之嘈嘈。味甘余而小苦,叹幽姿之独高。”在定州任职七个月后1094年被贬惠州,后又到海南儋州。在此后的数年里走完了他人生最后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 (五)定州贡院</p><p class="ql-block"> 定州贡院又名考棚,是我国北方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科举考场,也是全国唯一的文武科考试的贡院。2001年被国务院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贡院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由州牧王大年创建,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大规模重修扩建。</p><p class="ql-block"> 贡院坐北朝南,中轴式布局,平面呈方形,点地22150.7平方米,建筑面积1547.6平方米。主体建筑影壁、大门、二门、魁阁号舍、揽胜楼等建筑组成,体现了清代建筑特色又具有地方建筑的灵活性,是研究清代地方建筑艺术及清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王大年塑像</p> <p class="ql-block">贡院大门</p> <p class="ql-block">影壁,位于大门外(贡院南端),长22.5米,高6.1米,砖雕須弥座与琉璃瓦顶彰显威严。考后揭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魁阁号舍是定州贡院的核心建筑群,为清代直隶州级科举考场,曾承担河北中南部地区的秀才、贡生选拔职能。是中国北方唯一保存完整的州级贡院主体建筑,其形制完整性和历史价值被誉为“科举制度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魁阁号舍正面</p> <p class="ql-block">魁阁号舍,贡院的主体精华建筑,魁阁明间为半四角攒尖结构,两侧殿脊叠涩四层出檐,全貌成品字形罗列,犹如鸿雁展翅高飞,凌空翱翔,造型独特。号舍面阔七间,进深九间,是考试的正式场所,可容纳上百人。内部复原了考场,展出古人考试的考卷,还有考生作㢢的小抄。</p> <p class="ql-block">魁阁二层供奉“魁星”塑像,象征文运昌盛,考生需在此参拜后进入号舍。魁阁门楣悬挂“笔参造化”匾额,号舍大门两边柱子上刻有激励对联上联“不负苦心,三日辨才烧玉处”下联“能酬壮志,十年磨剑亮禄时”;后面门柱上还有一幅对联“凭三尺书案七寸素毫,写出安民策;把十年心血一生宏愿,化为辅国身”。体现科举文化的期许与精神内核。</p> <p class="ql-block">这是魁阁二层上的“魁星”,他一脚向后翘起,一手捧斗,一手执笔状,以示点中了中的士子。这就是传说中的“魁星点斗”。相传魁星是天庭里的主考官,历代招考文武状元时,所有试卷都要经他批阅。</p> <p class="ql-block">号舍内部陈列着当时考试场地景象,能容下一百多人参加考试。</p> <p class="ql-block">盘龙柱,位于号舍后龙门两侧,高4米,汉白玉浮雕。柱身刻一条腾云驾雾的龙,取鲤鱼跃龙门之意。</p> <p class="ql-block">考生进入考场前,要进行搜身,以防作㢢。</p> <p class="ql-block">现在号舍内还展示了,当时有关科举考试所发的批文,考生的答卷和作㢢的小抄。</p> <p class="ql-block">这是考生写在马甲上的作㢢小抄</p> <p class="ql-block">这是考生写在布袜子上的小抄</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准考证</p> <p class="ql-block">1905年清政府发布的废除科举的诏书</p> <p class="ql-block">考生的试卷</p> <p class="ql-block">考题</p> <p class="ql-block">揽胜楼,又称后楼,位于贡院北端。面阔五间高三层,属单檐硬山顶楼式建筑,两侧挂耳楼,在清道光十四年重修贡院时增建。用来存放考卷档案,也兼做考官宿舍用。廊下有两层木制栏杆看台,可供考官观看东侧比武场景。</p> <p class="ql-block">乾隆双槐,位于大门二门之间两棵大槐树,据相传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过定州曾到贡院亲手种下的,又称文昌槐。</p> <p class="ql-block">贡院东部是武生进行比武考试的武场,进行步箭、马箭、刀枪、掇石、拉硬弓等五项武考的场地。</p> <p class="ql-block"> 贡院展区为游人表演清朝时期考场情景。</p> <p class="ql-block">考官们在贡院门口,组织考生入场。</p> <p class="ql-block">进入考场前的搜身,检查考生是否带有做</p> <p class="ql-block">经检查后考生步入考场。</p> <p class="ql-block">贡院内站岗的兵勇。</p> <p class="ql-block">考生在答卷</p> <p class="ql-block">(六)定州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定州博物馆被称为“县级博物馆的天花板”,2024年5月8日评为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内博物馆中等级最高的是一级博物馆,目前有一些省级博物馆还没达到一级)。 定州博物馆是定州古城恢复改造工程中的标志性建筑,其造型以“中山国文化”为依据,采用了汉代古建元素,整体建筑体现出汉代建筑的端庄大气,古朴典雅,气势恢宏。充分展现了定州深厚文化底蕴和内涵。</p><p class="ql-block"> 馆藏文物5万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3件,这三件文物中有两件是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全国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195件)国家一级文物超过两百件。藏品中以中山文化、定瓷文化、佛教文化、典籍文化为主要特色,品类丰富,价值厚重。</p><p class="ql-block"> 定州博物馆内还收藏古籍旧志2.9万余册,还保留100箱共3万张木刻版《畿辅丛书》(清代),极具历史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按时间发展线索,设立了“汉家陵阙”、“北朝佛陀”、“天下大白”、“遁尘外千年”、“畿南文献”、“故乡星空”六大主题展厅依次呈现了定州千年发展变化。</p><p class="ql-block"> 定州博物馆其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博物馆的第一梯队。</p> <p class="ql-block">定州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正门前两只铜铸神兽(下面两张图),既不是狮也不是虎,而是馆内珍藏的两只纯金身上镶着宝石瑞兽的放大版,一只为天禄,一只为辟邪。</p> <p class="ql-block">下图两件文物出自汉中山穆王刘畅墓。</p><p class="ql-block">(1)天禄,头上独角。取“天赐福禄”之意。(2)辟邪,头上二角。取“辟除凶邪”之意。两件文物各长5厘米,皆金质,身上镶着红玛瑙、绿松石,形态威武,做工精致华美,是汉代金器工艺的巅峰之作。两件神兽为定州博物馆馆藏珍宝级文物之一。</p><p class="ql-block"> 这两件文物,是博物馆门前两只巨大神兽的原型。</p> <p class="ql-block">馆内大厅中的巨幅浮雕,向观众展示了众多藏品的珍宝级藏品代表,也向人们展示了定州的悠久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定州博物馆中有三件国宝级国家一级文物,其中两件禁止出境展览(全国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195件)。</p> <p class="ql-block">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国宝级文物中的佼佼者,禁止出境展览。出土于汉中山王刘畅墓。由四块新疆和田镂雕黄玉片插接而成,高16.9厘米,宽6.5厘米。侧面为透雕加线刻的翼龙、螭虎,代表了东西方位。正面为透雕加线刻的半月形玉片,上片正中是西王母形象,下片正中是东王公形象,精美异常。</p><p class="ql-block">其文物价值在于:关于玉屏文献中多有记载,但考古所见,这是目前唯一的实物。</p> <p class="ql-block">白釉刻花龙首净瓶——国宝级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定州定窑是五大名窑之一,这件北宋白釉刻花龙首净瓶,堪称定窑中的绝品。高60.5厘米。器型修长秀雅,纹饰精细流畅,瓷胎细白、坚硬,釉色莹润,体型特大,誉为“定瓷之王”。(须说明的是,此展品为仿制品,真品在库中)</p> <p class="ql-block">青玉龙螭衔环谷纹璧——国宝级文物。这件汉代玉璧,通高30.5厘米,直径24.4厘米,厚1.1厘米。内饰规整的谷纹,上方凸出透雕相对双龙衔环,身躯卷曲婉蜒,细线刻出五官及足爪,间饰云气纹。两侧镂雕形态各异的龙形耳。做工精良,玲珑剔透,雍容典雅。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汉代和田青玉璧。</p> <p class="ql-block">展厅中众多精美定瓷中的部分代表</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门前广场</p> <p class="ql-block"> (七)定州街景</p> <p class="ql-block">直隶安家罩饼,一种在保定.定州一带美味吃食,就是把烙饼掰成小块和豆芽、青菜等放在碗里,浇上高汤,上面再放上牛肉片,把碎饼盖着名曰“罩饼”。每碗的价格根据所放牛肉的多少定价。一般街头饭馆每碗十元,还是很便宜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