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利马大教堂20250409(世界文化遗产)人生即缘图/文

人生即缘

<p class="ql-block">20250409上午晴,气温18-25度。早餐后,我们漫步世界文化遗产地——秘鲁首都利马古城,参观位于利马武器广场东北侧的利马大教堂。由于行程没有安排入内参观博物馆,我独自进去走马观花参观,时间比较紧张没有讲解,只好拍下珍贵雕塑和油画回味分享。</p><p class="ql-block">利马大教堂是建于1555-1649年间的罗马天主教堂,因1746年地震损坏,1904年重建为巴洛克、哥特式与罗马式混合风格的建筑,成为利马的地标性建筑之一。教堂正门雕有耶稣门徒等许多圣经人物,呈文艺复兴风格。教堂内有精美的小礼拜堂和银饰祭坛,西班牙殖民者首领皮萨罗的棺椁1891年迁至小礼拜堂内。教堂精致的穹顶、独特的棋盘式地板、精雕的唱诗班坐台,堪称艺术品。大教堂两侧分别为耶稣玛丽亚教堂、艾尔·特诺夫教堂和耶稣会教堂。</p> <p class="ql-block">利马大教堂始建于1535年,历经近一个世纪的沧桑,直至1622年才基本竣工。尽管历经多次重修与翻新,但其基本结构和外观始终保持原貌。作为利马大主教府的所在地,利马大教堂在秘鲁宗教地位中举足轻重,甚至曾两度迎来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莅临。教堂的建筑设计独具匠心,以殖民地风格为基础,融入了巨大的双塔螺旋形元素,成为市中心最引人注目的地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的门道被称为“宽恕之门”,上面并未摆放常规的利马市徽,而是庄重地放置了秘鲁国徽。此外,教堂外部还雕刻着众多精美绝伦的圣徒雕像。其两座钟塔则体现了新古典主义风格,并深受北欧艺术的影响。</p><p class="ql-block">教堂历史悠久,但其内部装潢却主要体现了18世纪晚期的新古典主义风格。教堂内悬挂着众多油画,其中一些在专门的展厅中展出。此外,还设有宗教艺术博物馆,展品包括17至18世纪的库斯科、利马和阿亚库乔学校的画作,以及雕塑和西班牙总督在宗教庆典中所穿的服装。</p><p class="ql-block">除了宏伟的主体大堂,教堂两侧还分布着14个小礼拜堂,这些小礼拜堂的历史甚至比翻新过的大堂还要悠久。其中,进门后右手边第一个小礼拜堂是开放供游客自由参观的,无需门票。这里安息着西班牙殖民军首领、印加“征服者”以及利马建城者皮萨罗。壁画上生动描绘了他指挥殖民军在秘鲁征战的场景。通常,人们来到利马大教堂,主要是为了瞻仰皮萨罗的遗骸。</p> <p class="ql-block">皮萨罗传奇人生</p><p class="ql-block">这位出生于1470年西班牙特鲁希略的步兵军官私生子,在五百年前就已在这座教堂里长眠。1509年,他首次随探险队远航至美洲;1519年,他更是成功攫取了巴拿马市长的职位。然而,1523年秘鲁的富足传闻以及科尔蒂斯在墨西哥的辉煌成就,激发了皮萨罗在秘鲁开创一番事业的决心。于是,从1524年开始,他组织了秘鲁的征服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后于利马建立了城市。</p><p class="ql-block">然而,皮萨罗在利马与征服战争中的同僚在利益分配上的纷争不断,他只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的地位和权力。直到1541年6月26日,长期的争执终于演变为武力冲突。在一次饮宴上,武装士兵突袭了皮萨罗的住宅,与他的宾客和侍卫展开了激战。尽管皮萨罗奋力斩杀了两名敌人,但最终因胸部重伤而倒在了台阶上。临终前,他用鲜血在台阶上划出了十字架,口中不断呼喊着“Jesus Christ”,这位曾经的征服者,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传奇一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