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小区正门斜对面,隔着一条马路,有一个地下负一层和地上带电梯的商铺,之前一直在开超市,先是天马超市青年南路店,再改成锦帝超市,后没有挂牌的缩水成仅开放一层。一而再再而三移主后彻底关门沉寂了。山不转水转,此消彼长,原本即便对面超市歇业,出门往南走二三百米就能到了年代久远、以价格亲民、家用小商品齐全而著称的工人市场,那里有一个早市,在两边商铺开张前,利用两边的空地开出了以买菜为主的早市。在早市卖菜的大多是菜农,蔬菜新鲜,价格普遍比超市要低,所以,曾经的早市热闹非凡,来来往往卖菜买菜的人把长长的市场挤的水泄不通,人与人借过都要侧身,为周边居民的菜篮子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可惜,随着越来越多店铺的转租或关门,工人市场也不复往日繁华,迎来了他的萧条和衰败,两个多小时的早市纵然依然兴盛却也拯救不了整个市场的低迷,加之,两边的许多店铺年久失修,年前,工人市场前后门竖起了高高的蓝色隔离板,路过听到机器的轰鸣声,看到挖掘机铲车在工作,说是要改建,而早市也不知所踪。</p><p class="ql-block"> 一日晨起散步归来,看到楼上一位阿姨拎着几大包菜,不由询问在哪里买的,这个点附近代卖一些蔬菜的小超市要么还没开门要么蔬菜还没送来——</p><p class="ql-block"> “就是原来工人市场早市上买的,那些卖菜的都搬到旁边了,你从阿牙小区穿过去,走到头就看见了”</p><p class="ql-block"> 阿姨很热心地告诉我。</p><p class="ql-block"> 于是,有了我第一次跟着几个拉着带轮子的布艺购物袋的老人一路找到了临时搬迁的早市。而这次是我第二次来了,换了一条线路,从对面的地质小区穿过去,向南走二百米左右就到了,感觉这个方位是正门,而之前那个是后门(其实根本没有门)。搬迁的早市是从原工人市场北面中西部与阿牙小区住宅楼之间的一个楼间距的过道搭建的。过道很狭窄,地面也是凹凸不平,犄角旮旯随处可见施工后遗留的虚土沙石。菜农分散占据两边,一部分蔬菜在三轮车上,一部分则平摊在铺着塑胶的地上,菜色品种明显比之前少了,来来往往买菜的人也远不如之前,所以,曾经的烟火气息也寡淡了许多。因为两边窄仄,人与三轮车摩托车几乎是擦肩而过接踵而行,有时感觉自己的脚有被对面过的菜车压着的风险而下意识退至菜摊里面,也因此目睹了两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因为倒车发生刮蹭,由最初的怒骂到冲到跟前,彼此指尖相对,欲打打出手,却迟迟不见穿着制服带着袖套的保安或警务人员,也不知这早市到底是菜农舍不得这市场自行寻找的还是政府临时搭建的。</p><p class="ql-block">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个道理现代人不但懂了而且践行起来是迅速而彻底的,几乎在对骂声响起的几分钟,周围欲买菜的人就做鸟兽散,周边就剩下对骂的两个汉子和摆地摊的菜农。菜农原本都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神情,既不围观也无人劝阻,自顾自照应自己的菜摊。可很快他们就发现买菜的人都远远躲开了,影响到了自己的利益,菜农开始七嘴八舌或劝解或抱怨起来,甚至有人高喊:“要吵架打架去外面啊,别影响我们”</p><p class="ql-block"> 奇异的,原本像两个斗红眼的公鸡,恨不能咬对方一口的两人倏然就偃旗息鼓了,似乎清醒了一般,都回头看自己三轮车上拉着的菜,一言不发,各自走开了。</p><p class="ql-block"> 一场一触即发的纷争就这样化解了,化解在彼此一样的辛苦和共同的利益中。随着一切烟消云散陆陆续续又有人聚拢过来选菜讨价还价,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再次响起,其中还有那两个壮汉子粗犷的声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