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之巅的凝视——珠峰大本营

张爱珠(林蕙)

<p class="ql-block"> 6月16号上午从日喀则出发,一行17人乘了六七个小时的车,经过了天路108拐的颠簸,于下午6:30左右终于到达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凝望着珠穆朗玛峰露出的尖尖的雪冠,我忽然明白为何藏人称它为"圣母峰"。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珠峰观赏,而是一场与神山的灵魂对话,一次人类渺小存在与自然永恒威严的震撼性相遇。</p> <p class="ql-block">  通过帐篷营地广场往里走,眼前呈现出一种近乎外星般的荒凉与壮美。</p> <p class="ql-block"> 灰褐色的碎石滩如波浪般铺展,被冰川融水切割出蜿蜒的沟壑,反射着冷冽的金属光泽。</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极具意义的也只能在大本营处看到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  很多人在排队等拍照。</p> <p class="ql-block">  慢慢的沿着石子路向前走,走了一公里多,看到最里面的一块大石碑,上刻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看到五星红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这几个字,心里的骄傲油然而生,我也到达了普通人能到达的最高度!</p> <p class="ql-block">  面对的正中央的就是珠峰之巅。那金字塔式的巅峰终年被冰雪覆盖,在蓝天白云中时隐时现。</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时刻,喜马拉雅山脉不再是地理课本上的名词,而是具象化的存在,从左至右依次排开,如同古老神话中的诸神,在暮色中展露各自的一点点真容。</p> <p class="ql-block">  向左中移,视线掠过海拔7145米的格重康峰(Gyachung Kang),这座世界第15高峰的刃状山脊在侧光下形成锐利的剪影。其东侧延伸出海拔7027冰川褶皱在黄昏中呈现蓝调阴影。</p> <p class="ql-block">  最左侧据说是马卡鲁峰(8463米,世界第五),但山体隐于阴影中,无缘见其高拔宏伟的身影。只有不远处这些锯齿状山脊。</p> <p class="ql-block">  右侧努子峰(7855米)黑色岩壁与雪檐形成强烈明暗对比。</p> <p class="ql-block">  我的运动鞋踩在碎石路上发出咯吱声响,每一步都在提醒着我:这里是普通人类能够抵达的离珠峰最近的地方(直线19公里),再往前,便是专业登山者的领域了。</p> <p class="ql-block">  珠峰就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内心深处对崇高的渴望,对永恒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最原始的敬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