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展

拥抱吉祥

<p class="ql-block">一次震撼心灵的非遗之旅:从英歌舞到文化传承的觉醒</p><p class="ql-block">为了一睹心仪的英歌舞风采,今天我一场不落地看完了所有表演。晚场结束后,当我信步走向东门准备归家时,目光忽被一块招牌吸引——“重庆荣昌黄二姐卤鹅”!对山城重庆的喜爱,让我不由自主地走向了这个展台。</p><p class="ql-block">展台工作人员告诉我,展品已售罄,如需购买可添加她嫂子的微信(她是来帮忙的)。在介绍产品的间隙,我们聊起了参展的缘由。原来,她们是在国家级非遗协会统筹规划下,由重庆市非遗保护协会推荐,受邀参加聊城市文旅局主办的“2025运河非遗大会”。这位工作人员特别强调:“能来参展的,都是在国家或省市文旅部门正式登记在册、持有权威非遗证书的项目代表,绝非普通的市集摊位。”这番话如醍醐灌顶,瞬间颠覆了我的认知:</p><p class="ql-block">1. 非凡的“摆摊者”:这些我原以为的普通摊主,竟是政府通过各级非遗保护协会郑重邀请、具备官方认证资质的文化传承人!</p><p class="ql-block">2. 使命高于售卖:他们并非为销售而来,而是肩负着展示与传播的使命,甚至享有相应的补贴。难怪他们神态从容,不疾不徐地接待着络绎不绝的游客。</p><p class="ql-block">3. 行业的翘楚,文化的脊梁:每一位展台背后,站着的都是本行业的佼佼者,更是国家登记在册、肩负传承重任的非遗文化守护者!</p><p class="ql-block">意识到这一点,我立刻辞别了这位“妹妹”,怀着全新的敬意,从南头开始,沿着光岳楼逆时针方向,逐一拜访美食展台,添加了所有非遗传承人的联系方式——只为日后能通过邮寄,细细品味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美食。</p><p class="ql-block">行至楼北大街,一个精致的竹编展台吸引了我的目光。走近一看,是来自成都崇州的“道明竹编”。对苏东坡的景仰,曾让我专程前往眉山三苏祠和青神县。青神不仅是东坡母亲的故乡,也是他两位妻子王弗、王润之的娘家,那“唤鱼联姻”的千古佳话就诞生于此。那次旅程中,国际竹编艺术馆的震撼也让我对这门艺术心生喜爱。因此,我饶有兴致地与展台的刘老师攀谈起来。更令人动容的是,这些巧夺天工的竹编作品,竟大多出自他听力一级残疾的女儿刘罗琳之手。</p><p class="ql-block">刘罗琳的故事(1997年生,四川崇州人)本身就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一岁时的高烧夺走了她的听力,但她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在特殊教育学校完成学业后,毅然投身非遗技艺的传承。她的足迹令人惊叹:</p><p class="ql-block"> 2014年,拜国家级漆器非遗大师杨莉尔倩为师,精研漆艺,后成为北京璞村公司的专业雕工。</p><p class="ql-block"> 2019年,转攻竹编,师从四川省竹编非遗传承人杨隆梅,迅速成长为竹编领域的佼佼者。</p><p class="ql-block"> 成就斐然:原创作品“高足盘”被钓鱼台国宾馆选用接待外宾;作品两度进入故宫博物院展览;原创“熊猫竹编盖碗”成为成都大运会外事活动专用产品!</p><p class="ql-block"> 大爱无疆:创立“华琳帮护文化艺术工作室”,整合竹编、漆器、木雕等资源,免费为残疾人和特困家庭提供技能培训,助力居家就业。</p><p class="ql-block">薪火相传:现任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竹编专业课教师,将非遗技艺融入教育体系,点亮更多特殊孩子的未来。</p><p class="ql-block">这位年轻姑娘的惊人成就,令人肃然起敬。这背后,更凝结着其父母深沉如海的爱与智慧。当我问及培养之道,刘老师朴实的话语直击心灵:“和孩子做朋友,用心发掘培养她的兴趣,最重要的是——让她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此简单却契合成长真谛的道理,我却花了十几年才真正领悟……</p><p class="ql-block">夜深人静,躺在床上辗转难眠,白日的所见所闻在脑海中翻腾。曾经,我对家乡古城举办的各种活动多少有些不以为然,如今看来,是何其浅薄!聊城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其深厚的底蕴,竟因日日身处其中而被我习惯性地忽略了——就像孩子习惯了父母的庇护,往往忽视了那份平凡中的伟大与独特。</p><p class="ql-block">这次“家门口”的非遗之旅,意义远超预期:</p><p class="ql-block">它圆了我饱览英歌舞风采的心愿。</p><p class="ql-block">它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得以见识、学习众多珍贵的非遗文化,深刻认识到自身知识的匮乏,彻底刷新了认知。</p><p class="ql-block">它让我透过一个个展台,尤其是刘罗琳父女的故事,真切触摸到每一位非遗传承人背后那份沉甸甸的文化重量和不凡的坚守力量。我对他们,唯有由衷的敬意。</p><p class="ql-block">它让我重新发现了家乡——这座被我“熟视无睹”的古城所蕴含的伟大文化基因。</p><p class="ql-block">今日是展览的最后一天!我极力推荐大家,尤其是带着孩子,务必把握住这由政府精心搭建、足不出“城”便能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的宝贵机会!这不仅是为了孩子,也为了我们自己。在物质丰盈的今天,精神的富足、对文化根脉的感知与认同,或许才是通往更深层次幸福感与生命厚度的钥匙。让我们共同去领略非遗的永恒魅力,滋养心灵,感受那份源自文化传承的温暖与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