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法老的国度”展厅如同一<b>部浓缩的古埃及文明史</b>,涵盖古埃及社会制度、日常生活、精神世界等各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策展人希望从古埃及人的世界观到社会观(伦理观)再到生命观,向大家展示古埃及人的<b>自然秩序、社会秩序和道德秩序</b>,是横跨3000年的古埃及文明。</p> <p class="ql-block"><b>序厅:</b>从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开始。地理环境对远古文明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b>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明</b>。看埃及的地图,从尼罗河上游到三角洲,南部上游地区是上埃及,北部下游<b>三角洲地区</b>是下埃及,看起来像一朵莲花。东西是<b>沙漠</b>,南边是<b>尼罗河大瀑布</b>,北边是<b>地中海</b>,相对安全的位置,使得文明早期的发展非常安全。</p><p class="ql-block"><b>“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b>,希罗多德的这句话说明了尼罗河对于古埃及的重要性。<b>尼罗河</b>自南向北流,最后注入地中海。它每年定期泛滥,带来了<b>丰沛的水源和肥沃的黑土</b>,古埃及的农业得以很好地发展。而<b>沙漠中又蕴藏着丰富的金矿、石矿。</b>这些使得这片区域非常富足,在很早的时候就达到了<b>物质的巅峰。尼罗河</b>也是古埃及的<b>交通大动脉</b>,<b>船是</b>主要交通工具。便利的交通带来了智慧的交流和凝聚, 而这,也是文明诞生的原因。</p><p class="ql-block">狭长的河谷和三角洲,以及<b>黑土地和红土地的二元对立</b>,是非常鲜明的对比,因此古埃及人对生命与死亡的对比感受非常强烈,也就产生了非常发达的死亡观。<b>太阳东升西落,尼罗河定期泛滥,周而复始</b>、循环往复的自然规律,造就了古埃及人独特的宇宙观和生死观。他们想象人的生命也是如此,而在来世信仰中,<b>太阳和尼罗河</b>是两个最重要的元素。</p> <p class="ql-block"><b>古王国时期</b>,以金字塔闻名于世,也被称为金字塔时期;</p> <p class="ql-block"><b>中王国时期</b>因文学的繁荣为后世所知,也别成为古典时代;金字塔慢慢变小消失</p> <p class="ql-block"><b>新王国时期</b>疆域最广,是古埃及最为辉煌的帝国时代。王室的<b>墓葬以岩窟墓</b>为主,比如大家熟知的<b>帝王谷</b>,而这一时期还是埃及<b>神庙</b>的鼎盛时期,修建了许多著名的神庙。</p> <p class="ql-block"><b>后期埃及</b>再次统一,但期间有两次波斯的统治。</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神祇多达<b>上千个</b>,各司其职。神有种种变形,谱系不定,有<b>动物形、人形、半人半动物形</b>,以及抽象概念<b>拟人化</b>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九神会”——对于创世的过程,各宗教有不同的描述,以<b>赫里奥波里斯</b>(太阳城)为中心的创世理论包含<b>创世神阿图姆</b>和他的八个后代。在这个系统中,阿图姆生出<b>空气(舒)</b>与<b>水汽(太夫努特)</b>,此二者生下<b>天(盖伯)</b>和<b>地(努特)</b>,天地结合诞下<b>奥赛里斯、赛特、伊西斯和奈芙缇丝四个子女</b>,四者为世界万物的<b>创造者</b>。</p><p class="ql-block"><b>奥赛里斯</b>就是古埃及的第一个国王。但他被<b>弟弟赛特</b>杀害并被大卸八块,王后<b>伊西斯</b>在妹妹奈芙蒂斯和及其儿子阿努比斯的帮助下找回了身体,<b>阿努比斯</b>用亚麻带包裹尸身,这就是第一个木乃伊。奥赛里斯被救活后,成了<b>冥界之王</b>。而他的儿子荷鲁斯,找到叔叔报仇,夺回了王位。这就是古埃及的<b>九柱神体系</b>。而古埃及的国王就是<b>荷鲁斯的化身、人间之神。</b></p> <p class="ql-block"><b>动物崇拜:</b>在原始社会中,对动物神的崇拜非常常见。对动物的崇拜和<b>神灵作为动物的表现</b>也是埃及神学体系的独特表达。希罗多德《历史》中提到:“存在于这个国家的动物,无论是驯养的还是其他的,都被视为神圣的。”古埃及诸神中几乎所有的神都与一种或多种动物相联系:<b>荷鲁斯是一只猎鹰</b>;<b>图特是朱鹭或狒狒;索贝克是鳄鱼,而巴斯泰特则集猫与狮子的特性于一身(</b>巴斯泰特起初被视作<b>战争女神</b>,象征着凶猛冷酷和军事力量,后逐渐与同样掌管军事和保护士兵的<b>上埃及狮女神塞赫迈特融合</b>,即女神暴怒好战的时候化身为塞赫迈特,<b>温柔愉悦</b>的时候化身为<b>猫女神</b>:巴斯泰特。)。对神圣动物进行防腐处理在古埃及后期非常流行。</p> <p class="ql-block">荷鲁斯是一只猎鹰</p> <p class="ql-block"><b>阿努比斯</b> 苏伊士博物馆的阿努比斯像,神态很形象,下面的字刻画非常完整。</p> <p class="ql-block">埃及的神众多,他们都与自然关系密切,比如<b>最重要的太阳神</b>,他是最典型的<b>一神多形</b>,我们知道<b>太阳神拉</b>,而<b>早晨的太阳神形象就是圣甲虫</b>。这也源于古埃及人对自然的观察。圣甲虫同时也<b>象征着亡灵的重生</b>,因此在陵墓中也多见<b>圣甲虫护身符</b>。</p> <p class="ql-block"><b>王权</b>诞生之初就有了<b>象征物</b>,而这些象征也是从生活中抽象而来。南北的、对立的、对称的符号,一点点形成。分别代表上下埃及的<b>白冠和红冠</b>、树和蜜蜂、莲花和纸莎草、秃鹫和眼镜蛇。一经形成,几千年不变。</p> <p class="ql-block">古王国时期的<b>奥赛里斯三神像</b>,就是奥赛里斯、伊西斯和荷鲁斯一家。中间的<b>奥赛里斯</b>头顶时期标志性的<b>阿泰夫王冠,</b>两侧有羽毛和水平的角装饰。伊西斯头顶王座,荷鲁斯则是隼头人身。</p> <p class="ql-block">奥赛里斯神是古埃及最重要的神祇之一,他是<b>冥界之主</b>,也是<b>丰饶之神</b>,还和<b>太阳神以及王权</b>有着重要的联系。在神话传说中,奥赛里斯神被他的弟弟塞特杀害,然后因为他的妻子伊西斯的帮助才得以复活,成为冥界之主。奥赛里斯也因此<b>经常以木乃伊的形象</b>出现。从第五王朝开始,奥赛里斯开始在私人墓葬中扮演重要角色,死者与奥赛里斯被联系到一起,被称为“奥赛里斯某某”在墓葬仪式中接受供奉。</p> <p class="ql-block">庄重神圣的神态反映了他<b>冥界之主</b>的尊贵地位。</p> <p class="ql-block">分别代表上下埃及的白冠和红冠</p> <p class="ql-block">展示了古埃及艺术中的这个<b>盛行母题</b>,而这样一个温情时刻,却被雕刻得如此的<b>庄严肃穆</b>,也体现了古埃及的造像特征:神像必须遵循庄严肃穆的规范。</p> <p class="ql-block">雕像的身体部分由当时并不常用的<b>片麻岩石材</b>雕刻而成,头饰部分还有金银装饰。雕像的长度接近古埃及的一腕尺,约今天的52.5厘米,头戴奥赛里斯神常见的王冠,饰有一对公羊角和一个太阳圆盘及两个鸵鸟翎,下巴上有着经常佩戴的、编成辫状的弯曲胡须。</p> <p class="ql-block">他的姿势非常罕见,刻画的是奥赛里斯复活的瞬间。古埃及神话中把第一位国王转化为死神,<b>国王死后还能复活</b>,并成为另一个世界的国王。而他的儿子荷鲁斯继任国王。</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社会之所以稳定,与王权理念有密切关系,相信国王是神的存在,信国王得永生。国王的责任是维护自然秩序。古埃及人对世界的神话认知,诞生出了<b>王权的政治、神人共存</b>的文化仪式。</p> <p class="ql-block"><b>死而复生的神被包裹成木乃伊</b>,既象征着对身体的保护,也预示着复活重生的可能性。事实上,<b>太阳神和奥赛里斯</b>二者可以被看作是每天的太阳周期,日落时分,太阳神死去,化身为奥赛里斯,日出时分,奥赛里斯又重生为太阳神。</p> <p class="ql-block">在古埃及的前王朝时期,<b>陶器</b>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既具备<b>实用功能</b>也富有<b>象征意义</b>。它<b>主要是实用性的</b>,满足家庭和日常活动的功能需求。常见的陶器包括罐、碗、杯子和盘子,这些都是为了储存、准备和盛放食物和液体而制作的,经常带有<b>装饰元素</b>,这些装饰不仅外观美观,还<b>具有象征意义</b>。几何图案、动物和日常生活的描绘是常见的装饰主题,反映了当时的<b>文化和宗教信仰</b>。</p> <p class="ql-block">这些图案,反映了当时的<b>文化和宗教信仰</b>。<b>船,</b>是主要交通工具,占据了陶罐的很大一部分,而<b>双手举起的女性</b>的动作,应该与某种仪式有关。</p> <p class="ql-block"><b>前王朝</b>时期奠定了古埃及文明的<b>基本形态</b>,这一时期埃及人从原始社会正式步入文明的门槛,统一国家以及王权诞生,出现了<b>最早的文字和图像</b>。在这些王室陵墓中出现的器皿上,国王已经开始使用某些特定的主题来彰显自己的王权。这个陶罐上描绘的是<b>王家的狩猎和航行活动</b>,这一主题一直被古埃及人沿用到多神教时代结束。</p> <p class="ql-block">这件陶器的颈部非常短。瓶身到颈部的过渡明显,底部略微抬起,装饰仅在上部。在瓶肩处有<b>五组平行的波浪线</b>,每组平行线由<b>九个</b>非常短的、垂直排列的<b>之字形线条</b>隔开。在两组较短的波浪线下,即在垂饰之间,有一艘顶部两个舱室相连的船,<b>船舱里绘有瞪羚、女性和男孩的形象。</b></p> <p class="ql-block"><b>国王打俘虏</b>的动作“抓打”,后来逐渐演变为古埃及王权的核心符号及艺术法则,出现在后来的几乎任何的神庙外墙上,一直持续到罗马人统治时期。</p> <p class="ql-block">装奢侈品的篮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