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 称:回归自然</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759821</p><p class="ql-block">图 片:自拍自制</p> <p class="ql-block">今天值班,出现揪心的一幕:一位 20 岁热爱健身的小伙子,在采指尖血时出现了毫无征兆地晕厥,血压骤降至 40 多 mmHg,所幸经过吸氧和短暂休息后恢复了意识。其实类似情况并不罕见,尤其是在高考体检时,不少学生也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在采血时或采血后突然晕倒,这种现象,大多是——血管迷走性晕厥。</p> 什么是血管迷走性晕厥 <p class="ql-block">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一种常见的反射性晕厥,主要由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异常反应引发。正常情况下,自主神经系统能精准调节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维持身体的稳态。然而,当人体受到特定刺激时,这一精密系统会出现“失控”。</p><p class="ql-block">以采血场景为例,针头刺入皮肤的疼痛、对血液的恐惧、紧张焦虑的情绪等,都可能成为触发因素。这些刺激信号传入大脑后,错误地激活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心率急剧减慢,血管大幅扩张。血管扩张使得大量血液淤积在外周血管,回心血量随之锐减,心脏输出到大脑的血液不足,最终引发脑供血不足,导致患者晕厥。</p>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原因 <p class="ql-block">导致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原因复杂多样。心理因素是关键因素,高度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状态,会显著增加发病风险,这也是为什么在高考体检、医院采血等容易引发心理压力的场景中,该病症高发的原因。</p><p class="ql-block">此外,身体状态同样不容忽视。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相对较低,身体储备能量不足;过度疲劳、睡眠缺乏时,身体的调节能力下降;天气炎热、环境闷热,会使血管扩张、血压降低,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晕厥的导火索。</p><p class="ql-block">就像今天这位 20 岁的小伙子,昨晚熬夜很晚,没有吃早饭,加上采血时的紧张,多重因素叠加,最终诱发了晕厥。</p>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症状 <p class="ql-block">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时,症状通常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发作前期,患者可能会感到头晕目眩、视力模糊、耳鸣、心慌、出汗、恶心、面色苍白等;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肢体发软、站立不稳,进而晕倒在地,同时可能伴有血压下降、脉搏微弱、意识丧失。不过,多数患者的晕厥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数秒到数分钟之间,恢复意识后,可能仍会残留乏力、头晕等不适症状,但通常不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p>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预防 <p class="ql-block">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调理和预防至关重要。日常生活中,加强锻炼有助于增强自主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建议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同时,要注重心理调适,通过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方法,提升应对紧张情绪的能力。在采血、体检等可能引发不适的场景前,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身体状态。若已经发生过晕厥,要告知医生,医生会采取安全措施 。必要时可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以防低血糖加重症状。</p> <p class="ql-block">平日也可以在生活习惯和诱因规避上入手,主要方法如下:</p><p class="ql-block">1、避免诱因:远离闷热拥挤环境、长时间站立,避免突然起身(尤其蹲坐后),减少情绪剧烈波动(如过度疲劳、紧张、恐惧)。</p><p class="ql-block">2、饮食调节:规律进餐,避免低血糖,适当补充盐分和水分,维持血容量(夏季或出汗多时更需注意)。</p><p class="ql-block">3、姿势管理:站立时可交替踮脚、收缩腿部肌肉,促进血液回流;晨起或起身时动作缓慢,先坐起片刻再站立。</p><p class="ql-block">4、运动与训练:适度锻炼增强体质,可尝试“直立训练”(在医生指导下,每天靠墙直立一段时间,逐步延长)。</p><p class="ql-block">5、监测与应对:若出现头晕、恶心等前驱症状,立即蹲下或平躺,抬高下肢,帮助血液回流至大脑,缓解症状。</p> <p class="ql-block">总之,血管迷走性晕厥虽然常见,但也可预防和控制。通过了解其发病原理、诱因、症状及调理方法,都能减少类似突发情况带来的风险,如果有此症状的人要及时到医院咨询专业医生,让医生给予科学的指导和治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