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霞日记】第1438篇 相似的经历

仝洪霞

<p class="ql-block">今天周六,中午在餐桌上和女儿聊天,她说自己今天做的菜真好吃,每一次都因为随机而做就根本不可能下一次做出一样味道的菜了。聊着聊着她说在北京的时候,她烧了一次红烧肉真的是太好吃了,所以她自己吃完之后又去卖了肉,又做了一次,可是再也没有那样的味道了。</p> <p class="ql-block">听她讲到这件事情,我也想起了自己小学时的一个经历。那是暑假,那个时候我们都随父亲住在学校里,家门口会有一块土地,那个时候其实是兴在学校里面开垦一点地,种花的很少,多半也就是种点菜什么的。我家门口的那块地里种的有韭菜,豆角,西红柿还有小白菜什么的记不清了。那天父亲去了县城,没有在家,我们就自己做饭吃。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我做了韭菜面片,也不知为何那天的面片真的很好吃。就是清炒了点韭菜,然后和好面擀来揪成面片而已,可就是觉得太好吃了。等父亲回来之后,我很得意地和他讲,我做的面片如何如何好吃,明天要做给他吃。</p><p class="ql-block">等到了第二天,我还是按昨天的方法炒了韭菜,和了面,揪了面片,可是这次却很不成功,做好的面片并没有昨天的味道。我有点悻悻然,因为在爸爸面前夸的海口,没有实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女儿讲述这件事情之后,我就在想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复盘一下也觉挺有意思的。首先是象女儿说的那样,我们平常做饭是靠经验以及自己随性而至,就如放配料放多少是没有标准的,放几片生姜,几根葱都是随意的,当然佐料的与食材的配比也是个人的经验,所以做出来的菜就很有个性的味道啦,偶尔做得特别好吃,偶尔做得不好吃,也都是概率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其次呢,就是当第一次做的时候,量是合适的或是欠一点的,那样就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在回味。再做的时候,就如我在第二次做的时候就会因为想做多一点,结果多了,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那也就是内心没有那种渴望时,也会改变观感。再看现在很多的孩子根本没有那么强的动力要得到什么?或去玩什么?我想也会有这样的原因在其中,就是满足过度,已经不稀罕了不新奇了,自然也就不需要去用力。</p> <p class="ql-block">日期:20250628 星期六 小雨转多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