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一11日,我们夫妻2人和妻妹及其同学4人自驾游山西。11天的时间,行程3000公里,游览了22个景点。5月2日一大早从许昌出发一路向西进入山西运城,按顺时针北上。虽然正是五一假期,但是路上车辆不太多,一路畅通无阻。此行我们经历了严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初冬。前两天气温高达38度,可谓是盛夏,从第3天开始大风降温,气温骤降,沙尘暴、雨、雪齐上阵,羊毛衫、羽绒服派上了用场。但尽管天气恶劣,但并没有影响我们的旅游,反而倒增加了乐趣。山西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壶口瀑布、大行大峡谷等自然风光景点,又有云冈石窟、晋祠、悬空寺等历史文物,还有八路军总部旧址、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人们都说地上文物看山西,果不其然,山西到处都是古建筑。悬空寺、广胜寺、应县木塔、小西天、永乐宫等古建筑,年代久远,结构巧妙,木雕砖雕石雕和壁画真是巧夺天工,惟妙惟肖,让人震撼。此次旅行,圆了我们多年的愿望,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为灵石望族静升王氏于清代康熙至嘉庆年间修建的住宅建筑群。现存建筑多为清康熙至嘉庆年间修建,占地4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明代中叶王家致富后,宅院进一步扩展。清康熙年间,王家成为显赫官商,开始大规模建造房屋,先后建成拥翠巷、锁瑞巷、宜安院等。清雍正年间,王家开始在静升村北山坡筑堡建宅,建成崇宁堡、怀永图院等建筑。至乾隆年间,王家大院迎来筑堡建宅高峰期,相继建成拱极堡、和义堡、恒贞堡等建筑。嘉庆年间,视履堡开建,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建成。自清咸丰年间开始,王家走向衰落,至光绪年间已经败落,并开始卖祖产谋生,例如光绪十七年(1891年),王嘉言将视履堡1.2万余平方米的宅院卖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王家大院被分给上百户村民居住。自1995年起,王家大院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开始修复。</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坐北朝南,有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主要由高家崖、红门堡等部分组成。自1997年开放后,王家大院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被广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p> <p class="ql-block">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时间从北宋末年宋室南迁开始,到明朝洪武、永乐形成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历时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至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约700余年的时间。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为了巩固明朝统治的经济基础,朱元璋实行移民屯田,奖励垦荒的民屯、军屯、商屯之制,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迁徙长达五十年之久,涉及1230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p> <p class="ql-block">从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遍布河南、山东、河北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份。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p> <p class="ql-block">广胜寺,坐落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是国家4A级景区霍太山(广胜)风景名胜区内的景点。寺院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庐舍寺,亦称育王塔院,唐代改称广胜寺。</p> <p class="ql-block">唐大历四年(769年),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撰置牒文,奏请重建。宋、金时期,广胜寺被兵火焚毁,随之重建。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平阳(今临汾)一带发生大地震,寺庙建筑全部震毁。大德九年(1305年)秋又予重建。此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平阳一带又发生地震,但这两次地震寺宇未遭大的损坏,除上寺飞虹塔及大雄宝殿明代重建外,其余均为元代建筑。</p><p class="ql-block">霍太山(广胜)风景名胜区的飞虹塔、《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并称为“广胜三绝”。</p> <p class="ql-block">飞虹塔是五座佛祖舍利塔和中国现存四座古塔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留有工匠题款、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央视86版《西游记》中《扫塔辩奇冤》唐僧扫塔的取景就在此处。2018年8月,经世界纪录认证官方工作人员现场测量审核,该建筑被确定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p> <p class="ql-block">《赵城金藏》是宋代中国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开宝藏》的版式,这部藏经是唐代三藏大法师玄奘自天竺取回的梵文经卷中译善本,全世界只此一部,因而被视为稀世瑰宝,是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水神庙壁画创作于元代泰定元年(1324年),距今700余年,分布于明应王殿四壁,高5.5米,总长34米,采用传统构图技法,融合云雾、山石等自然元素,形成连贯的叙事画面。壁画内容涵盖宫廷生活、民俗活动及宗教仪式,色彩浑厚,人物造型生动,被誉为元代风俗神话题材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广胜寺上寺地藏殿内的悬塑,是明代悬塑艺术的代表作,以佛教、道教人物及冥府场景为主题,细节繁复、色彩绚丽,展现了古代工匠精湛的工艺与奇巧构思。</p> <p class="ql-block">悬塑又称壁塑,是中国传统彩塑艺术形式之一。其以木架为支撑,上厚下薄,悬插于预制构件中,通过多层重叠的布局营造立体视觉效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