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逼近的瘟疫》

若竹

<p class="ql-block">《逼近的瘟疫》是劳里 加勒特1994年出版的非虚构作品。我刚刚读完的这个中文译本译者删掉了五章内容,翻译了十二章,依旧有五百页,的确是本厚重的书:内容厚重,信息厚重,警示厚重。</p><p class="ql-block">​书中叙述了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爆发在非洲,拉丁美洲,北美等世界各地的一次次令人毛骨悚然的惊险疫情;玻利维亚的马丘波出血热,巴西脑膜炎,马尔堡病毒,西非黄热病,尼日利亚拉沙热,扎伊尔延布库的埃博拉,美国的猪流感和军团症,登革热,同性恋免疫缺损症,艾滋病。几乎都是陌生的名字。然而有些名字如登革热,埃博拉最近在网络上开始频繁出现。</p><p class="ql-block">加勒特的叙述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医生奔赴各个疫区采集血样标本为线索,讲述科学家追逐病毒传染源头的故事。故事辐射的信息表明随着科学研究的推进,一方面取得了预防疫情的意识觉醒,如不能重复使用注射针头;医院里一旦发现高烧感染者应该立刻隔离,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因为疫情往往都是从不符合卫生条件的医院传染开来的),最初的感染者的血液产生抗体,就可以救人,一旦发现疫情,采集血样,可以迅速研发出疫苗。</p><p class="ql-block">另一方面,一个个采集血样的故事也读来令人深感不安。随着基因工程的推进,病毒研究在对抗病毒同时会不会延伸出新的病毒。自然病毒相对人造病毒而言,哪一个更可怕?一些病毒本来仅仅是体液传播,完全可以避免,如果一旦演变成空气传播,该如何避免?这就如同气候变化本来是自然现象,干旱洪水完全是自然灾害,人类可以躲避。但是人类无节制地排放温室气体,干扰了正常的气候变化而引发气候异常变化,那么干旱洪水就不是自然灾害了,而是人为导致的自然灾害,那就是天灾人祸啦!</p><p class="ql-block">没看此书之前,我还真一直认为艾滋病是非洲猴子带来的,是源自非洲,向世界传播的性病。看了此书对艾滋病来龙去脉的详细叙述,才恍然大悟,艾滋病是性解放的产物。</p><p class="ql-block">零号病人是加拿大空乘,往返于美加,同性恋,性交伙伴高达一千五百多人。艾滋病最初名为同性恋免疫缺损症,患者多为欧白男。溯源过程明显带有甩锅倾向,最后把锅以科学研究的名字甩到了非洲猴子身上,实际上证据并没那么充分。</p><p class="ql-block">而同性恋,吸毒,性伙伴杂多混乱如何引发新病毒却没有研究。</p><p class="ql-block">疫情的谣言一旦与意识形态导向的科学研究挂钩,其危害岂不比疫情本身更可怕!</p><p class="ql-block">加勒特借美疾控中心医生乔麦考密克的话发出警示:</p><p class="ql-block">1.“注意人类自己”“人类是自作自受…这不是说教,这是事实!”</p><p class="ql-block">2.要警惕城市里携带病毒的老鼠,蚊子和各种宠物。</p><p class="ql-block">3.人类大规模地改造征服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变化又会加大各类疾病发生的危险。微生物的世界远比人类强大。“我们作为个人看不到它们,也无法以任何可行的方式感知他们的存在。微生物中进化最快的种群具有超过并操纵人类唯一的微生物感知系统—免疫系统的能力。它们单凭数量就能战胜我们,而它们的进化速度也比人类快得多。”</p><p class="ql-block">4.流行病越来越全球化(epidemic pandemic化),这不仅考验人类对各种微生物病毒的认知与适应,经历了新冠都知道,它也可能逆转全球化~</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