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月28日。上午从牡丹江出发,下午到达黑龙江省城哈尔滨。游览了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防洪纪念塔和中东老铁路。</p> <p class="ql-block">上午离开牡丹江,在牡丹江车站留影。</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到达哈尔滨。先后游览了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和中东铁路桥。</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教堂,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透笼街88号,占地721平方米是哈尔滨市著名的标志性建筑。圣·索菲亚教堂属拜占庭式建筑风格,是哈尔滨近代欧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1907年3月,圣·索菲亚教堂开始建设,原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木结构随军教堂。1923年9月,圣·索菲亚教堂开始在现址进行重建,1932年圣·索菲亚教堂建设完成。文化大革命期间,圣·索菲亚教堂遭到严重破坏,成为哈一百仓库,被层层叠叠的建筑物包围着。1997年6月,哈尔滨市政府对圣·索菲亚教堂按原设计进行了全面保护性修缮。圣·索菲亚教堂采用希腊十字平面布局,总体形状呈现出一个大致接近正方形的形式。</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全长1450米,宽21.34米。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旧称“中国大街”,主要为外国人经营商店的街道。1925年中国政府收回哈尔滨的市政政权后,中国大街于1928年改称中央大街,又于1968年改为防修大街,之后于1973年改回中央大街。</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斯大林街20号附近,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57年特大洪水”,于1958年10月1日建成的。它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塔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 ,塔基前的喷泉,象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民,正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塔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松花江铁路大桥始建于1900年5月16日,1901年10月2日投入使用,2014年停止运营后改建为历史文物和旅游景点。松花江铁路大桥是中东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沙俄通过1896年《中俄密约》获得筑路权,1898年设计,1900年5月16日动工,1901年8月22日完工,同年10月2日正式通车。桥全长1027.2米,宽7.2米,19孔桥墩,采用石墩钢筋结构,桥台设计仿中国古石拱桥,墩体上游设破冰棱以应对松花江流冰。</p> <p class="ql-block">到哈尔滨,不吃西餐是不可想象的。晚上,我们来到黑宝石西餐厅,饕餮西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