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民众走上街头疯狂庆祝

休闲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伊斯兰堡的街头突然被烟花点亮,欢呼声此起彼伏。2025年5月11日,巴基斯坦民众自发涌上街头,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和舞蹈庆祝印巴全面停火协议的达成。一位当地居民站在废墟旁,指着身后倒塌的20多座楼房说:“孩子们终于不用在爆炸声中入睡了。”他的声音混杂在烟花炸响的间隙中,显得格外清晰。</p><p class="ql-block">这场狂欢源于两天前的一纸协议。5月10日深夜,印度和巴基斯坦突然宣布立即实现全面停火,结束了持续数月的边境冲突。国际观察家发现,协议签署前48小时,中国外长王毅曾密集与印巴高层通话。尽管中方未公开表态介入斡旋,但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在全国讲话中多次哽咽:“中国兄弟总是在我们最黑暗的时刻点亮灯火。”他背后的屏幕适时切换成中巴国旗交织的画面,同声传译员的声音甚至因激动而颤抖。</p><p class="ql-block">这种感激并非空穴来风。过去五年间,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超过250亿美元的中巴经济走廊投资,建成了22个能源项目,让全国电力供应猛增11230兆瓦。当2023年洪水淹没三分之一的国土时,中国救援队带着3000顶帐篷和5万吨大米星夜驰援;在2024年的能源危机中,又是300万吨煤炭及时到港解了燃眉之急。伊斯兰堡大学教授萨义德·侯赛因评价:“这不是施舍,而是把技术种在巴基斯坦的土地上生根发芽。”</p><p class="ql-block">但和平的烟花能否持久绽放仍存疑问。《今日印度》尖锐指出:“停火是双边成果,第三方不该抢功。”这种质疑在社交媒体形成撕裂——有人翻出中国援建瓜达尔港的旧闻,称这是“战略投资而非友谊”;也有印度网民冷静分析:“边境稳定能让莫迪政府专注经济改革。”微妙的是,中国外交部次日仅用“乐见缓和”四字回应,与巴基斯坦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p><p class="ql-block">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庆祝的鞭炮声与未爆弹混响。政治分析师警告:“停火易,和平难。”恐怖组织渗透和领土主张分歧仍是定时炸弹。不过,拉合尔街头新涂鸦或许预示着某种转变——画面里,枭龙战机与长城并肩而立,底下用乌尔都语写着:“自主技术才是真正的护身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