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默耕自然,大音希声》展

鸽子(谢绝送花)

<p class="ql-block">刘默耕是我国科学教育家。2025年5月26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图书馆、科学编辑室联合举办的《默耕自然,大音希声——刘默耕科学教育改革珍贵档案展》开展,展览将持续四个月。本展览因得到刘默耕亲属捐赠的许多珍贵档案而顺利举办。6月26日,刘默耕亲属一起来参观了展览。展览包含近百幅相关历史图片、手写教案教材以及往来书信,并首次展出了刘默耕在20世纪40年代手写的《自编自然教材》。</p> <p class="ql-block">进入展厅</p> <p class="ql-block">家属签到</p> <p class="ql-block">刘默耕(1922—2000),贵州省贵阳市人,著名科学教育家。1942 年 7 月参加革命,1950 年 1 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1943 年曾在陶行知先生创办的重庆育才学校短期任教。1947 年至 1953 年,先后在晋冀鲁豫边区邯郸行知学校、华北育才小学、北京育才小学担任自然教师。</p><p class="ql-block">1954 年 1 月,根据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关于加强教材建设队伍的指示精神,刘默耕被调往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直至离休。</p><p class="ql-block">其间,他曾先后担任人教社生物自然编辑室编辑、编辑室副主任,以及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自然学科审查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亲自参与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次小学自然课教学大纲,并主持编写人教社各套小学《自然》课本、教学指导书及师范学校《自然教学法》等。刘默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作为教育指导思想,善于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的科学教育理论,并与中国教育相结合,为推动我国科学教育改革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发起并引领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浪潮中影响深远,不仅推动了一大批献身自然教学的名师涌现,也为新世纪课程教材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人民教育》《人民日报》先后报道了他的事迹,称他为“为小学自然教学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教育家。</p><p class="ql-block">刘默耕一生留意工作资料的整理与保存,留下相对完整的一批档案资料,它们是印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小学自然课程教材改革历程的第一手素材。为迎接习近平总书记给人教社老同志重要回信 5 周年暨人教社建社 75 周年,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继承和发扬刘默耕先生的科学教育思想,激励广大干部员工爱岗敬业,特策划举办此次“默耕自然 大音希声⸺刘默耕科学教育改革珍贵档案展”。</p> <p class="ql-block">小放全程拍摄</p> <p class="ql-block">全家合照</p> <p class="ql-block">年龄都大了,见一面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媒体人在参观</p> <p class="ql-block">2025.6.30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报导文章</p> <p class="ql-block">2025.7.1光明日报记者报导刘默耕科学教育改革珍贵档案展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2025.7.1北京日报的报导文章</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套毛笔小楷书写的《自编自然教材》。泛黄的纸张、工整的笔迹、仔细的修订……四册装订在一起的老教材,每一笔每一画仿佛都穿越时光在讲述着革命年代的坚持与梦想。1947年1月,这套教材的编者刘默耕,从北平的清华大学数学系来到晋冀鲁豫边区,担任邯郸行知学校以及后来与陕甘宁边区延安保育院小学部、晋察冀边区光明小学合并而成的华北育才小学的自然教师。根据当时的学生回忆,行军途中的刘默耕老师经常根据所见到的事物,随时教授他们一些科学知识。但是这样教非常不方便,而且缺乏系统性。为了更好地教孩子们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刘默耕决定自编教材。在解放区艰苦的条件下,他一边收集资料自编自写教材,一边因地制宜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还根据教学反馈不断对教材进行修改、增补和完善。教材中还配有许多插画。</p> <p class="ql-block">用蓝色墨水笔标注着“实验太阳光射在地球的情形”。图画正中间有一支蜡烛,上下左右各有一个地球仪,不仅用黑白区别明暗,还分别标注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黄道与赤道的位置。人教社科学编辑室主任张军霞表示,“这样形象化的插图对于儿童理解自然现象非常有帮助。”</p> <p class="ql-block">展览策划人在讲解</p> <p class="ql-block">人教社青年编辑聂润秋介绍,在她小心翻阅这套教材时,反复看到“自强说”这三个字。经考据,这其实是刘默耕自创的情景教学法,“自强”便是他给教材虚拟的一个人物名称,以人物对话的方式增强教材的生动性与互动性。</p>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校刊刊登的校友刘容刘默耕的回忆文章</p> <p class="ql-block">刘默耕部分学生少年时代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刘默耕书法</p> <p class="ql-block">参观后座谈</p> <p class="ql-block">座谈会上人教社科学编辑室主任张军霞表示,“刘默耕不是人教社的刘默耕,他是全中国的刘默耕,是中国人的刘默耕。”他留下的科学教育思想与精神遗产,将持续引领广大教育工作者潜心钻研、勇于实践,在新时代科学教育的沃土上“默耕”不辍。</p> <p class="ql-block">此次展览将展出至9月底。观众可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官方渠道预约参观。</p> <p class="ql-block">在人教社食堂就餐</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继续访谈,访谈结束后拍照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