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探尋之旅 」八:杭州雲棲寺遺址</p> <p class="ql-block">明朝蓮池大師(1535-1615年),為淨土宗八祖。大師出生於世代望族之家,十七歲中秀才,因受鄰家一念佛老婦啓發而瞭解念佛法門。其父母去世後,他便遁世出家。</p><p class="ql-block">大師資質過人,學識淵博,通禪、淨二宗。他深信念佛法門至簡至易,普攝諸根,極力提倡一心念佛,往生淨土。他倡導禪淨不二,主張融禪、淨、教律為一體,與六祖永明大師的淨土思想一脈相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師著述甚多,代表作包括《阿彌陀經疏鈔》、《竹窗隨筆》、《往生集》、《淨土疑辯》等。</span>在教理上,大師以無與倫比的智慧與氣概,將《阿彌陀經》判釋為與《華嚴經》相類的圓頓之教,以一即一切的圓融理念詮釋念佛法門,相信念佛是大總持法門,含攝菩薩六度萬行。</p><p class="ql-block">大師極為重視戒律,認為修行應以戒律為根本。他整頓教綱,加強戒律,在其住持的道場,頒布<span style="font-size:18px;">條款清晰的</span>《僧約十條》與《修身十事》等,嚴明規範弟子的行為舉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探詢杭州與湖州安吉的四個佛寺,即雲棲寺、靈峰寺、梵天寺與昭慶寺是</span>2024年12月3號的計劃。因為時間較緊,早上七點不到我就坐上了滴滴。樸實的司機小伙來自貴州,土家族人,獨自在杭州打工,擔心我沒有時間吃早餐,特意給我煮了兩個雞蛋和點心。</p> <p class="ql-block">不到半個小時我們就到了第一站:西湖西南五雲山麓的雲棲竹徑。這裡竹海茫茫,山泉淙淙,古樹參天,是杭州古樹名木集中保護區。入口處有一座三石門牌坊,額枋上鐫刻“雲棲”兩字。走進雲棲曲徑間,見到三聚、回龍、洗心、遇雨等多個玲瓏小巧的亭子,每個亭子的名字都很有意思,不難感受到建亭工匠們的用心。亭子與周圍清幽秀麗的自然環境相得益彰,融在一起便呈現出一幅幅生動、雅致的圖畫。這些亭子也很實用,每個都有凳子,遊人們累了,還可停下來小憩片刻。</p> <p class="ql-block">因為是大清早,遊人尚稀少,很清淨、清涼。我走在上山的石階上,聽到了許多不同的鳥鳴聲,有的宛轉悠揚,有的清脆悅耳,非常美妙,而更美妙的則是我第一次聽到了自己腳步聲在竹林深處的迴響,空空、悶悶的回音,感覺很神秘、很好玩。</p> <p class="ql-block">蓮池大師是我比較熟悉的祖師,其《西方發願文》是我每天要聽、誦的功課之一。當進入竹徑深處,看到大師墓塔的時候,我欣喜無比,徬佛見到了想念多時的老師一般。我合掌問訊、禮拜,然後繞塔多圈,感恩大師,遲遲不想離開。</p> <p class="ql-block">作為杭州歷史上五大名剎之一,「雲棲寺」曾經鼎盛一時,教化眾生無數,幾經毀壞、重建,至民國間已敗落,如今消失殆盡了。寺院遺址在蓮池大師靈塔附近,早年建工人療養院,近年又被改建成高級度假酒店。我特意進去酒店,分別與兩個年輕的服務員聊了一下,沒料到他們倆都沒有聽說過「雲棲寺」,也不知道酒店是建在古寺遺址上。</p> <p class="ql-block">想到「雲棲寺」的滅亡,起初我習慣性地感到傷感,但隨即轉念。<span style="font-size:18px;">世界上沒有任何事物是永恆不變的,</span>萬事萬物都是因緣生、因緣滅,一切事物都有生、有興、有衰、有亡的週期,這不就是佛陀教給我們的諸行無常和成住壞空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