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游学(一一五八)匠心l石雕

石头

<p class="ql-block">  在陕西,石雕艺术从历史与生活中走来。石匠以石为纸,錾刀为笔,一斧一凿精雕细磨。建筑上的石雕构件,镇宅祈福的石雕瑞兽,无不栩栩如生。绥德石狮子威风凛凛,关中石牌楼气势宏伟,这些作品集实用、审美与纪念性于一身,生动地承载着陕西厚重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  [石猴猴] 绥德石雕(国家级) 榆林市 霍玉成藏品</p> <p class="ql-block">  [镇宅石狮] 绥德石雕(国家级) 榆林市米脂县 霍玉成藏品</p> <p class="ql-block">  [石猴灯台] 绥德石雕(国家级) 榆林市 霍玉成藏品</p> <p class="ql-block">  [镇宅石狮] 绥德石雕(国家级) 榆林市米脂县 霍玉成藏品</p> <p class="ql-block">  [炕头石狮] 绥德石雕(国家级) 榆林市清涧县 霍玉成藏品</p> <p class="ql-block">  [镇宅石狮] 绥德石雕(国家级) 榆林市绥德县 霍玉成藏品</p> <p class="ql-block">  [炕头石狮] 绥德石雕(国家级) 榆林市清涧县 霍玉成藏品</p> <p class="ql-block">  绥德石雕雕刻工序。打荒定型:以錾锤开石,削去石料冗余部分,初步勾勒作品、轮廓与大体形态。</p><p class="ql-block"> 绥德石雕(国家级) 榆林市绥德县 鲍武文</p> <p class="ql-block">  绥德石雕雕刻工序。粗雕塑形:依设计用凿具精准凿削石料,塑造作品基础造型,赋予其初步神韵。</p><p class="ql-block"> 绥德石雕(国家级) 榆林市绥德县 鲍武文</p> <p class="ql-block">  绥德石雕雕塑工序。细刻传神:以刻刀精琢细节,从纹理到神态,为作品注入灵魂,尽显生动韵味。</p><p class="ql-block"> 绥德石雕(国家级) 榆林市绥德县 鲍武文</p> <p class="ql-block">  绥德石雕雕刻工序。打磨焕彩:以砂纸、砂轮由粗至细打磨,使作品表面平滑光亮,彰显艺术质感。</p><p class="ql-block"> 绥德石雕(国家级) 榆林市绥德县 鲍武文</p> <p class="ql-block">  拴马桩。一根完整的拴马桩由桩顶、桩颈、桩身及桩根组成。其所雕刻的图案和文字等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雕刻四方灵兽,寓意四方来福;雕刻狮子,寓意事事如意;雕刻人形,寓意高人一等;桩首雕猴,寓意加爵封候;桩颈浮雕海水山石,寓意寿山福海;桩身一般雕刻"泰山石敢当"等。</p> <p class="ql-block">  拴马桩是广泛流传于陕西渭南乡村的民间石雕品,也称″拴马石″。它是北方农耕文化的产物和缩影,不仅有拴系马、牛等牲畜的实用功能,还因其置于富户人家的大门两侧,成为宅院建筑的有机构成。雕刻精美的拴马桩称"样桩″、"看桩″,脏头圆雕表现人物、神话故事或狮猴等动物形象,整体运用圆雕、浮雕、线刻手法,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澄城县拴马桩数量居全国首位,是历史积淀的民俗瑰宝。</p> <p class="ql-block">  马、驴、骡在北方地区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工具,一个家庭拥有的土地越多,所需要的马匹也就越多,所以在北方农民的心里,拴马桩又是富裕的象征和标志,这也是大批的拴马桩能夠产生和保存下来的重要心理因素。在陕西渭北地区所见到的拴马桩是北方农耕文化的产物和缩影。</p> <p class="ql-block">  自从人类驯化马,並为人骑乘运辅起,拴马桩就必不可少。最初沒有固定的拴马桩,一棵树、一根木桩子、一块石,只要能固定马缰绳就可以了。明清两代,石刻的拴马桩已非常普遍,民国以后,汽车等新的代步工具,慢慢取代了骑马出行,拴马桩就逐渐减少了。</p> <p class="ql-block">  门墩石狮</p> <p class="ql-block">  炕头石狮</p> <p class="ql-block">  神兽灯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