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启航,在教育情怀与心灵滋养中觉醒

李丽

<p class="ql-block">  国培计划首日的两场通识课培训,如两束明亮的光,一束照亮教育者的精神高地,一束温暖教育者的心灵角落。无论是乡村教育者扎根一线的坚守,还是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成长的关怀,都让我在学习中深刻反思,更坚定了以热爱与专业投身教育事业的信念。</p> <p class="ql-block">一、以赤诚之心,传承教育者的坚守与情怀</p><p class="ql-block"> 蓝山县楠市中心校盘晓红校长分享的乡村教育实践,展现了一位教育者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她将对教育的热爱化作每一次家访的脚步、每一堂课的匠心,这份“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无关地域与环境,是所有教育者都应追寻的精神坐标。反思自身,教育之路同样需要这样的赤诚——把学生成长放在首位,将改善教学、优化课堂当作毕生事业,用行动诠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  “美心课程”的创新实践,不仅是乡村德育 的探索,更是教育智慧的生动体现。九个“要”构建的育人框架,从理想信念到劳动精神,展现了教育者对学生心灵滋养的深度思考。这让我意识到,无论面对怎样的学生群体,教育都应回归育人本质:挖掘生活中的鲜活素材,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实践活动。带学生走进生活,让抽象的理念转化为真实的情感体验,让教育既有温度又有力量。</p> <p class="ql-block">  培训中强调的自我成长路径,是教育者持续发光的根基。阅读积累、教学反思、身心调适……这些成长要素适用于每一位渴望进步的教师。未来,我将主动向优秀同行学习,从教育专著中汲取养分,在日常教学中沉淀经验;同时注重身心平衡,以健康的状态迎接教育工作的挑战,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教师。</p> <p class="ql-block">二、以健康身心,守护教育的美好与温度</p><p class="ql-block"> 永州市教科院廖智慧主任的演讲,为我打开了重新认识心理与自我的窗口。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讲解,颠覆了我对心理健康“无病即健康”的片面认知,让我明白心理成长是动态且复杂的过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以包容、发展的视角接纳自身的心理状态,尊重成长的规律。</p><p class="ql-block">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远超想象。教师的心理状态是教育场域的“隐性教材”,这让我深刻反思,当我们因压力产生负面情绪时,或许早已在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心灵。维护心理健康不仅是个人需求,更是对学生成长负责的教育使命。未来,我将像重视教学能力一样,关注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面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现实困境,我也有了更清晰的应对方向。研修中剖析的压力源与压力反应阶段,让我意识到:与其被动承受,不如主动管理。我将建立“压力预警 - 主动干预 - 科学疏导”的应对机制,从日常细节入手,培养积极心态,避免陷入心理耗竭,真正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赋能”的转变。</p> <p class="ql-block">  国培首日的两场通识课,一场传递教育者的精神火炬,一场给予心灵滋养的良方。它们让我明白: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怀的坚守与心灵的对话。未来,我将带着这份感悟回归课堂,以赤诚之心育人,以健康之态前行,让教育在热爱与专业中绽放最美的模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