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引言: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范式之变</p><p class="ql-block"> 近期,随着Circle上市,稳定币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焦点。对于接触过Web3的朋友而言,稳定币并不陌生。然而,市场对稳定币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它将取代传统银行体系,有人觉得它会巩固美元霸权,更多人则关注其潜在的增值可能。</p><p class="ql-block"> 许多人好奇,发行稳定币的公司如何盈利?毕竟,用户能用1美元兑换1个USDT,且最终还能以1 USDT换回1美元,中间无手续费,甚至还能享受免费支付渠道。难道发行公司在做慈善?</p><p class="ql-block"> 实则不然,发行稳定币的公司盈利途径主要有两类:光明途径与不光明途径。所谓光明途径,即稳定币发行公司免费占用用户资金,要知道资金是具有时间成本的。例如,你用100美元兑换100个USDT后,可能一个月后才用100 USDT支付商品,商家收到后再找发行公司换回美元。这段时间内,100美元留在发行公司账户,公司便可用于投资。随着稳定币发行规模增大,账户中会有大量滚动资金结余用于投资,这与当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操作模式类似。</p><p class="ql-block"> 至于不光明的途径,就是类似“8个盖子盖10个窟窿”的虚发稳定币行为。当一个实体掌握铸币权后,很难保证其不滥用权力。就像二战后美国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因美国财政赤字导致货币滥发,致使金本位崩溃。未来,必然可能出现某些稳定币发行公司滥发稳定币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2025年成为稳定币监管元年,美国《天才法案》与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的相继落地,标志着主流金融体系对加密资产的制度化接纳。这种变革正通过两条路径重塑金融格局:</p><p class="ql-block"> • 美元霸权强化机制:稳定币要求1:1锚定美元或短期美债,意味着全球每增加1美元稳定币需求,就会催生0.9美元美债购买需求,为美国国债提供增量流动性支撑。特朗普推动《天才法案》的核心目的之一,便是缓解短债融资压力,形成“数字美元 - 美债”闭环。</p><p class="ql-block"> • 券商业务链重构:国泰君安国际获得香港虚拟资产综合牌照后,股价单日暴涨198%,市值激增600亿港元,这印证了市场对券商数字化转型的估值重塑预期。</p><p class="ql-block"> 二、核心概念剖析:稳定币、RWA、STO的互构网络</p><p class="ql-block"> 1. 稳定币:美元霸权的数字化延伸</p><p class="ql-block"> • 美元锚定本质:如今,高达98%的稳定币以美元作为价值支撑,USDT、USDC便是典型代表。本质上,它们是美元流动性在区块链上的拓展,美联储货币政策借助稳定币,深刻影响加密市场,形成“美元→稳定币→RWA/STO”的价值传递链条。</p><p class="ql-block"> • 双重角色凸显:在加密领域,稳定币不仅是投资者的“避风港”,还是美元跨境支付的新手段。2024年,稳定币结算量超过Visa全球交易量,充分彰显其在金融系统中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 2. RWA:实体资产的链上映射</p><p class="ql-block"> • 美元稳定币核心地位:2024年第一季度,代币化美国国债规模突破7亿美元,几乎都采用USDC等美元稳定币计价结算,凸显美元体系在RWA生态中的主导地位。</p><p class="ql-block"> 3. STO:证券发行的合规化革命</p><p class="ql-block"> • 稳定币结算变革:STO借助稳定币实现“交易即结算”,彻底改变传统T + 2模式。像美国的Securitize合规平台,已能支持使用USDC完成股权STO全流程。</p><p class="ql-block"> 4. 三角关系:美元稳定币的“链上央行”角色</p><p class="ql-block"> • 定价权掌控:RWA和STO资产通常以美元稳定币定价,进一步巩固美元在全球数字资产领域的基准货币地位。</p><p class="ql-block"> • 流动性推动:美国国债等低风险RWA成为稳定币获取收益的“引擎”,推动链上美元流动性不断扩张,例如Ondo Finance的USDY国债代币化产品。</p><p class="ql-block">此外,稳定币还具有鲜明的技术与金融属性:</p><p class="ql-block"> • 技术属性:作为链上交易结算媒介,在加密货币交易中占比超90%。</p><p class="ql-block"> • 金融属性:成为美元流动性扩张新渠道。全球稳定币规模达2474亿美元(年增速38%),其准备金用于购买短期美债,加剧收益率曲线陡峭化。美国《天才法案》禁止付息稳定币,防止冲击银行存款;香港则允许与港元/离岸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构建跨境支付桥梁。</p><p class="ql-block"> 关键突破在于美国国债代币化规模突破7亿美元,房地产、私募股权领域也紧跟其后,验证了真实需求。稳定币凭借核心枢纽地位,为RWA/STO提供价值尺度(如房产通证/USDC交易对)及跨境结算通道。</p><p class="ql-block"> 三、稳定币 + RWA/STO对券商的变革:虚拟资产重构业务链</p><p class="ql-block">1. 券商业务变革:从通道服务商到数字资产枢纽</p><p class="ql-block">• 牌照升级催生新价值链</p><p class="ql-block">|传统业务|数字资产新增量|案例|</p><p class="ql-block">| ---- | ---- | ---- |</p><p class="ql-block">|证券经纪|加密货币/稳定币交易|国泰君安国际支持BTC/USDC交易|</p><p class="ql-block">|资产托管|链上私钥管理|高盛布局加密托管|</p><p class="ql-block">|投行业务|STO承销、RWA代币化|香港试点债券代币化|</p><p class="ql-block">|跨境结算|稳定币替代SWIFT|券商分食3%跨境支付费率蛋糕|</p><p class="ql-block">• 业绩贡献路径</p><p class="ql-block">◦ 短期:交易佣金溢价明显(加密货币手续费率0.1% - 0.2%,而传统证券仅0.03% - 0.05%)。</p><p class="ql-block">◦ 中期:可获取STO承销费、RWA顾问费(毛利率超60%)。</p><p class="ql-block">◦ 长期:构建数字金融生态(如稳定币清算分润、链上衍生品发行)。</p><p class="ql-block"> 头部券商纷纷展开卡位战,香港已有41家机构升级第1号牌照(含天风证券)、37家升级第4号咨询牌照(含平安证券),全牌照券商估值或从0.8倍PB升至1.2倍PB。</p><p class="ql-block"> 2. 业务价值链的数字化跃迁</p><p class="ql-block"> • 虚拟资产做市新范式:高盛、野村证券已为STO搭建基于稳定币的自动做市系统,通过USDC管理库存并获取利差。</p><p class="ql-block"> • 数字托管刚性需求:摩根大通的“Onyx”系统可对通证化资产进行托管,解决私钥安全与合规审计难题。</p><p class="ql-block"> • 跨境结算降本增效:花旗银行试点用稳定币进行跨境证券结算,成本降低80%,结算时间从3天缩短至分钟级。</p><p class="ql-block"> 3. 收入结构的战略转型</p><p class="ql-block">|传统业务|数字资产新增量|代表案例|</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IPO承销|STO结构设计与发行业务|瑞银参与新加坡地产STO|</p><p class="ql-block">|股票经纪|RWA/STO交易通道|盈透证券接入Securitize|</p><p class="ql-block">|法币托管|链上资产冷热钱包托管|渣银行数字资产Vault|</p><p class="ql-block">|研究报告|通证估值模型与链上分析|彭博终端集成Token Metrics|</p><p class="ql-block"> 四、稳定币能否开启A股/港股新一轮上涨?</p><p class="ql-block"> 1. A股/港股行情驱动力:结构性机会大于全面牛市</p><p class="ql-block">政策差异导致市场分化:</p><p class="ql-block">|区域|稳定币政策|RWA/STO进展|市场影响|</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香港|全面发牌(8月实施)|债券/REITs代币化试点|港股金融科技指数月涨23%|</p><p class="ql-block">|内地|禁止私人稳定币|仅限技术探索|A股局部概念行情|</p><p class="ql-block">A股结构性机会</p><p class="ql-block">◦ 直接受益层:</p><p class="ql-block">◦ 金融IT(恒生电子、神州信息):区块链跨境结算系统订单增加。</p><p class="ql-block">◦ 安全认证(飞天诚信):数字钱包安全解决方案需求激增。</p><p class="ql-block">◦ 政策催化层:</p><p class="ql-block">◦ 数字人民币跨境突破(如用于港股通结算)。</p><p class="ql-block">◦ 海南/横琴设RWA沙盒试点。</p><p class="ql-block"> 历史经验表明,2025年6月26日《香港数字资产宣言2.0》发布后,楚天龙、京北方等A股稳定币概念股单日涨停。</p><p class="ql-block"> 2. 港股:制度红利下的结构性机会</p><p class="ql-block">• 政策开放窗口:香港证监会批准OSL、HashKey等持牌平台发行与美元挂钩的合规稳定币,并试点债券/REITs代币化,如中银香港的2亿美元数字债券项目。</p><p class="ql-block">• 券商受益路径:</p><p class="ql-block">◦ 中资在港券商,如中金公司,可开展STO承销及跨境稳定币结算业务。</p><p class="ql-block">◦ 港交所(0388.HK)推进数字资产上市规则修订,RWA交易量增长将使其直接受益。</p><p class="ql-block">3. A股:技术驱动替代货币依赖</p><p class="ql-block">• 私人稳定币监管红线:国内明确禁止USDT等私人稳定币参与证券交易,数字人民币(e - CNY)是唯一合法数字支付工具。</p><p class="ql-block">• 突破路径:</p><p class="ql-block">◦ 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像中信证券这样的试点券商参与e - CNY港股通结算,可减少汇率不利影响。</p><p class="ql-block">◦ 技术供应商崛起:恒生电子为券商提供RWA链上合规方案,订单增长验证业务可行性。</p><p class="ql-block">4. 行情推演:局部热点 vs 全面牛市</p><p class="ql-block">|场景|驱动因素|受益领域|可持续性|</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港股RWA概念潮|香港STO新规落地|港交所、中资在港券商|★★★☆☆|</p><p class="ql-block">|A股金融科技脉冲|数字人民币跨境突破|区块链技术商(广电运通)|★★☆☆☆|</p><p class="ql-block">|全面行情|境内开放合规稳定币|头部券商 + 金融IT|☆☆☆☆☆(需制度突破)|</p><p class="ql-block">关键结论:美元稳定币助力港股RWA生态繁荣,A股要迎来好行情,需数字人民币发展及政策进一步放宽。短期内,港股券商及金融科技龙头表现更具灵活性。</p><p class="ql-block"> 五、投资策略:聚焦合规与技术确定性</p><p class="ql-block"> 1. 券商赛道:锚定“在港能力 + 数字禀赋”</p><p class="ql-block">• 港股优先:关注中金公司(3908.HK)、中信建投(6066.HK)在STO承销方面的布局。</p><p class="ql-block">• 技术投入:华泰证券(601688.SH)区块链研发投入领先,具备先发优势。</p><p class="ql-block"> 2. A股产业链:业绩验证为王</p><p class="ql-block">• 金融IT双雄:恒生电子(600570.SH)的RWA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头部券商,金证股份(600446.SH)的跨境结算系统获央行试点。</p><p class="ql-block">• 数据安全:数字认证(300579.SZ)能为STO提供合规的KYC/AML模块。</p><p class="ql-block"> 3. 风险警示</p><p class="ql-block"> • 美元政策反噬:若美联储限制稳定币储备金用途,RWA收益模型将受冲击。</p><p class="ql-block"> • 技术替代:一旦e - CNY与DeFi协议兼容,可能取代私有稳定币功能。</p><p class="ql-block"> 4. 技术、制度、资金的三角突破</p><p class="ql-block"> 稳定币对A股的直接催化受政策壁垒限制,但港股已进入“监管红利→业务增量→估值提升”的正循环。真正的大行情需三要素共振:</p><p class="ql-block"> • 制度破冰:数字人民币跨境证券结算试点、STO专项规则出台。</p><p class="ql-block"> • 技术成熟:联盟链TPS突破10万笔/秒(当前以太坊仅2000笔/秒)。</p><p class="ql-block"> • 标杆验证:单个RWA项目规模超10亿美元且年化收益>5%。</p><p class="ql-block"> 布局窗口期:关注2025年8月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实施、美国大选后GENIUS法案修订动向。当技术成本降至传统金融的1/10时,RWA/STO将引爆百万亿级市场,提前布局者将享受红利。</p><p class="ql-block"> 六、结论:在美元化与自主化间寻找平衡</p><p class="ql-block"> 稳定币已成为美元霸权向数字世界扩张的关键载体,推动RWA/STO重塑全球资产流动模式。对券商而言,虚拟资产服务能力决定未来市场份额;从市场角度看,港股受益于美元稳定币的制度包容性,A股则依赖数字人民币及底层技术突破。</p><p class="ql-block"> 投资者应秉持“在港股抓住业务落地机会,在A股押注创新发展”的策略核心,在美元数字化浪潮中寻找结构性投资机会,同时警惕地缘金融博弈带来的冲击。</p><p class="ql-block"> 未来已来,唯变不变:当现实资产能在链上自由流转,美元稳定币与央行数字货币相互竞争,金融新世界格局正悄然在区块链上改变,那些在合规框架内率先实现数字转型的机构,必将收获最大利益。</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A股设立初衷主要是为企业融资服务,并非单纯为投资。当前A股面临窘境,真正的中长线投资资金匮乏,市场多以短线投机为主,这也是A股难以出现长期牛市的主因。</p><p class="ql-block"> 究竟为何多数中长线资金不敢进入、不愿进入A股市场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 股权设置不合理:上市公司中,国家股、法人股等大股东持股占比极大,且其每股成本相比二级市场往往低十倍以上。若机构试图推动股价上涨,就如同给大股东抬轿,大股东减持套现成为股市走牛的重大阻碍,这对其他投资者而言极不公平。</p><p class="ql-block"> • 交易制度不公平:主力机构既能通过股指期货做空盈利,也能做多赚钱,而普通投资者只能靠做多盈利。交易规则的不平等,使得中小投资者容易成为被收割的对象。</p><p class="ql-block"> • 交易手段差异:主力机构可运用人工智能量化交易,普通投资者却只能靠看盘手工操作。人工操作终究难以抗衡人工智能量化交易,普通投资者最终易被量化交易收割。</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若这些规则不改变,投资者务必谨慎对待A股市场。(本文基于公开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